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我覺得我有必要先解釋一下標(biāo)題……“同牢合巹”是漢族傳統(tǒng)婚禮儀程中的一項,具體過程不多做贅述,總之是極好的寓意。可耐不住文中這兩口子……看了文的同志們都懂得,此“牢”非彼“牢”,他們是真把自己的感情扔進(jìn)了囚牢啊……
作為阿笙的基友,我看《凰訣》看得早一些。
初讀《凰訣》,便見大晉皇后溫氏斜倚小榻閑讀彤史,□上敲阿笙,調(diào)侃:“哈,皇后讀黃書?”
被罵……
于是覺得這該是偏無比輕松的文,就存著無比輕松的心思讀下去。
然后發(fā)現(xiàn),我被騙了。
這個故事,不是這樣輕松。
或者說,其實一點都不輕松。
短暫的甜蜜搞笑之后,一轉(zhuǎn)眼就是無盡的圈套,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好嘛,我說阿笙你寫著不累?【阿笙:你妹啊怎么可能不累……】
話不多說,槽不多吐。說說我眼里的《凰訣》。
很顯然,全篇的主線都是權(quán)力與感情間的大小沖突。
姬騫是帝王,他對慕儀的利用,從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開始了。只是那時她不知道,后來的種種她是明白的。
他制衡世家權(quán)力,維護(hù)朝堂穩(wěn)定,也許在某些情況下,慕儀對他來說實在是個……阻礙?他忍她讓她,似乎無非是因為她背后的勢力。
但細(xì)讀起來,好像又不盡然。他與慕儀的琴簫合奏,我不信那是做戲。
Well,仔細(xì)想了想,在我這腹黑的基友完結(jié)《凰訣》之前我還是不要對姬騫妄下定論了。這位陛下心思太深,一時摸不準(zhǔn)哪一面是真的。再說,他和她之間夾著個姒墨,她和他之間夾著個秦繼!緮偸帧康弁踔拿煌赴~
但我還是得承認(rèn),當(dāng)我看見姬騫下令向慕儀放箭的時候,我毫不留情地豎了中指。
好吧,說說慕儀。她這般的聰明,心思又如此縝密,溫家出了這樣一位皇后,應(yīng)該地位更加穩(wěn)固了才對。
但,她不是惠妃。
在她心里,無法無牽無掛地將家族利益置于首位。她心里的事情太多了,多到連她自己也覺得好累。她要幫溫家鞏固地位,又要護(hù)姒墨的兒子周全;要與他在人前裝作一璧,人后又要救秦繼。
真的好累。
所以在看完定稿后的第一卷時,我在想,如果當(dāng)初溫家直接讓心中只有家族利益的惠妃做了皇后,事情會不會不一樣?
嗯,會不一樣,只怕更糟。
惠妃絕拴不住姬騫的心,她做了皇后,與姬騫就只是利用與對手關(guān)系了。
唯有慕儀,能與姬騫達(dá)成這樣“相愛相殺”的狀態(tài)。怎么說呢?前提是“相愛”,在“相愛”的基礎(chǔ)上“相殺”。若沒有“相愛”做前提,大概就直接殺了。
呵,這沒人性而又有人性的兩口子啊!
最能體現(xiàn)這句評價的大概是江氏。
江氏,死在他們無休無止的斗爭中,一直被人擺弄。我不喜歡這個人物,總覺得她太二,不過真是很可憐。
江氏的孩子沒了,萬黛做的,慕儀知情,袖手旁觀,無礙。
可她所愛的人,大晉的九五之尊,也知情,同樣袖手旁觀……
江氏的絕望地問姬騫是不是不相信她,慕儀沒看出來,無礙。
可姬騫……我不覺得他作為當(dāng)事人會沒看出來……
江氏日日戴著的一對耳墜,姬騫沒有印象,無礙;实酆苊β,哪有工夫去在意女人耳朵上的一對小小飾物。
可慕儀帶了一次,姬騫就記住了……
江氏死得很冤,也不冤,可以歸咎于她自己IQ值欠費。但不管怎么說,她是這盤大棋上一顆被丟出去的棋子,她的悲劇,也代表著很多悲劇,甚至是最后下輸了棋的那一方最后的結(jié)局。
她死后,慕儀和萬黛閑談時穿得那般素凈,分明有幾分戴孝的意思。不是為江氏,是為她們自己。
這局勢瞬息萬變的一篇文啊,慕儀和萬黛猜不到自己的結(jié)局,那是當(dāng)局者迷;可作為旁觀者的我同樣猜不到啊……
第一卷的收尾,真悲涼。慕儀她被削權(quán)就算了,看左相那個反應(yīng),好像是把她這顆棋子一樣棄了似的。
那是她父親。
擁有至高權(quán)力的家族的心情真是難以理解,連親生女兒都傷透了,那所謂的“為了家族”一詞的意義到底是什么?難怪連姬騫也問“阿儀,你這樣不公平。騙你的不止我一個,細(xì)論起來,明明是你父親欺騙你、利用你的次數(shù)最多,你為何不去怨他怪他,卻這般記恨于我?你不能這么偏心……”
可慕儀的回答卻是:“你也說了,他是我的父親。我改變不了這一點,所以無論他怎么對我,都只好甘心承受。”
好在,筆鋒一轉(zhuǎn),慕儀為姬騫擋了劍。
該峰回路轉(zhuǎn)了吧……
摸不清最后究竟會是喜劇還是悲劇,也不想強求喜劇,只要按照正常邏輯發(fā)展下去就好。
悲喜這種事,強求不來;
就像是世家與皇權(quán)的平衡強求不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