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此回帖謹獻給帶給我快樂與感動的《意料之外》以及作者糖栗子,失語處還請見諒。^^~
**
首先,很久沒寫過長評,難免生疏,且想說話太多,一時理不清,姑且先談?wù)劷巧珎儼。不過熟悉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偏愛姜氏父子,所以第一位還是私心給了姜承。(笑)
【紀·姜承/姜世離】
喜歡上教主還是仙五的事,不能說3D建模沒影響到我,但是那酷拽炫霸的氣勢深深讓我拜服,加上對云凡的喜愛,對其父更是愛屋及烏,不可自拔,可惜冷逆CP一直難得滿足,文荒一路至五前出人設(shè),在確定姜承便是姜世離前身時,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等待五前的幸福生活中,直到拿到游戲,兼且被一路劇透后,記起仙五劇情中,歐陽夫人對云凡的話:如果當年沒有冤枉你爹的話……(大意)
五前的通關(guān)路程一直不順遂,因為太喜歡這個角色,所以一直打得很壓抑。劇情的走向自姜承魔族身份曝光起,到千峰嶺屠寨、折劍山莊公審,一路急轉(zhuǎn)直下,說快卻是預(yù)料中,說慢不過自己故意拖沓,不想面對既定的現(xiàn)實,以至通關(guān)后郁悶久久,直到機緣巧合下看到栗子的一篇溟承文,題為《亂》,現(xiàn)在看來應(yīng)該是《意料之外》的前傳吧~
意料之外的開篇是意識到自己重聚的龍溟在山野迷路,偶遇故人姜承的情景,記得自己小小誤會了下,以為一徑沉默的姜承多是教主時的性格,或者是私心想見仙五不可一世,酷拽炫霸的教主吧,但其實不是,姜承一直都是姜承,即便更名姜世離,他本質(zhì)的某部分還是姜承無誤。他寡言非木訥,內(nèi)斂而自持,習慣藏起深心,守在暗處默默付出,失去在于他一人,而收獲則獻給他摯愛的親人、朋友,知己。
從姜承到姜世離,是從人到魔的距離,姜承被夾在其間無時無刻不受煎熬,我們看他掙扎、猶疑,懊惱不堪,甚至一時自暴自棄對瑾軒等人語,或許他真的傷了師兄,因為他根本控制不住那股失控的力量,他過不去自己的那關(guān),因為他重情、也重義,他可以忍受他人莫須有的指摘,然心底唯冀望歐陽英信任他、接納他,可是沒有,活著走出折劍山莊的是姜世離,再不是姜承這個人。折劍山莊三叩首,與歐陽世家恩斷義絕,從此踏上魔之道,到蚩尤冢一行,揭開身世之謎,面對飽受欺凌只能瑟縮在一隅的同族,命運以一種極其殘酷的姿態(tài)把他推向崖邊,失足便成恨。到瑾軒一行海上歸來,始知人事變遷,五載已過,之后發(fā)生的一切始料不及,卻在幕后之人的籌謀之中。
二十年后再見枯木,或有人稱姜世離這一生不過一出笑話,他被親信之人利用欺瞞,落得眾叛親離,與敵挾亡的下場。然而是否這樣誰又能說清,創(chuàng)建凈天教,壯大覆天頂是他作為魔君的抉擇,為了天下半魔的福祉,他甘為人先,不惜與昔日舊友決裂,呈現(xiàn)在人前的或許是他肆意縱橫的一面,但背過身,他敢在損耗過劇下為血手療傷,在蜀山與四大世家殺至議事廳前毅然讓妻子與屬下撤離,他要打開神魔之井,不為一己之私,僅是為了讓親族回歸魔界,作為魔君,從未有過私心,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半魔,把對故人的愧疚乃至痛惜等藏在至深處,從不讓人看見。
