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評《何以笙簫默---謙謙君子·應(yīng)暉
----
小序
如果說,默笙對于以琛來說,是想拒絕也拒絕不了的陽光,穿過重重陰霾,照進了心底。
那么,默笙之于應(yīng)暉,則是那么多年來,一直渴求的溫暖。這份渴求也許曾一度迷失,卻始終深
深的埋藏心底。
相似的情結(jié),不一樣的命運。
有時候,也許并不是沒有緣分,也并不是不適合,只是,來遲了。
----------------------
1、某些人的出現(xiàn),有時候,似乎更像是命運刻意的安排。
他們的新婚生活,
溫馨,甜蜜,寧靜,美好。
讓看的人亦沉醉其中。
但對以琛和默笙自己而言,
過去好比是一道坎,一直橫在那,互相都不愿也不敢去觸碰。
而,有些東西,不是努力不去想、不去碰,就不存在的。
它像一根隱形的刺,牢牢地扎在了彼此心底。
給這份難得可貴的幸福,無辜平添上一絲絲澀意。
正如漫漫所描繪的那樣,
即便對過去已經(jīng)坦然的以琛,偶爾,還是會免不了心潮起伏。
即便,單純簡單如默笙,某些時刻,還是會不由得擔(dān)心,會不會有一天,一切都變回去?還是會
些許的在意以琛的捉摸不透。
關(guān)于過去,
他們只是不愿意去想。
因為,他們都一樣,迫不及待的想要幸福。
對他們而言,曾經(jīng),那么遙不可及的溫暖,如今,就在身邊,只想守住它就好。
守住,就很好。
其實大抵,也沒什么不好,只是不忍,只是心疼。只是舍不得他們?nèi)绱。如此的小心翼翼?br>
而這時候,應(yīng)暉的出現(xiàn),似乎更像是命運刻意的安排。
解開彼此心里的結(jié),放下過去,然后走向幸福。
于以琛和默笙是。
于應(yīng)暉自己亦是。
------------
2、很多時候,我們也許分不清,到底誰是誰的救贖。
有些人,很好。
但對某個人而言,也只是很好。
我們都承認,
在愛情的世界里,
很多事,都難以解釋。
-----------
“我結(jié)婚了,三年前,在美國。”當(dāng)默笙低低的說出這句時,冷冽陰沉的又何止以琛一個。
極端的震驚!
不相信!
甚至,
還有點憤慨。
真的,
我們都好奇,過去的那個他。
他是誰?長什么樣?做著什么樣的工作?與默笙是如何相識的?對默笙好不好?最后又為什么會
離婚?
一切的一切,都被有心人掩藏在過去的記憶里,上了鎖,一時間無人開啟,神秘莫測。
終于,他還是出現(xiàn)了。
縱使腦海中,曾反反復(fù)復(fù)地勾勒過他所有可能的樣子,
卻沒想到,他會是這樣的存在。
“他是屏幕上那個自信揮灑、意氣風(fēng)發(fā)的男子,有著寬闊的額頭,堅毅的濃眉,沉靜卻不時犀利
的眼神,冷峻的臉龐。渾身散發(fā)著充滿力度的硬氣!
