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一恨年華早逝,二恨光陰難返,三恨世事無常,四恨人心莫測,五恨生無可戀,六恨死亦難安,七恨天地不仁。
我很喜歡長安,人如其刀,鋒利尖銳。相比之下華沂倒是不那么出彩。不過一段感情里如果一個人過于尖銳,那么為了避免悲劇總需要另一個人圓滑忍讓。長安和華沂的HE,歸根結(jié)底算是華沂求來的。
刀客的人生就像他們手中的刀,一刻的鋒芒耀眼,卻無法長久。所以我很慶幸這個結(jié)局,沒有直接描述北釋的隕落,長安也依然可以執(zhí)刀。和預(yù)料的情節(jié)比起來已經(jīng)治愈得太多。
路達這個人物從早期時就已經(jīng)埋下足夠悲劇的種子,大概因為他太不純粹,雜念太多,做不成一個好刀客,也做不了一個好徒弟,好臣子,所以結(jié)局雖然痛心但也早有準備。
索萊木,出場時并不喜歡,反而是后來逐漸加深了這個人物的認知,足夠清醒,所以扮癡傻,也足夠悲哀。但他最終還是適度的妥協(xié)了。娶妻生子,效忠于人,這是另一種天地。
而與之相對應(yīng)的另一個人物,荊楚,卻讓我不知該用什么情緒來面對。好像拿對錯來形容荊楚和索萊木的區(qū)別,太淺顯,這更像是不同的人生抉擇了吧。從方向,到結(jié)局徹底相悖的選擇。但也不能說他錯,因為也許在他眼里,世界才是錯的。
荊楚與索萊木有所相似,而且讓我找到了施無端的影子。當你的敵人是世界(哪怕是自認的敵人)要么改變世界,要么改變自己,要么灰飛煙滅。
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李陵宴,看到了鳳儀,不同的是前兩者尚在人性與魔性之間掙扎,而荊楚則更接近于純粹的惡。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絲親情,愛情,信任,仁慈,以及屬于人的美好情愫。就像恨意匯集的惡之化身一樣,只要還活著,就必然制造不幸。
但沒法去恨他。
如果荊楚最后跪地求饒痛哭流涕請求饒命的話我可以鄙夷地恨他。
如果荊楚最后挾持人質(zhì)也要逃生的話我也可以去恨他。
或者他幡然醒悟說幾句煽情臺詞再掛掉的話也許能減少一點對他的惡心感但也不會這么深地記住他。
可他偏偏至死不悟,就好像,真像他所說的那樣,是世界錯了,而不是自己錯了。他就真的,這樣,至死都不承認任何錯誤地死掉了。看起來這死法對他而言太輕松,但想不出什么對他而言更好的死法了。太過驕傲的人,連容許別人取走自己性命這件事都不屑。
我想起堅強一世的李陵宴死前那可愛的迷茫,鳳儀被雷擊死前一時溫柔一時殘酷的自相矛盾,總有些反派至死都不反悔,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讓他們活的話太過便宜了他們,但我總不忍注視著他們死。他們適合像毒氣一樣被裝進密封的瓶子里,瓶口被嚴嚴塞住再包裹上若干層。這樣才足夠安全。
從我個人的角度,我很好奇荊楚這樣的人物,如果他是主角,那應(yīng)該是一篇什么樣的故事?
那應(yīng)該是篇很難寫的故事,因為在這種人眼里,大概,活著本身無所謂幸福與否,沒有“要讓自己以及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的那種名為希望的意愿,只是依托某種信仰或是怨恨而活。這樣的生活太單調(diào),太可怕,也太絕望。它依托于某個難以達成的目標作為終點,然后那就是意義,沒有愛恨,也沒有救贖什么的,甚至沒有盡頭。就是空茫茫一片的人生。
要讓人否定自身整個的錯誤實在太難了。于是錯的就只好是世界。
錯的不是我,也不是世界,可為什么我和世界格格不入?
“我們一路奮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熔爐》)!
也許真正的錯誤只不過是“我們被生成了錯誤的人!
既無法說服自己被改變,而無法改變的自己卻和這個世界不兼容。
如果李陵宴沒有那些親人加諸于身上的名為責任的重擔,可以選擇很安詳?shù)刈鲎约骸?br>如果鳳儀沒有被天道玩弄,他還只是一個等著過年全家一起吃餃子的白紙一張的小少年。
如果荊楚沒有生在這個以獸人為尊的時代,也許……。
但也沒有如果。他們犯了十惡不赦的罪,于是受到懲罰。
荊楚自殺,李陵宴擋劍而亡,鳳儀灰飛煙滅。
活著的時候沒有給任何人,包括自己帶來快樂,死去后也不會更痛苦。好像這樣的人生并沒有任何意義。
很好奇他們眼中的世界,他們最后執(zhí)拗的恨。是否真的終究只恨天地不仁?
于是兼容失敗,以死退場。
到了最后,還是沒法用對錯來衡量他們的人生。因為對于他們而言,也許那就是唯一的正確。
其實是想為荊楚寫點什么,不小心就話嘮了,不小心又意識流了,不小心又三觀不正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