所幸這份心疼與遺憾在《意料之外》中得到彌補,回歸本心的姜承一如初見時,話不多、至乎少,然則對半路闖來的龍溟存一份體貼與關(guān)懷,文中前期大家紛紛猜測這二人是否還記得前篇的樓蘭一夜,得到回復(fù)是一個忘了,一個沒記在心上,這可真是急煞了我們一群旁人。尤其這龍溟還是和過去一樣,處處“算計”姜承,沒讓看文的我們少急,但姜承始終是姜承,將一切無謂的因果拋開,對朋友,但憑心交,對云凡,這世上唯一的親人,父親的關(guān)懷雖少,但他一直盡力在彌補這份缺憾,當看到姜承上得蜀山,與云凡相擁而眼角濕潤時,作為姜氏父子粉真是感動得想哭又想笑。
然而故事還在繼續(xù),陰謀也逐漸浮上水面,至乎那知交的好感緩緩變成一絲模糊的、曖昧的輕觸,龍溟或是明白了自己的轉(zhuǎn)變,故而想要退開,姜承卻沒有。說沒有,是因為他對龍溟的感覺從未變過,只有更深。倘若沒有樓蘭一行,沒有龍溟的那一席話,姜世離不會認清自己的抉擇,他未曾屈從過命運,即便站在崖邊,也未被颶風推下浪潮,他帶領(lǐng)半魔前行,便是荊棘叢生,也是由他身先士卒,開疆辟土,王是獻給民的祭品,正是這句話,在當時姜承心頭燃起一把火,對龍溟之言,他感同身受,因他們是同一種人,庇護、守衛(wèi)千萬寄希望與他們之身的人,而個人情感,只能隱于其后,獨自消磨。
意料之外中姜承對龍溟的情感一直很隱晦,除了因危機而強烈暴發(fā)的一次外,都是淺淺淡淡的,相反龍溟的情緒則較明顯,掙扎也愈甚,一開始讓人好奇姜承到底如何想,而現(xiàn)在全文完結(jié)看來,似乎從二人命運再相連時起,對龍溟,姜承的情誼就一直似有若無地存在,或是他自己也覺不出變化,又或是因萌死志,決意讓云凡重獲自由,而能為龍溟做的,便是讓他回到重視的夜叉,以及弟弟身旁。
感謝栗子寫出這樣一個重情,卻總是將自己退居其次的姜承,龍溟摯愛他,我們深愛他。
【紀·龍溟】
如果說對姜承我有所偏頗的話,對龍溟或許能稍微客觀些吧,因為他真的是一個令人惋惜的好男人。(笑)
我曾經(jīng)寫過一段評論,是關(guān)于龍溟的,評論中提到對于龍氏兄弟,我個人覺得龍溟更適合亂世,而龍幽傾向盛世。無疑五前乃至仙五時,魔界諸國都因水源問題處在爭戰(zhàn)中,所謂民不聊生、生靈涂炭,正是亂世之時,而地處神魔之井邊沿的夜叉族,就地理而言毫無疑問成為別國覬覦的囊中物,但凡有能者破開封印,即可趁勢殺向人界,而藐小的人類在魔族眼中,恐怕不經(jīng)一談吧。
正是在這樣一個形勢復(fù)雜的背景下,龍溟與長老魔翳商量出兩條對策,由他負責經(jīng)越行術(shù)去人間尋找能修復(fù)水源的圣器,而若圣器無望時,便行征服人界一途。然則第二個方法畢竟變數(shù)多,從魔翳以夏侯韜身份潛伏人間二十年看來,若非得到姜承這一蚩尤后裔做棋子,要千方布置,百多實行,暗處要著墨的眼線不可謂少,實在太難,何況魔族沖破神魔井封印,六界一徑動蕩,恐怕神族也不會坐視不管,介時夜叉首當其沖,確為下下之策,因而在未得遇姜承前,二人所說依計行事,仍多寄望于龍溟能尋到圣器為主吧。
便是命運弄人,姜承與瑕的同時出現(xiàn),致使蚩尤血脈被魔翳窺破,遂傳信龍溟,龍溟或?qū)δ杈唧w如何操行并無多加理會,然則當姜承出現(xiàn)眼前時,他依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作用,至關(guān)重要在于姜承是一個怎樣的人。龍溟一眼堪破了姜承,他看出他因突然知悉身世而迷惘痛苦乃至掙扎,也同樣看出他是一個至情至信之人,甘為他人冒險,不計生死,以龍溟素來行事,倘若不是樓蘭王行止觸怒他心,當不會在人前曝露心思以及,異于常人的氣息。姜承瞬間捕獲到了,又或是龍溟有心而為,真實如何,未必需要去猜,我們看到的結(jié)果是,姜承主動與其一談,更甚者,支開了瑾軒,這番懇談之于姜承確實難以啟齒,又因其沉重讓他難以逃脫,龍溟看清了這一點,以一個反問做開場白,一語切準姜承的心思,道破他的逃避、猶疑,困惑以及恐懼。二人的對話經(jīng)樓蘭一事起,卻在之中令我們窺探到龍溟內(nèi)心的一角,便也是那一句話,在姜承心里投下一片微小的漣漪。
