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一直不明白眾位讀者同胞們?yōu)槭裁匆恢睂Α妒辍返慕Y(jié)局如此難以釋懷。
“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十年》?”或者說“當你看文時,應該抱著怎樣的一種心情?”
這是我一直反復詢問自己的問題。
就個人而言,我一直是用看待正劇的心態(tài)來對待的。作者嚴謹?shù)奈娘L,縝密的邏輯都讓我深深折服。尤其是得知作者左手史記,右手野史來寫作時,這種敬意更是不斷加深。因為感覺歷史是理性而嚴峻的,所以一開始也就對沉淵的結(jié)局沒有抱太大的幻想和奢望(也許這么說不太確切,因為畢竟這兩個詞傳達出的意思不太友善和美好,但是鑒于水平有限,就借用一下當作詞語新解吧)。不管怎么說,不論是作者設定的結(jié)局如何,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讀者,只會靜靜地等待,默默地支持,一直陪《十年》到完結(jié)。
正如作者本人所言,這篇文將來是要給自己的孩子看的,要教會他(她)諸如責任、理想等做人的道理,所以我相信作者本人對于這篇小說是全心全意的投入的。其實有時候也矛盾,到底是喜歡作者筆下的人物,還是喜歡作者本人。也許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或者根本不需要答案——很多時候,很多事情的界限并不需要那么清清楚楚。愛屋及烏,究竟孰“屋”孰“烏”,或許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中獲取的感知與享受。這或許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們?nèi)绱藞?zhí)著的原因。
有一點我感到疑惑的是:作為讀者到底應不應該影響作者的行文思路?我給自己的答案是保持沉默,靜觀其變。也許與讀者溝通,了解“民意”是每一個作者的必修課,畢竟作者是寫給讀者看的,每一個人都想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大家的肯定與喜愛,思想的共識,情感的共鳴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對此無可厚非。但是對于讓作者改變初衷的做法,我卻不太支持。相對于讓作者一人難過來換取大家開心的乾坤扭轉(zhuǎn),我更喜歡靜靜地等待作者遵循自己心愿的走完自己鋪就的路。因為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對作者本人的尊重和對小說價值的認可。寫作,本來就是“以我手寫我心”。作者呈現(xiàn)的是自己獨特的思想與見解,倘若因為諸多外界因素而違背自己的初衷,恐怕作者本人也不會快樂。如此一來,恐怕便失卻了最原始的純真與美好,這也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會喜聞樂見的。
總之,理性的看待,注重過程,因為結(jié)局不是對價值唯一的肯定,也不會成為唯一值得忘卻的紀念。
永遠支持四木。
-----------------------------------------------------------------------------------------
其實老實說來,個人閱文并不多。以前總是對“網(wǎng)絡文學”抱有一種偏見,直到看的好文越來越多了,才漸漸的發(fā)現(xiàn)自己錯的離譜。既然錯已鑄成,無可挽回,那就厚臉皮的安慰一下自己,姑且當成是成長的必然吧。。。呵呵。。。
其實小時候并不愛讀書,因為總覺得想象不出書里所刻畫出的人物。眉目鬢發(fā),神態(tài)服飾,甚至一顰一笑,總覺得自己的想象不能將書本的刻畫生動傳神地再現(xiàn)。因此更傾向于具象的電影。即使有時覺得和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相差甚遠,但畢竟具體飽滿。
也許是小時候所接觸文化的局限,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君子愛不釋手。后來發(fā)覺現(xiàn)代一些作品中好似對所謂君子不再執(zhí)著,所以這種喜愛也就逐漸式微了。直到看到四木的文,從恍然想起原來自己小時候是鐘愛君子的。
初次接觸四木的文,曾想這應該是一位現(xiàn)下不再流行的作者。因為在自己狹隘的意識中:能寫出這種沉靜文風的小說的人,在現(xiàn)實中想必也一定是如水般沉靜安穩(wěn),而在現(xiàn)在這個繁忙而又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能這樣靜下心來的年輕人實在少得可憐。所以想當然作者應該年齡偏大或者已經(jīng)成為過去時。在自己多方打聽拼命搜集作者資料后,戲劇性的一幕再次發(fā)生:作者正在更新《十年》!這樣一來。之前自己的種種“以為”便毫無立足之地!實在汗顏。。。(希望作者和眾位讀者同胞要是看到這里的話不要和我等井底之蛙的迂腐落后見識計較。。。獻花,求原諒)
還是想要重申一遍:謝謝作者讓我重拾小時候的溫馨——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