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剛看完這篇文,緩了幾天才終于艱難下筆,寫下了這篇長評,希望肥田大人不要嫌棄我拙劣的文筆,鞠躬。
在看這篇文之前,只看過肥田大人的《2013》,那時初看,已被驚艷。
《2013》情節(jié)吸引,文筆流暢,節(jié)奏緊湊,是我看過的唯一一篇末世文。
后來文荒,淘到了大人的《鷹奴》,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啊不歸路。
花了三個晚上,看完了全篇,心里難過了很久,不知道該怎么用語言來表達(dá)自己的心情。
剛開始,我一度不喜歡李慶成,太子沒有太子的樣子,懦弱膽小不自知,直到宮變之后李慶成失憶,從此像是換了個人,他雖不知自己身份,但依稀中,他渴望回到京城,他想要奪回自己應(yīng)得的一切。
可是報仇總要邁出第一步,好在李慶成失憶后,腦子反而比之前更靈光。
他一面運(yùn)籌帷幄,抗擊匈奴,保家衛(wèi)國。
一面步步為營,收集銀兩,招攬人心。
孫巖這個老狐貍不老實(shí)給錢,明里兩人相安無事,背地里就給你玩栽贓,借朝廷的手,逼得對方到最后不得不站到自己身后,心甘情愿地給他提供戰(zhàn)斗物資。
唐三,張慕,方青余犯事,李慶成照罰不誤,只是他懂得先給對方一巴掌,然后給個糖,順便面子也不忘給你備好,這樣一來二去,最后大家都心甘情愿為他做事。
這,才是一國之君該有的樣子。
可一國之君擁有了天下,卻擁有不了自己最渴望的自由。
李慶成千方百計登上了皇位,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被禁錮在了那張龍椅上。
他不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他不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要時時刻刻以國家為第一出發(fā)點(diǎn)。
為了天下,哪怕做出一些令人不能理解的決定。
李慶成冷漠無常,殺伐果斷,利用所有人,只為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
在某些人眼里,他就是一個十足十的混淡,可在我眼里,李慶成不是。
他只是太努力的想讓自己變成一個混淡。
而對于感情,我相信李慶成是真的愛方青余,反而失憶后對張慕的,只能稱為依賴。
只是他對方青余的愛,到后來,變成了一種習(xí)慣。
當(dāng)李慶成準(zhǔn)備和張慕拋下一切離開京城時,他對張慕說“我不欠他了”。
喝下醉生夢死后,他對方青余做的一切,都是在彌補(bǔ)之前方青余在自己身上傾注的愛。
那時候他已經(jīng)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張慕。
這種感情,已從當(dāng)初的依賴,變成了現(xiàn)在的深愛。
方青余看出端倪,卻仍愿意為李慶成做任何事,哪怕賠上自己下輩子。
所以當(dāng)張慕推開了那杯醉生夢死時,方青余喝了。他想在下輩子,繼續(xù)看著李慶成長大,教他寫字、畫畫、舞劍。
這種愛,是真正入了骨髓。
方青余說他這輩子除了李慶成之外一無所有,可張慕又何嘗不是。
先帝一把大火,燒光了張慕從前的一切。
他成為了李慶成的侍衛(wèi),心甘情愿,甚至甘之如飴。
對于張慕來說,他不需要對方的承諾,不需要高官厚祿,不需要下輩子。
正如他自己說的“我只要你這輩子”,這就夠了。
張慕的愛是自私的,他忍受不了對方的眼里有他人的身影,他受不了,他想獨(dú)占李慶成,他要的不多,只想帶著李慶成尋一處地方,過著閑云野鶴的生活。
可是老天給他開了個玩笑,李慶成偏偏生在帝王家。
他們的愛不能隨心所欲,即使明知道彼此心意。
所以張慕會在李慶成登機(jī)之后,逼著李慶成完婚。
我在想,當(dāng)張慕跪在李慶成殿外說著那句“你不完婚,我不出征”的時候,心里一定在滴血,他在生生的把自己的愛人往外推。
文到結(jié)尾處,最為令人痛心。
方青余領(lǐng)命出征,把自己的命交代在了塞外,只為了讓人和李慶成說一句——“他不是逃兵”。
當(dāng)?shù)弥角嘤嗨烙崟r,李慶成不愿相信,后來證據(jù)確鑿時,他的心涼了一半。
即使他御駕親征,幾乎殺光了匈奴人,也捂不熱那半顆冰涼的心。
李慶成直到那一刻,才終于想通了。
什么江山,什么社稷,什么天下。
這都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和自己心愛的,找一畝三分地,平平淡淡的過完一輩子。
他要的,真的不多。
李慶成最后和張慕拋下了所有,攜手奔了天涯。
卻不曾想過,即使他放棄了一切,身居高位,往往身不由己。
權(quán)力這東西往往是把雙刃劍,你以為自己放下所有,一了百了,卻沒想過身后仍有人虎視眈眈。
那記在心里一輩子的喪女之痛,那覬覦許久的皇位豈是說忘就忘,說讓就讓的?
最后,張慕成了這場權(quán)力斗爭的犧牲品。
張慕死了,李慶成另一半心也徹底死了。
即使被唐三帶回了皇宮,他也只是一具沒了靈魂的空殼。
李慶成一頭撞死在假山上,他用自己的死,為三人這輩子糾葛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而到后來轉(zhuǎn)生種種,對于我來說,已變得不再重要。
我只要他們這輩子,就夠了。
不知不覺寫了這么長了,此乃本人戲作,文筆拙劣,還想肥田大人莫要嫌棄。
最后,祝大人的文越寫越好,財源滾滾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