縱觀全劇,龍溟與姜承對話可謂屈指可數(shù),不過樓蘭一見,不過密境一別,間有幻木小徑的偶遇,然二者之心,卻極為貼近,龍溟自有欣賞姜承,也有一份嘆息和戒備,故而瞑目逝去時囑咐魔翳小心姜承昔日反噬,而觀之姜承,因龍溟在他心底點亮的一束光,及至之后變成燎原的火,照亮他前行的道路,他深知這是自己的選擇,與人無關(guān),而對龍溟,存一份知己之念,謝他一語相贈,更敬他此人,敢作敢為,便是立場相對,情誼仍是存在,不因時事而變化。
直到意料之外開篇時的重遇,故人相逢,龍溟唯一的念頭卻是眼前人是否識破自己身份,可嘆他對姜承仍是戒心之重,防備之深。有句話說,越能傷你之人,恰是你越信之人。私以為這句話放在龍溟與姜承間毫不為過,二人都有心結(jié)交,奈何時局與身份,卻成最應(yīng)相防之人,可在內(nèi)心深處,龍溟仍記得與姜承樓蘭一行,期間他們并肩作戰(zhàn),也曾交心一談,間有那曖昧的一夜~(雖然龍溟不記得咳咳~)這二人絕非一見便鐘情,相反都有愛人,如凌波、歐陽倩,皆是世間少有女子,然鐘情未必,傾心卻有,愛之一字,常以男女論,卻尚有一種愛情,非關(guān)愛憎欲,超乎性別,引為知己。
這些過去來不及牽扯出的情愫,在二人旅行途中,經(jīng)你一言或我一語,又或遇到之事、相逢之人,而慢慢締結(jié)纏繞起來,到驚覺時已不及,便是龍溟這般自持之人,也難再收放由心。
對姜承,龍溟欣賞,也覺可惜,到后來說不明道不清的心思隱隱浮上,卻被他強忍扼腕,龍溟非不痛,而是決意,他還是那句話,在龍溟心中不會有比夜叉更重要的人,卻有人比他性命更重。思云崖底時,他終于坦誠面對自己,才會說出那一句騙不過任何人的真心話,給他一個拯救心愛之人的機會,這是龍溟心中的遺憾,來自他曾痛失的,而現(xiàn)在他把這份真心揭開,承載的是對希望的寄托,也有一份暗自搖頭的苦澀,因他明了心意,也同樣預(yù)見訣別的后果,在那之前,他還是做出了準備,無論如何他都不愿見姜承死,刀兵相見,割袍斷義也罷,姜承活著,便不會又成為一個遺憾。
有不少人曾說龍溟大可不必如此,夜叉現(xiàn)有龍幽,他只要助姜承一臂之力,便可與他同回魔界,與親弟團圓,我卻還是認為,他這樣做并無錯。魔族尚武,以強者為尊,便是蚩尤親臨,倘不能戰(zhàn)勝其,也未必臣服,而此言經(jīng)龍幽口出,足見魔族情狀,而魔界不過因水脈恢復(fù),諸國以休養(yǎng)生息為由,暫緩兵勢罷了,不說夜叉是否還有進犯人界之心,憑其地勢之優(yōu),他國就不會坐視放棄,畢竟人間資源豐富,而人類在魔族眼里,不過是弱小無能罷了。正因深知這些,龍溟才欲得到四件蚩尤神兵,倘封印替換成功,兵器將永作封印用,而九黎劍本就為夜叉之物,怎能輕易放棄,倘若不是出乎龍溟自己意料,愛上姜承這一個人,以他城府與謀略,人界必敗。
因而感謝栗子給龍溟一個保護摯愛的機會,沒有讓他再一次錯過。
【紀·皇甫卓】
他是全文首位登場的故人,也是姜承面對的第一個心結(jié)。
皇甫卓。
二十年前的皇甫少主,二十年后的皇甫門主。
變的或是容貌與稱謂,不變的卻是他心中的俠與義。
故人舊容顏,而他鬢邊華發(fā),嘆浮生翩躚,唯心常在。
他與姜承隔開二十年再聚,彼此相視,卻難言一語。
他是皇甫一鳴之子,有朝一日接掌一門之人,他自律、沉穩(wěn),力求公正,忠孝兩全。
男兒膝下有黃金,他敬天地、拜高堂,此生唯為一人下跪。
