[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彼年豆蔻·難言獨上畫樓西
浩大的車隊行在涌著風(fēng)沙的古道上,戛然停下。
快出關(guān)了。
昭君在侍女的攙扶下下了車。
邊塞的風(fēng)沙如刀,割在人臉上,帶出一道道血絲與川壑,洋洋得意地獵獵作響。
緊了緊裹在身上的斗篷,細細的絨毛曾在臉上和頸上,磨得人癢癢的,她不由得瑟縮了一下。
都說南方的女兒是水做的,到底受不了塞外的苦。
可總要去適應(yīng)的,努力去適應(yīng)。
出了這道關(guān)門,她就不是大漢的女兒了。
她將是他族的妻。
匈奴和大漢離得好遠啊。從踏出長安,一路行來,已歷半數(shù)春秋。
昭君蹲下身子,絲毫不介意沙塵沾上裙擺,染上袖口。
若果能夠死在這里,對她來說,也并非壞事。
只身遠嫁的女兒啊,恐怕一生都再無法回到故土了。
“真好啊……”
至少這里,還是大漢。
侍女輕輕扯了扯昭君的衣角,有些局促不安,
“公主,上車吧,又該走了!
昭君起身,遙遙望著長安的方向,不置可否。
行行重行行,縱使再不愿,路也有走完的那一天。
匈奴城,匈奴人,匈奴主。
匈奴之主斜倚在高臺上,看見昭君,唇角勾出一道生硬的弧線——高傲,不屑,他對大漢的輕蔑。
“呵……什么泱泱大漢,只知用女兒來祈求所謂的安定!……總會有的,會有那么一天的!那時春后青草鮮美,戰(zhàn)馬肥壯,戰(zhàn)士驍勇……”
他忽而站起,倒提長鋒,遙指長安。
人群中起了騷動,原本安安靜靜垂首立在高臺下的匈奴人紛紛仰起頭,看著望著手中那把閃著冰涼血光的彎刀。耳畔似乎可以聽見了——他們的錚錚鐵蹄踏過萬計枯骨,直搗未央!廝殺與鮮血,這些都可以讓他們興奮起來,乃至渾身顫抖。
昭君冷眼看著。
她立在車前。從長安一路載她走來的馬兒不知為何也赤紅了雙眼,噴吐著濕熱的氣息,吹亂了她的鬢發(fā)。
昭君借著攏發(fā)的勢,垂眉斂去了眸中深刻的恨意。
遠嫁難為情。她離長安實在是太遠了。
甘泉行宮已經(jīng)碎了,河溯草原已經(jīng)被占了。匈奴是懸在大漢頭頂上的一把利刃,隨時都有垂落的危險。
臨行前,政君曾撫著她的鬢角,為她簪上火紅的石榴簪,低聲對她說:“昭君出塞,必成千古佳話!
昭君哭了。
自請出塞,朝野贊她深明大義,稱她巾幗英雄。
可哪怕還有一絲回旋的余地,她又何須如此。犧牲她一個,可以換來朝野安定;犧牲她一個,可以換來全族榮譽;犧牲她一個,可以換來千古美名。
何樂而不為?
昭君離開的時候政君沒有去送她。她只是換上了朝服,端坐在鳳座上,無悲亦無喜,真正成了一座泥塑。
沒有什么可后悔的,昭君已經(jīng)走了,她設(shè)的局,她造的孽,就讓她在余下的生命中一點一點沉淀,直到,永墮阿鼻。
昭君倚靠在帳外,仰望蒼穹頂上的一彎明月。
這兒離天,真近。好像伸手就能觸到。
迷蒙間,昭君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道影子,漸漸清晰——那是一個女子。著一身水綠衣衫,站在百尺高樓上。風(fēng)揚起她的裙,如凌空欲展的蝶,翩翩起舞。
薄唇微張,女子低聲吟唱。唱得什么,昭君聽不真切——周圍的人都笑著,談?wù)撝@首新曲綺麗的唱詞。
可昭君只覺得悲哀。悲哀的真切。
一曲歌罷,桃花謝了;一支舞盡,楊柳垂了。
足尖輕點,雙臂舒展,廣袖迎風(fēng)——縱身躍下的決絕,一如昔年初見的怦然心動。
涼風(fēng)劃過耳畔,昭君隱隱聽到帶著愕然的聲音,裹雜著并不真切的復(fù)雜——
“……綠珠?……!”
夢,該醒了。
曲指輕輕扣在小幾上,喑啞地響起了拍子。
朱唇輕啟,歌盡桃花扇影風(fēng);翹袖折腰,舞低楊柳樓心月。
“我本良家女,將適單于庭。辭別未及終,前驅(qū)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悲且鳴……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
愿假飛鴻翼,乘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塵土。朝華不足歡,甘于秋草屏。
傳于后世人,遠嫁難為情。”
她會和綠珠一樣嗎?在崇綺高樓上縱身躍下,如秋蝶折翼,在名為歷史的古卷上留下哀婉惆悵的一個墨點。
可是沒有,她活得很好。受了再大的屈辱,她也咬牙忍著。先后侍嫁幾任單于,昭君想,她若死了,必入地獄。因為她業(yè)已滿身罪孽。
她縱不懼死,可她也想活著。
遠歸的鴻雁飛回塞外的時候,年邁的老嫗顫巍巍地拿下簡信。絲絹上的字跡清秀娟麗,昭君依稀想起了出塞前的自己。
“帝崩于趙氏羅帷中”
將細絹靠近燭火,看著它慢慢被火舌吞噬干凈。她干澀地笑出聲。
她想問政君,若早知道劉驁是這般德行,她還會被狠心舍棄嗎?
“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dāng)。
不知誰家子,提籠行采桑。
纖手折其枝,花落何飄飏。
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
高秋八/九月,白露變?yōu)樗?br> 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
……”
一曲唱罷,她才是真正落幕了。于無夢無醒間,顛倒眾生。
插入書簽
皮埃斯:政君-漢成帝之母,王太后;綠珠-魏晉時著名美女,石崇寵妾,殉情而亡;劉驁-漢成帝。
“遠嫁難為情”——出自綠珠的《明君》
“洛陽城東路”——出自宋子候的《董嬌饒》
以及,我記得唐朝時石榴已經(jīng)傳入中國了,但漢朝的情況不太了解,就這么瞎寫上石榴簪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