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在這里
在這里
這里,是中國。
是銘記著并傳播了漢民族文化的中國。
——題記
“好多人,我們?yōu)槭裁雌獊磉@里呢?”璟看著人頭攢動的大街,不滿地向我抗議著。
“哎。用你的腦子想想,我們出來旅游,就是為了看人頭?”我反問。
“這倒是。但我們到底要去哪里?”璟點頭。
“嗯,出了東門再說,我記得那里是有個景點的!蔽艺归_荊州市的地圖,目光聚焦在地圖上偏右的一個唯一沒有被圈起來的旅游景點標識。
“好吧。”璟看著人流,只得答應。
我和璟快步向前走著,不時撞到人,也顧不上道歉,依然急切地走,我們都想知道這最后一個沒有去過的景點到底是什么樣。
終于站在了這個”平常沒有多少人來“的景點大門前,我頓時明白了這里人如此說的原因!皬埦诱o念館”這幾個字刻在門前的匾上。張居正,以前從未聽說過。
“噢......”璟失望了。
“好了,既然是最后一個景點,還是先看看吧。“我到窗口去買了兩張票,拉著璟走進了紀念館大門。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人......”璟念著一塊牌子上的介紹。
我們在紀念館里轉(zhuǎn)了好久,幾乎每個地方都拍了照片。這并非因為我們崇敬張居正,只是習慣使然,到一個地方,就不要留下遺憾。
最后,我們走到了張居正家的后花園,現(xiàn)在是他的墓園。
我們原以為這里不會有人來的,沒想到張居正那高大的墓碑前竟有幾個人。待我們走近一看,不由吃了一驚。
石碑前有五個人,三男兩女,都穿著漢服,如果我沒看錯,當是明制漢服,還都是黑色禮服。我和璟對望了一眼,心中同時升起了同樣的疑惑:他們在做什么?
他們中有一個像大學生樣的女生看見了我們,向我們微微一笑,我們也趕緊回報了一笑。但我發(fā)現(xiàn),她的臉上有些悲戚。
我們就站在了他們身后,并不是拍照,而是注視著他們要做什么。
突然,那位向我們微笑的女生走到碑前,跪了下來,向墓冢行了大禮后,跪坐在碑前,開始說起了什么。我留心聽了她的話,竟是一篇祭文!真令人費解。
璟用詢問的眼神看著我,我?guī)缀醪怀雎暤卣f:“是祭文,不要打擾她。”璟點點頭表示她明白了。
過了一會兒,她的祭文念完了,站起身來。我注意到她的臉上還滿是悲傷之色。她的幾個朋友同時上前向墓冢鞠躬行禮,直起身后,都圍上前去安慰她,因為此時的她不知為何淚流滿面。
我看了看璟,她一臉的驚詫。
“姐姐,你這是......”我走上前去問她。
她用手一抹眼淚,向我笑笑:“其實,我是太岳先生的后人,今天是他的祭日!
“哦!蔽蚁肫鹆谁Z剛才念的那塊牌子。
“那,您和朋友們?yōu)槭裁创h服來呢?”璟站在我旁邊,饒有興致地打量著他們身上的漢服。
“我們是北大歷史學院的學生,也是漢服愛好者。每次北京的漢服活動都有我們參加,北大的活動幾乎一半都是我們發(fā)起的。”一個男生回答。
“準確的說,我們就是學這方面的。我們不僅愛漢服,愛的更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整體。你們知道我們課外都在做什么嗎?呵呵,做夢都想復興我們的民族服飾,這就是我們的夢想之一!睆埥憬阊a充說。
“之一?”璟疑惑地挑出這個詞。
另一個姐姐神秘地笑了笑:“最大的夢想,其實是受她影響!彼钢概赃叺膹埥憬悖皩懸槐緯,一本關于明代政治和社會的書,當然,書中會有張?zhí)老壬鰣觥!?br> “是么。”我若有所思地說。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連夢想都沒有一個。
“那你們來做什么?不會也是來祭奠他的吧?”張姐姐問。
“不是,我們是來荊州旅游的!
“旅游?你們從哪兒過來的。”
“西安!
“嗯,西安是個好地方。西安有像我們這樣的人嗎?就是說,整天穿著漢服出門宣傳,同樣也愛歷史的人?”
“整天......大雁塔那邊似乎每天都有!
“那你們兩個呢?對這有興趣嗎?”
“我們......”璟看了看我,不知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
“唉,沒興趣也罷,畢竟大多數(shù)人還是有些厭惡所謂‘萬惡的舊社會’的”。張姐姐嘆了口氣。
“我們不是那個意思,我們只是,還小!钡拇_,小學剛畢業(yè)還是挺小的。
“噢。這沒關系的,有這個興趣就好,能在心里支持已經(jīng)很好了。再見!彼蛭覀儞]揮手,和朋友們轉(zhuǎn)身離開了。
我像是突然想起一般,快步追上他們:“等等!”
“怎么了?”他們轉(zhuǎn)過頭看我,顯然是想象不出我會有什么事叫住他們。
“我們支持你們。姐姐,能把你的郵箱地址給我么?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會參加你們的活動的!蔽姨统鍪謾C,打開“創(chuàng)建信息”一欄。
“當然可以,歡迎你們參加,也謝謝你們的支持!苯憬憬舆^手機,輸入了郵箱地址,把手機還給我,又揮揮手,“那么,再見了。”
我也揮了揮手,目送他們離開。
“你真要支持他們?”璟問我。
“為什么不呢?”我沖她一笑。
只是,現(xiàn)在這樣高速發(fā)展的中國,有多少人還記得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記得我們漢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并在乎它們,傳播它們呢?
大多數(shù)人大概只記得情人節(jié)的巧克力和萬圣節(jié)的南瓜燈之類的西方文化吧。
我有些悲哀地想:像這樣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人,也許只是少數(shù)吧。那他們所做的事,不是更難成功了么?
老師評語:
題好,文好,立意好。文章以一個旅游者的所見所聞彰顯了漢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此警策人們:要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那些北大歷史學院普通學生所做的不普通之事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45分(滿分50分)
插入書簽
初中時的作文。題目為2010年陜西中考作文題。
作為在晉江的第一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