此人便是姜承,后來的魔君姜世離。
而當故人遠去,以為記憶也不再時,他見一少年,姓姜,名云凡。
他領(lǐng)這少年踏上往折劍山莊路,因少年要替己申冤。
這世間名利不過爾爾,他手執(zhí)之劍,乃仁義二字。
云凡何辜,懷璧其罪,只因他是魔君之子,故人人誅之,便如曾經(jīng),只因姜承傷人在先,業(yè)因他是魔,故而他便懷恨在心,千里外痛下殺手。
這一切今聽來著實可笑,而在當時,他明知姜承無罪,縱是下跪天下人前,也無人肯給他們、給姜承一個機會。無人想到他曾是折劍山莊弟子,是歐陽英親自教授,為師門傾心盡力,便是在外游歷,也不忘乃師告誡,他是如此重情重義之人,卻在他蒙冤受屈時,世人斷不以援手,反將其推向魔道深淵。二十年后,當其親子掏出一枚母親遺下玉佩時,往事重現(xiàn)。
世家當為武林正道首,然這般顛倒是非、混淆試聽者,如今便堪居世家之一,倘若無人出手相助,云凡命運又當如何,或許會成第二個魔君。
而仁義山莊,皇甫卓毅然站了出來。
他是這樣一種人,不負俠義之名,魔君之子如何、故人之子又如何,他所行正義,是不叫無辜者蒙冤受屈,也不叫宵小恣意妄為,是非善惡、人情義理,自有公斷,他一生坦蕩,磊落光明,乃真君子。
便是這樣的皇甫卓,在他深心處,也有別樣的另一面。一如作為折劍山莊弟子的姜承與魔君姜世離的區(qū)別,自然有作為皇甫門主與皇甫卓的區(qū)別,猶記他對瑾軒等人言,倘若他此時懸崖勒馬,我仍愿當他是朋友(大意),作為武林人、作為一門之掌,對魔教之戰(zhàn)他勢必傾盡全力,縱有死傷,也是為世間正義,他不懼也無悔,但作為皇甫卓,或許仍想過,為何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吧。
所幸千帆過盡,往事盡去,終又能如昨日般促膝長談,此一生,再不有憾。
【紀·凌波】
縱觀全文,龍溟對凌波一句“癡女”當真讓我感慨萬千,這奇女子,用情至深,然非迷瘴,她分清公理正義,也明龍溟身份與她蜀山定是難兩全,她卻道不悔,只問龍溟救人是否屬真,她心知其要救之人乃魔族,常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然在這女子眼中,便是妖魔又如何,三界眾生而平等,妖魔也是性命,為救人,縱是叛出師門又如何,她守住心中義理,當真不悔。
而對龍溟,她自存一份小情,這男子令她傾心,也令她猶疑,他確是對她有隱瞞,但只要她問,他自不欺騙,而龍溟又豈是無情人。反之,他有情,且深情,卻被理智二字壓得極深,然凌波之于龍溟,卻是當真獨一無二,她是龍溟在人間第一引為知己者,也是令龍溟此生唯一做出下策之人,他臨行前承諾歸來,叫她在此地等他,而命運弄人,這一等便成永志,凌波至死不渝,便是化成靈魂,也在這深淵洞府一等他二十年,直至魂消魄散。
水滴石穿。凌波或許就是龍溟心中的那滴水,輕輕淺淺的墜下,到發(fā)現(xiàn)時,已滴穿他內(nèi)心固守的防線,留下一個刻骨的印記,他問凌波何苦,其實她不悔,又何來苦,這世間小情大愛難兩全者眾,獨獨是她,給雙方都留下個完滿。
而凌音,是她心中唯歉疚之人,她對凌音一遍遍喃著對不起,但其實對凌音而言,比起怨憎,對姐姐永遠都是愛多過一切,二十年后她終于親見這個讓凌波放棄一切的男人,凌音不會原諒龍溟,但不妨礙她認同凌波的選擇。正是這樣一個說著不后悔,并敢于承擔的男人,足夠凌波去愛,去付出,不成為一絲遺憾,也不會是一種背叛。
【紀·唐風】
他一生用過三個名字。
唐風、無天、唐海。
唐風是人子,無天是人臣,唐海是人父。
在人子時得遇姜承,是兄弟;
在人臣時效忠姜世離,是主從;
在人父時見其子姜云凡,是仇?是恨?
