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在他未到京城、兄弟尚未相見時,人們對他的想法,想必和最初顧茂德媳婦蘇氏一樣:“偏僻鄉(xiāng)下長大,還不定是怎樣的歪瓜裂棗”。
但是顧大郎通過外管事陶若的匯報,已經(jīng)知道自己這個小弟弟是個非常能干的人。但,也僅僅是能干而已。因為他又是賣酒又是做香精,自食其力是好的,但是格局立意都是下乘,與大家之子不符。
顧大郎這樣想,很正常。“士農(nóng)工商”,古人眼里商就是賤業(yè),和我們現(xiàn)代人認可的“自己賺錢好厲害”完全是兩回事。
等到在平洲老家山上溫泉池兄弟第一次相見時(小時候不算),顧小郎鎮(zhèn)定自若、泰然平和、磊落不貪的氣度,才讓顧大郎從愧疚開始轉為真心想疼愛他這個小弟弟。他想憑著自己的能力保這個弟弟盡可能多的平安富貴,所以才要拉著弟弟到京城見世面抬身價。
等到顧小郎進了京城,顧大郎才知道他的這位小弟弟哪是他能罩得住的!
先是“知不知”一番社會經(jīng)濟論,震動朝野。
說實在的,顧小郎的這番話,在我們今天的高中政治經(jīng)濟學的課本里,是很淺顯的知識。他說這話,本意是為了和書生們斗嘴皮子為了氣人繞著玩兒的,卻不曾想對于那個時代正在苦苦思索社稷走向的有識之士們,是如何的振聾發(fā)聵。
顧小郎本想低調(diào)享受平安喜樂的第二次人生,卻無意中自己高調(diào)宣示了自己的到來。
此時的他,對于京城的人們,可謂“未見其人已聞其聲”,其聲就是知不知顧家小七郎也。
如果換成一個胸有大志有心建功立業(yè)的人,有顧家這個背景提攜,早就走上仕途了。
偏偏,顧小郎就是沒有大雄心沒有凌云志,就是想好好享受這白撿來一世的親情友愛。
所以,只有愚耕先生哭了他才配合學貴族,他大哥哄著他他也不答應去上班,就愛天天宅著。
他既不是懶也不是不愛交際,而是就愛“家”的氛圍。
可這世上有句話“無心插柳柳成蔭”,他不想出名卻又一次成為滿城焦點。
一部【倩女幽魂】,讓京城的販夫走卒、才子佳人、平民勛貴們一起唏噓。
顧家七郎再次名動京城。
到此時,顧小郎君的名聲,在京城人眼里,應該就是一個字:才!
或者兩個字:大才~!
呵呵呵呵~~
按說一個少年無官無學,能被人認為有才就是最高的評價,到頂了。
誰曾想,緊接著,這位七老爺就來了一個小貴人怒砸寡婦墻、破房拆家還休嫂!
世人都知道“清官難斷家務事”,誰都不傻。而顧小郎這么有才的人,卻能不避污水不忌聲名,硬是攬了這里外不是人的事兒,仗義出手給兩個孩子打了抱不平。人們被他的行為弄得目瞪口呆,又心潮澎湃!
連皇宮里的皇后,都在想只有他才能講出燕赤霞的故事。
經(jīng)此一役,顧家七郎的形象,除了大才,又加了一個:俠義。
因為有了如此的顧家小七郎,于是平洲巷子顧家開始被世人重新評估。
嫁到錢家去的小姑姑如此熱心顧瑾瑜的婚事,一方面是有真心相助之故;另一方面,又何嘗沒有想與平洲巷顧家這支恢復往來之意呢?
再想想遠在北疆的顧家老二寫給顧大郎的信,又是安排自己的寶貝孫子駐扎在平洲巷子,又是給顧昭吃喝玩樂的稀罕禮物,難道僅僅是因為顧昭給了他南面的土特產(chǎn)嗎?
當初顧昭一個白丁能夠看出顧巖的政治尷尬之境,難道人家那些官場油子就看不出來?現(xiàn)在遠在邊疆的和近在同城的親戚都開始向顧巖重新示好,這本身就顯示了“勢”的轉變呀。
所以,顧昭京城的所作所為,已在無形中,把原本躺在火山口上的平洲巷子顧家慢慢地往山下安全地帶帶了。平洲巷子顧家,因為顧昭的到來,開始逐漸化解原本籠罩在頭上十幾年的政治風雷。
但是,顧昭還能顧昭嗎?
他不想出名不愿做名人,他就想做一個幸幸福福的百姓,每天或者家長里短親人往來、或者三五好友旅游踏青、或者和心愛之人攜手灑脫,足矣。
然而,命運自有命運的因果。
他本是順著本心,安心行事;可是他一浪高過一浪的名頭聲譽,在把顧家拖出險境時,已無意中把他自己拖到了名利場的舞臺上。
實在好奇顧昭接下來的人生會怎樣演繹,靜待作者妙筆生花。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