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其實,站在古代人的思路上講,顧二做的沒錯,顧二再怎么叛逆,也是希望得到老顧的認同,以及社會的認同的,那在這個前提下,顧二只會保證昌哥的生活無憂,因為昌哥代表著顧二落魄時,所有的污點,首先,就是庶長子的問題,其次,就是曼娘的問題,她欺騙了他。顧二不喜歡這個孩子的,也不期待他的出生,在這里,顧二犯了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既然不喜歡,那就不應該生出來。
但,既然有昌哥,我覺得顧二的做法還是合理的,他是個侯爵之子,他對著社會有著本能的認同感,他的價值觀本身就是這個社會所賦予的主流價值觀,這個孩子既不在自己的期待下,那么就不會為這個孩子去挑戰(zhàn)社會,另外昌哥代表著顧二本身所厭惡的那段黑暗時期,對父親失望,被妻子背叛,被情人背叛,我覺得那段時間的顧二有點破罐破摔了,其實沒有明蘭的話,真的很有可能他就遠走江湖了,即使他最后在江湖上成功了,那顧二本身也不會回主流社會了。
再說昌哥,顧二已經(jīng)為他選擇了一條比較平坦的道路了。顧二當然也可以選擇負起自己教養(yǎng)昌哥,我想這是不可能的,若是沒有回廟堂,那有可能,但顧二也是顧侯,他不可能背離社會,另外,他不喜歡昌哥,因此他不會自己教養(yǎng)昌哥。
好,我們假設顧二自己養(yǎng)昌哥,或是讓明蘭養(yǎng),那么那是養(yǎng)好、養(yǎng)費呢?養(yǎng)好了,將來為自己的嫡子增加了一個巨大的威脅,也為自己的仕途埋上了顆隨時都會爆的雷,另外也為自己的競爭對手送上了絕好的把柄,另外,古代的言官可以因為老耿的隨便幾句不過腦子的話,就能讓老耿接到數(shù)不清的懲戒奏折,何況這種顯而易見的作風問題,這種問題很容易的就可以上升到政治問題。那好,咱們養(yǎng)廢,我想顧二是不忍心的,再怎么不喜歡顧二也是一位父親,但他又只能這么做的時候,那么他還算的上一個父親嗎?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變壞。廢的話,廢到什么程度,做個平庸之人,還是浪蕩紈绔,平庸之人就不會嫉妒嗎?不會嫉妒自己的嫡子弟弟比自己強,比自己有能力嗎?不會怨恨父親的不公平,而嫉妒卻能讓昌哥成為“槍”,被對手拿來使的“槍”。好,我們捧殺,之后成為浪蕩子,敗壞的不止是昌哥的名聲,也是顧侯的名聲,顧侯無能,才會教養(yǎng)出這樣的兒子,同樣,昌哥也會是“槍”。即便嫡子再有德再有才,老鼠屎也是會壞一鍋粥的,見康姨媽就可以略之一二了。
其實,站在現(xiàn)代人的角度上分析,父母的感情天平也會有傾斜,太正常了,顧二怕曼娘,昌哥不被期待,顧二又是最落魄的時候,現(xiàn)代父母也是不會喜歡這樣的小孩的,不因為別的,就因為昌哥的存在就代表著顧二落魄,也是顧二不愿讓人看到的那一面,他不被社會承認的那一面。昌哥就是顧二污點的具現(xiàn)話的實體存在。黃蓉為什么不喜歡小郭襄,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代人也是一樣的,總會有偏愛的,我想任何一個多子的家庭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簡單說,就是偏心眼,不一定是對明蘭的愛,但一定是對曼娘的怕,以及對自己怨,怨自己無知,自己識人不明。
顧二是有錯,錯在不應該讓昌哥生下來,但若說別的,顧二沒有錯,尤其是對待昌哥的問題上,相當于把所有的麻煩都處理在發(fā)生之前,顧二很理智、也很清醒,至少不像梁老侯爺一樣,出了問題,再解決問題,可還留了問題。
因此,我覺得顧二做的沒問題,若說教養(yǎng)的問題,若想教育出一個有能力又有強烈報復心的庶子,在我看來能難,在古代寒門無貴子,顧二選擇放棄昌哥,那么昌哥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可能有好的人脈,沒有人脈再好的人才在古代都是很難出頭,包括科舉,昌哥不會有機會認識有才能或是有分量的老師,那么他就不可能在科舉道路上走遠,考試時,就沒有加分的可能,字體、考官偏愛的風格,這里就不多說了,書里都有,古代這類例子多了去了,比如唐寅、比如蒲松齡。那么,走商,中國的商人地位不高,昌哥□會高一些,從小商鋪干起,沒有其他人脈的前提下,好,慢慢干,等昌哥有能力做到抗衡侯府的能力時,那他基本上就可以為國庫盈余增加巨大力量時,侯府需要做的只是把握住皇帝就夠了,一個是可以撼動國家經(jīng)濟的商人,一個是忠臣或是忠臣之子,一個有能力的皇帝,是不會讓不好掌握的人或是有野心的人,掌握自己的經(jīng)濟命脈的,皇上更愿意做的,是找自己人打理這些產(chǎn)業(yè),豐腴自己的國庫,而不是和昌哥進行某種交易,打擊報復顧二的,因為沒必要,也沒時間,沒必要是因為顯然顧二這個會打仗的忠臣和一個隨時可以替換的有能力的商人作比較的,皇帝的感情天平向哪邊傾斜很顯然。
因此,我覺得顧二在處理昌哥的問題上,沒什么大問題,小瑕疵有,我認為,孩子就應該走一條小地主的平順之路,自己養(yǎng)或是讓明蘭養(yǎng),對明蘭都不公平,養(yǎng)好養(yǎng)廢都麻煩,還不如就這樣,但不應該讓曼娘養(yǎng),心不正的人,是養(yǎng)不出有平順之人,從蓉姐哪,就可以看出來,教育的力量,是多么巨大,一個好的環(huán)境,一個好的老師,是多么重要。我認為,要讓昌哥走的順暢,就應該讓他們母子隔離,沒有親人的宮中嬤嬤,品德好的或許不多,但肯定會有,又能為其養(yǎng)老送終,又能保證昌哥在比較平和的環(huán)境下成長,也能享受親情,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心思定了,反而不容易被利用,也更容易讓顧二慢慢扭轉(zhuǎn),或許比不上團哥,但會漸漸的好起來,畢竟有蓉姐,若是正直,蓉姐會幫昌哥的,日子也會慢慢變得更好的。
因此,我認為顧二大方針是對的,提前斷絕父子關系,解決了大麻煩,但留下了小瑕疵,因為曼娘還留在昌哥身邊,容易制造混亂。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