都不是。
是比那更深刻、復(fù)雜,也道不明的情愫。
及至他親上蜀山,那時雨柔亦不在,這世間唯他孤零漂泊。
他或明白,又或不解,有何重要,來此一行,不過道盡多年前一樁舊事。
這時我們才知道,他叫唐海,曾是無天,凈天教八部尊者之一。
他是魔君智囊,左膀右臂。
然后再沒有更多了。
只覺得他在惋惜,惋惜故友今日之局。
而他惋惜的人,恰恰是我們以為他會恨的,魔君姜世離。
其實不是。
他要殺的只有枯木。
為保凈天教,為護姜世離。
之后便是蜀山一戰(zhàn),魔君與敵偕亡。
終局底定。
那一切再與他無關(guān),便在得閑時,為故人之妻清掃墓碑。
直到看似平常的一天,他又被人喚回唐兄。
此時的唐風,半世漸去,而姜承,一如舊日。
龍溟心道此乃世間最糊涂的情,我們卻以為,如此便好。
有人說,姜承一生行事無愧,在做自己當做之事,故而不負舊人,此話無錯,卻不盡然。他確是無愧,卻未必無憾,只是全將這心思深埋起來,告誡自己莫回頭、莫猶疑,因他一人抉擇關(guān)乎的是整個覆天頂?shù)纳来嫱觯蚨鴮εf友,他無愧無懼,卻還是忍不住道一句,故人之仇,盡可向我來討。然而對唐風,這個隨他一同建立凈天教,始終相扶相持他左右的故人,姜承確實有愧,而此時的唐風,卻已經(jīng)歷太多,也堪破許多,也終于如姜承一般,放下一切,回歸本心。
曾經(jīng)私心想,倘有一日唐風壽數(shù)盡時,來到輪回井畔,端起孟婆那碗湯就唇而抿時,這一生種種起落俱在眼前漂浮掠過,似匆匆,實緩緩,興許一念間了悟心念,然縱是明白了,也不覺何憾,定是將這孟婆湯當作一杯中物,痛飲而下,爾后灑然一笑,跳下輪回井,輪回去矣,不論這終局如何,便在此時,有一人守在那人身邊,已足夠。
這就是唐風,雖著墨不多,卻定然是出彩的唐風,一如姜承曾言,他們是兄弟,永不相忘。
【紀·厲巖/血手】
其實對厲巖,反倒沒有什么太多想說的。正如栗子說的,姜承身邊已有人,他也將開啟新的生活,而作為厲巖,他也有自己的人生要去走,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我對他的愛在于對他的感激,不論如何,至少在那艱難的五年里,還有他懂姜世離作為姜承的心思,也是他在一切驟然而止時,用毅然堅定的語氣對云凡說:生見人死見尸,不找到他,我絕不回來。當年便是看到這樣一段話,雖感悵然神傷,另一方面卻暗自想,定是能找到的,而這些話,也給身為人子的云凡一些鼓勵和安慰,讓他也同我們般,存一個念想,一份在乎。
意料之外中,在蚩尤冢遺跡旁,他終于再次見到姜承,那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一跪,以及姜承感同身受的一扶與親切相擁,好像一瞬間回到家般,讓厲巖以及我們都感動下淚,千言萬語化作一句:太好了,終于找到了……當厲巖放下心中的包袱,也能轉(zhuǎn)身迎向新的生活吧,不得不說,這樣的結(jié)局真好,著實彌補了我多年來對仙五的遺憾,再次感謝栗子的這篇文帶給我的感動和情不自禁。
【紀·夏侯瑾軒】
瑾軒在文中占篇幅不多,正式出場也已到了思云崖下,第三件蚩尤神兵時,而整篇故事在此時,即將迎來一個小高潮,龍溟與姜承的情感、對立面也皆浮上水面,節(jié)奏相連,淺淺的溫存背后,蟄伏的是將要暴發(fā)的危機,讓人大呼過癮,也暗覺緊張。