“他是白手起家的網(wǎng)絡(luò)新貴,是身價數(shù)十億的新興科技富豪。”
“……”
其實,這些修飾對于我們都不重要。
我們更在乎的是那段過去。
畢竟,在我們看來,這兩人的牽扯實在是捉摸不透。
----------------------
默笙與應(yīng)暉的相遇,我想,真的只能用緣分兩個字概括。
換個人、換個地、換個時間、甚至哪怕?lián)Q個事由,后來發(fā)生的一切也許都會不一樣。
如果,當(dāng)年走投無路的應(yīng)暉沒有那次異想天開;
如果默笙沒有看到他登的廣告,或者即使看到了也沒有寄錢過去;
如果娟姐沒遭遇到那些;
如果應(yīng)暉的朋友沒有帶給他那封信;
……
與其說是這一切的巧合最終促成了他們的相遇,我更愿意相信是緣分。如若不是,茫茫人海中,
兩個人,要想以這樣的方式相遇,其幾率基本等于零。
現(xiàn)在想來,“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也許更適合應(yīng)暉。
----------
默笙,之于應(yīng)暉,在我看來,是最初信念的回歸,也是精神的救贖。
初次見到默笙時,應(yīng)暉已經(jīng)算是功成名就。
那時候的他,
已然遭受過女友的無情背叛,理想的凄然夭折,現(xiàn)實的殘酷磨礪,等種種。面對加之于他身上的
這一切,他也絕望過,然后平靜的抗爭;也彷徨無助過,然后一路辛苦堅持。
這些種種,最終使他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也最終改變了他的世界。
在那時的他看來,
世人本就各有各的凄慘。
所以,那時候,在他眼中,默笙的舉動不過是“好管閑事。”
所以,娟姐回國時,他能了然她眼中的羨慕,哂笑著說:“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不比強求。”
這樣的應(yīng)暉,應(yīng)該就是默笙在禮堂外的屏幕前,感受到的那個不茍言笑,難以親近的他。
這樣的他,對于世人來說或許完美,但只有自己知道,心,是空的。
索性,他遇到了默笙。
最初的一時善舉,無意中,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同時也為后來的一切埋了伏筆。
而這些都是,因為她。
因為,是她,讓自己感受到了一直渴求的溫暖,而這種渴求由心而發(fā)。
所以,作為理科生的他才會感慨,心動,來的毫無道理,甚至無跡可尋。
----------------------
其實,他比以琛,絲毫不遜色。
只是對默笙而言,一個人,一輩子,足夠。
他曾篤定的相信,默笙不會遇到比他更好的人,只是那時還不知道默笙的執(zhí)念,只是還不知道那
個叫何以琛的對于默笙的意義。
等一切都洞悉,饒是他也急躁起來。
這樣的心緒,造成了那次酒醉后的失控。
然后默笙離開,
他最后近乎表白的說:“如果那里天氣晴朗,那你就留在那里。如果那里風(fēng)雨凄涼,那你就趕快
回來!
這里有掩藏了多少的期待和無奈。
后來,他對以琛說:“你居然是我唯一可說的人!
這時,我真正的佩服起他來。
他不是不愛,只是放下了。
而不難發(fā)現(xiàn),
應(yīng)暉對默笙的情懷,是放不下,卻不得不。
有時候會想象,如果大學(xué)里,默笙遇到的是應(yīng)暉,會是怎樣的光景?可也正如應(yīng)暉自己說的那
樣,即使他們處于C大的同一個時代,那時心高氣傲的他可能也不會看上默笙。
他們,也許更似
對的人,在錯誤的時間相遇,
到最后,
一聲嘆息。
-------
其實,應(yīng)暉和以琛的對話,來的倒是挺意外的。讓以琛骨鯁在喉的七年里,由另一個當(dāng)事人說出
來。成全了應(yīng)暉的一往情深,也成全了默笙如今的溫暖。是應(yīng)暉徹底拔掉了他們之間最后一根
刺,我想這正是他對默笙用情之深最好的佐證。
而最后的那句,我已變心。是對默笙說,更似乎是對自己說。
應(yīng)暉,至始至終都知道,執(zhí)著如默笙,一旦觸及愛情的底線,他們便再無可能。
番外中,車里的最后一次守候,看完心里說不上的傷悲,這樣的應(yīng)暉可敬,卻著實讓人心疼。
------------
不是開始的開始
當(dāng)愛情,是溫暖的,
痛苦的記憶會慢慢空白,
也許,
我相信,
再痛,也會痊愈。
---------劉若英《幸福不是情歌》
打開這首歌時,正在咬牙寫《以玫篇》,求而不得的時候,簡直暴躁的想撓墻。
突然就緩緩的流瀉出這幾句旁白,遠遠的傳來稍許明快的鋼琴伴奏,
立馬想到應(yīng)暉,便開始這片文。
然而,執(zhí)筆才發(fā)現(xiàn)想寫的很多很亂。
對于,
應(yīng)暉,
是,真的,希望他能幸福。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