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通天帝國之關鍵詞
如果每部電影都有所謂的“關鍵詞”,那么電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的關鍵詞應該會包括:不察、帝業(yè)、弱點、代價。
不察
沙陀,是以一個并不起眼的身份出現的——不起眼到影片快揭開謎底的時候才讓觀眾知道他的名字。沒有人要刻意隱瞞他的名字,或者身份——監(jiān)工。
這個人,從一開始就在那里,低著頭,彎著腰,當眾受辱,又曾無端遭難。裴少卿把跪在地上的他踩在腳下,大聲嘲諷他沒有謀逆的勇氣卻白擔了罪名。懦弱的性格和遭受過的政治迫害似乎讓他的畏縮有了合理的解釋,于是我們這些觀眾和那個傲慢裴少卿一樣,在鄙視了他一番之后就此把這個人拋在了腦后。在沒有意識到他會是一個關鍵人物以前,沒有人關心他的名字,甚至對他的監(jiān)工身份也懶得記住。更可笑的是,這個卑微的身份還是升了官以后得到的補償。
我們這些自以為聰明的看客,像他身邊所有不明就里的人們一樣,相信他是一個連反抗的想法都不敢有的窩囊廢。在女皇登基,這樣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事件面前,這般渺小的生命注定會是一個模糊的存在。這樣模糊存在過的人又何止千萬,我們早已習慣了忽視。其實,我們都曾得到過提示。在他弱弱地諷刺裴少卿時,那么一瞬,有一絲掩飾不住的驕傲從他的言語中泄漏了出來。而這些聰明的人們又認定,這是他反抗的唯一方式。一個多么高明的家伙啊,充分利用了對手的傲慢。這才是韜光養(yǎng)晦的最高境界——不是毫不還手,而是孱弱的出手,讓對手相信這就是他所能做的全部。你看到的他,不是沒有自尊的白癡,而是不得不低頭的凡人。這樣的人更能麻痹他的敵人,更能成為一個合情合理,而又不具有任何威脅性的存在。
通常人們,尤其是那些自信的人們,對于這種人的態(tài)度只有一個,就是放松警惕、視而不見。因而,把大人物拉下馬的往往都是些小角色;然后,這些小角色們再變成大人物,等著被別的小角色打倒。裴少卿,這個聰明自負的男人就這樣被一個他不屑一顧的人干掉了。他死也想不到,自己英明一世,竟會陰溝里翻船。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樣,到底記住了這個最后才知道名字的人。影片結尾的演員表里,徐克導演也大有深意地把這個戲份少于裴少卿的角色排在了前面,而看到這里的觀眾們想必對此也不會有異議。
闖蕩江湖久了的人,或許都會有個感觸:不可以輕視每一個人,即便是小角色。
帝業(yè)
“欲成大事者,雖至親亦可殺。”
這倒像是統(tǒng)治者的人生哲學,不過把這話當眾講出來,只有在電影里。政治,若是太一清二楚,就好像激情戲拍得太具體,跌了檔次。劇中,武曌的反對者們不理解狄仁杰的立場,說他晚節(jié)不保。其實,這評價流于表里,而沒真正看透狄仁杰這個人。他和其他人不同。他不是一個政治投機者,他沒有所謂的政治立場。他唯一的立場就是利于李唐社稷,更利于天下百姓。這點,武則天似乎是明白的,所以以她的風格,只是把狄仁杰關起來卻沒對他斬盡殺絕?梢,劇中的武氏雖狠,也并非“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性格。這女人最終能君臨天下自有其道理。當年的狄仁杰清楚,武氏垂簾聽政就意味著有朝一日李唐家族的統(tǒng)治地位會受到威脅,也意味著會有人反對。反對者們很多將會被無辜屠戮。這般發(fā)展有違他的原則,所以,為了不讓這一天來臨,他試圖阻止。后來的狄仁杰,為了國家不經歷動蕩,選擇支持武氏繼位。他知道,雖然坐江山的不再姓李,但天下百姓不會因此蒙難。兩害相爭取其輕。意識形態(tài)固然是政治的重要載體,但過度強調就可能導致得不償失。
弱點
編劇和導演都是浪漫且富有想象力的。他們?yōu)榈胰式苓x了個特別的兵器——一把能發(fā)現對手弱點的戟。多么明察秋毫!一下子讓它具有了和其主人一致的特性。兵器,仿佛女人的衣服一般,都被賦予了體現其主人性格的艱巨使命。裴少卿操鋼斧,鋒利卻易折;上官靜兒使鞭,靈巧柔韌,變化多端,可惜終是狠厲不足;狄仁杰用戟,看似駑鈍少鋒芒,實則暗藏玄機,一招治敵,最是厲害。兵器,人,與這世間一切的事物都存有弱點。被擊中這一點,再堅強也會崩潰。
我認同這種哲學:過于強大,是不真實的存在。弱點不多,且不能被輕易找到,即使被找到也不易被擊中的就是難得的強者了。對人來說,這個弱點可能存在于□□抑或精神的某處,且必定每個人都有。有時候,是你自己不知道;有時候,是你的敵人不知道。
代價
影片最動情處莫過于靜兒彌留之際與武曌的對話。寥寥數語,道盡百轉情懷。在武氏說出“值得”的一剎,不禁佩服劉嘉玲的演技。兩個字,竟能把一個女人的強勢與柔情同時詮釋得淋漓盡致。
愛之一字,有誰能幸免呢?除了心臟的跳動,唯有愛能成為人感知生命的方式,讓我們知道自己在真實的活著。去愛,其實就像人要呼吸、要吃飯一樣,是生命存在著的一種物理特征,所以,生命不息,用情不止。即使方式和對象在不斷改變,心臟停止跳動以前,愛不會停止。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