因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原因,時而也會揣摩瑾軒倘若活著,這二十年不現(xiàn)身或是隱居時的心情將如何,最后便也如栗子所寫般,他是所有人中最早知悉部分真相的人,卻也是被命運捉弄至深的一人。當面臨殘酷的真相時,父親已不在,愛人業(yè)已不幸,而一切始作俑者竟是他敬愛的二叔,或是該稱魔翳,魔族夜叉國的攝政王。他當時也不過十七歲,礙于平白失掉的五年,當他自海外歸來,始驚覺世間變遷,唯他如一,停頓在一點上,欲前行才發(fā)現(xiàn)茫茫路途,不知如何作為?v是他再聰穎機敏,一日間痛失摯友、親叔,也定然想不穿、看不明,面臨崩潰。瑾軒定是恨過姜承,或說姜世離,但他終于先一步知道真相,可惜墜入崖下,誤入屏障,從此一別二十年,脫不開身。
倘若不是姜承一行為尋兵器而來,他或許就這樣一日日在崖下度過,直至壽終時,然當昔日舊友三人重聚時,我深信很多人與我一般感動,沒有質(zhì)問,也沒有怪責,便如經(jīng)久不見,有驚訝、感動,瑾軒以不穩(wěn)的語氣說:是你們。是你們,確確實實的,是我夏侯瑾軒以為今生或再不見的摯友們。
【紀·云凡/龍幽】
提到兩個小輩,是我丁點私心,若說云凡著墨在于父子情,龍幽則必然是兄弟情。游戲中龍溟支線的那只兄弟螺真是賺足觀眾熱淚,而云凡經(jīng)回夢仙游見到其父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問出的那句:姜教主,你有孩子嗎,更是讓父子至上的我淚奔出幾條街,久久回不過氣。所幸栗子想出這么個絕妙的辦法,讓蚩尤神兵代替原有封印,讓龍溟可以施展越行術(shù)回到魔界,也給云凡和龍幽這兩只一點發(fā)展的空間。(笑)
兩只的感情自不比其兄與其父,洋洋灑灑十幾萬字篇幅,但從字里行間,還是能看出那么些味道來,比如云凡初見龍溟時一聲龍幽,因龍幽而情不自禁對龍溟心生好感,以及那一封經(jīng)“非法”渠道而來的龍幽致龍溟的密信,當時看完那章,因為即將暴發(fā)的決戰(zhàn)而心生不安,卻也有點玩笑的心思,想到“暗通款曲”四個不雅的字,試想這兩只小的,一個理應(yīng)盡責守衛(wèi)封印,一個則在夜叉日理萬機,卻抵不過一絲絲的想念和懷戀,瞞著眾人偷偷通信什么的,當真既可愛又讓人不舍,還好我們栗子也是堅定的幽凡黨,我期待番外篇大小龍和大小姜其樂融融!>"<
栗子筆下還有其他人物,比如歐陽父女,比如蜀山,比如幕后人的車廉等,在此不一一贅述,實在是感情比較復(fù)雜,難以說不清,就不寫出來污人眼了。OTL|||
寫了這么多廢話,其實我自己也不明白哪些是在說原作中的,哪些是在說《意料之外》中的,在我看來似乎二者并無分別,若不是栗子能將人物詮釋得盡善盡美,也許在我們眼中,就會有同人與官方之分,但現(xiàn)在看來,這儼然是一篇原著的續(xù)作,我們心愛的角色們在此文中各自尋獲另一半,開始新的人生,相信這是每位創(chuàng)作同人文的作者們的初心,也是本意。
對文章的點評,坦白說我自愧不如,不比我一位朋友,對每位作者的詞句、感官都品評得很到位,我只能淺顯的說,這篇《意料之外》我從開始至今到連載完結(jié),有認真看,也有認真想,與作者栗子GN也曾探討,她很認真地聽取大家的意見,為我們寫出一個個仿佛從原作中走出的角色。
劇情架構(gòu)其實并不算龐大,延用原世界觀,加入出彩的設(shè)計,使一切合理化也活性化,不拘泥原作也不跳脫人物,筆墨詳盡且細膩,不會因艱澀的詞語而讓人誤讀,也不會出現(xiàn)過于繁瑣的描寫而讓人膩味,對人物存十份的愛,十份的善意,努力表達出美好的一面。
如今全文完結(jié),我便借此說一句,辛苦了親愛的,還有大感謝。
【以上品評純屬個人論,望輕拍】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