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諸者,吳堂邑人也。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先人的名字都那么隨意而有詩意,不似今天我們這樣實際而平庸。比如闔閭,闔閭二字是兩扇門——闔是閉著,《易經(jīng)》中說,一闔一辟為之變,辟也就是開;而閭是通向里巷,也就是通向鄰里、市井。前者是藏,后者不僅是開,而且是聚攏。
伍子胥亡楚而入?yún)?知專諸之能,晉見吳王之時將專諸推薦給吳王,說以伐楚之利,卻被一旁的公子光攔下,指他欲借吳國之勢為父兄報仇,吳王自然不愿做這種費力不討好兼被他人利用的傻事,將此事擱到了一邊。
轉(zhuǎn)頭再說公子光,現(xiàn)在看來,他的居心自然盡人皆知,端的不過是“才不為己所用,不如棄之”,若事情到了這般境地,兩相就罷,公子光后為謀朝另出什么幺蛾子,咱們尚可拭目以待,可惜就可惜在……伍子胥實在是個通透的妙人兒!他半生坎坷一夜白頭,經(jīng)歷的風(fēng)浪又何曾少于王宮中的爾虞我詐?思緒略轉(zhuǎn)便將專諸另獻公子光。
而,正是這專諸,舍身獻了魚腸劍,刺吳王殤己身,成就了闔閭霸業(yè)。專諸身死的十年后,闔閭替伍子胥亡了楚。
這三人間的糾葛,若論起來,我覺得最冤的是專諸!是為伍子胥的知遇之恩?今日人看來,大可不必做到這一步,但預(yù)讓和智伯的故事擺在眼前,不由的叫人不信。是為公子光,食君之祿當分君憂?只是……我更愿意向呂不韋、趙姬及異人的野史去分析……個人愛好……而已……而已……
專諸的犧牲究竟成就了誰?很明顯的有兩個人,伍子胥與公子光,前者隱忍多年,為的不過是滅楚報仇,成為闔閭后的公子光替他辦到了!而公子光之所以為闔閭,是專諸替他辦到的,最后的結(jié)果,公子光得了吳,伍子胥借其手滅了楚,而專諸只落的黃土嶺上一抔土!不知這樣的功臣,清明時分可有人祭奠;忌日之時可有人奉上鮮花素果,憔悴支離為憶君?
我猜不會!弒君是謀逆大罪,不論后來由誰即位,都是無法名正言順為一名刺客建廟立碑的。
逝者已矣,何處生者長戚戚……
闔閭當了19年吳王。掌權(quán)時間最長的吳王是第一任壽夢,25年;第二位是他兒子夫差,20年,比他多一年。
闔閭死于公元前496年,伍子胥死于公元前484年,比闔閭尚晚了12年。而……專諸死于公元前515年,比闔閭早了19年,更比伍子胥早了31年!
……………………………………………………………………………………………………………
寫了其實已經(jīng)很久,久到無意間翻出來,竟然會有種晃若隔世的錯覺!
再看一次,總是心痛……為他人做嫁的專諸呵!不知倒下的剎那,是否會后悔?
哪怕,只是瞬間……
插入書簽
《史記》原文——(○后面是加注)
諸者,吳堂邑人也!鹚麟[地理志臨淮有堂邑縣。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之能。伍子胥既見吳王僚,說以伐楚之利。吳公子光曰:“彼伍員父兄皆死於楚而員言伐楚,欲自為報私讎也,非能為吳!眳峭跄酥。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殺吳王僚,乃曰:“彼光將有內(nèi)志,未可說以外事!薄鹚麟[言其將有內(nèi)難弒君之志,且對外事生文。吳世家曰“知光有他志”。乃進專諸於公子光。古
偶潰光之父曰吳王諸樊。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索隱祭音側(cè)界反。次曰夷眛,○索隱亡葛反。公羊作“馀末”。次曰季子札。諸樊知季子札賢而不立太子,以次傳三弟,欲卒致國于季子札。諸樊既死,傳馀祭。馀祭死,傳夷眛。夷眛死,當傳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吳人乃立夷眛之子僚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適嗣,當立!惫蕠L陰養(yǎng)謀臣以求立。主
昭二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鹚麟[春秋昭二十六年“楚子居卒”是也。吳世家云“十二年”,此云“九年”,并誤。據(jù)表乃左傳合在僚之十一年也。春,吳王僚欲因楚喪,使其二弟公子蓋馀、屬庸○索隱屬音燭。二子,僚之弟也。左傳作掩馀、屬庸。掩蓋義同,屬燭字相亂耳。將兵圍楚之灊;索隱事在魯昭二十七年。地理志廬江有灊縣,天柱山在南。音潛。杜預(yù)左傳注云“灊,楚邑,在廬江六縣西南也”。□正義灊故城在壽州霍山縣東二百步。使延陵季子於晉,以觀諸侯之變。楚發(fā)兵絕吳將蓋馀、屬庸路,吳兵不得還。於是公子光謂專諸曰:“此時不可失,不求何獲!且光真王嗣,當立,季子雖來,不吾廢也!睂VT曰:“王僚可殺也。母老子弱,而兩弟將兵伐楚,楚絕其後。方今吳外困於楚,而內(nèi)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薄鹚麟[左傳直云“王可殺也,母老子弱,是無若我何”。則是專設(shè)諸度僚可殺,言其少援救,故云“無柰我何”。太史公采其意,且據(jù)上文,因復(fù)加以兩弟將兵外困之辭。而服虔、杜預(yù)見左氏下文云“我爾身也”,“以其子為卿”,遂彊解“是無如我何”猶言“我無若是,謂專諸欲以老弱讬光”,義非允愜。王肅之說,亦依史記也。公子光頓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