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十年,我們一起成長——評《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7的電影最后回公映前,電視上放介紹片時,看到兩個金發(fā)女孩哭得很傷心,不舍得這伴隨著她們青春的故事畫上句號。
我最好的死黨,一個鐵桿的哈迷,一直都拒看最后一本書,原因也是怕說再見。
我第一次接觸《哈利·波特》系列是在大二,從隔壁宿舍同學(xué)處借閱的,當時才出到第三部,很搞的是,我不是從第一部開始看,而是從《阿茲卡班囚徒》開始,一看就擱不下手了。
時至今日,我依然認為《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是最精彩的一本,充滿了懸疑和意外,原本以為是壞蛋的小天狼星竟是哈利的義父,而且是那么愛他,當時覺得這實在是對自小失去父母的哈利最大的補償,所以到后來小天狼星死的時候真的很傷心,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從第五部開始,主調(diào)逐漸沉重,開始有我們喜歡的人離開我們。所以如果要我說,我還是喜歡前四部,尤其是前三部,喜歡那個無比玄妙的令人向往的魔法世界。就像死黨說的那樣,有時候明知那是虛構(gòu)的世界,但卻寧可相信那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只是我們這些麻瓜看不到罷了。
十年的歲月靜靜流過,哈利和他的伙伴漸漸長大,他們偶爾也有爭吵,但總是勇敢的并肩作戰(zhàn),肝膽相照;我們也從大學(xué)的象牙塔走出,進入社會,經(jīng)受各種洗禮和考驗,遇到困難的時候,有時會想起那個勇敢的跟蛇怪搏斗的男孩,慚愧自己的怯懦和膽小,從而鼓起勇氣去挑戰(zhàn)未來。
很多沒看到《哈利·波特》原著的人總一臉鄙夷的說這是寫給小孩子看的書,其實大謬,羅琳寫書的初衷雖然是給她的兒子講故事,但這絕對不僅僅是一部兒童讀物,而是給所有還未喪失想象力的人的獻禮。記得我和死黨在倫敦看《混血王子》首映時,上千人的帝國影都里90%以上都是成年人。英國的孩子是幸運的,他們從小都不被當成心智不全的白癡,不會被《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樣的弱智動畫片占滿寶貴的童年時光,跟他們一起長大的是彼得潘,是哈利波特。
不管是哈利、羅恩、赫敏,還是鄧布利多、斯內(nèi)普、小天狼星,他們都不完美,但我們愛他們,我們同樣熱愛那些無數(shù)的配角,萊斯利夫婦和他們一家、盧平、海格、麥格教授、盧娜、納維、小精靈多比……
在這個不純粹的世界里,《哈利波特》給了我們一份純粹的震撼,關(guān)于母愛,關(guān)于友誼,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正義,關(guān)于勇氣,很多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正在逐漸淡忘的最可貴的東西。難得的是她不是教條的灌輸我們,而是讓我們隨著故事慢慢被感動。
哈利一直都是幸運的,因為自始至終那么多人在幫助他,愛護他。
在他剛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莉莉就為了保護他犧牲了自己,偉大的母愛神奇的救了他一命,那個神奇的傷疤賦予了他非凡的使命。
在他第一次踏上霍格沃茨特快的時候,他就邂逅了一生最忠實的伙伴羅恩和赫敏,自始至終格蘭芬多三人組的友誼都是最牢不可破的。很多人對赫敏和羅恩這一CP不滿,包括哈七電影的導(dǎo)演,非要把赫敏跟哈利整出些曖昧來,把好好的三人組變成三角戀,我個人非常痛恨這一點,我相信羅琳也一樣,因為從開始到最后,原著的設(shè)定就是羅恩VS赫敏,原因很簡單,赫敏和哈利都是個性太強的,兩人在一起只會互相競爭,不可能擦出愛情火花。你什么時候見過班上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產(chǎn)生愛情的?!
哈七的電影打分很高,多數(shù)是哈迷對于哈利波特的告別篇章的緬懷,并非電影本身有多么的出彩。不過,當斯內(nèi)普流著眼淚對哈利說出”look at me”的時候,當他變出跟莉莉一樣的牡鹿守護哈利的時候,當鄧布利多問他是否依然愛著莉莉他堅定而深情的回答“always”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眼眶濕潤。從第一部到最后一部,盡管哈利多么討厭斯內(nèi)普,我始終堅信教授不是一個純粹的壞人,始終相信背后有隱情,可是隱情竟是如此的令人震撼,不禁讓人嘆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十年,羅琳給我們描繪一個如此恢宏奇妙的魔法世界,讓我們這些身已長成心尤童真的大孩子沉湎其中,其實,這也不是一個終結(jié),那個神奇的魔法世界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2011-08-07 BY 茵夢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