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shù)烙惺,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shù)烙惺,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古代人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就是喜歡咬文嚼字,看似短小簡單的一首詩歌卻讓人看的云天霧里,如果不知道其中映射的事件,還真看不出它到底寫的是神馬鳥東西。歸根到底,它其實想告訴大家的只是一句話,那就是:魯桓公是個笨蛋,管不住齊襄公與文姜兄妹的通奸丑行。
說到這,估計又有人不解了,齊襄公兄妹通奸與魯桓公有神馬關(guān)系!這個嗎,說起來就話長了。
這件事要從春秋時期的齊僖公開始說起,齊僖公共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先不說兒子,估計是生女兒時,家族基因發(fā)生了變異,兩個女兒都生得妖嬈嫵媚,艷絕一方,是春秋時期知名度極高的緋聞美女。
大女兒宣姜是衛(wèi)宣公夫人。話說宣姜MM的命運極其可悲,她本來應(yīng)是衛(wèi)宣公太子伋的妻子,奈何生得太過美貌,而衛(wèi)宣公又是個老不休,把媳婦迎到衛(wèi)國后,一見美人就忘了身份,趁著公子伋出使鄭國之際,將原媳婦的使用權(quán)和所屬權(quán)劃歸到自己的名下。估計衛(wèi)宣公這貨是整個中國歷史中最臭名昭著的老流氓了,連后世的唐玄宗李隆基都比不上他的無恥,因為他的后宮夫人中不僅有自己的媳婦,還有自己的繼母。衛(wèi)宣公年輕時,與自己父親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下了后來的太子伋,年老后又搶了太子伋的媳婦為夫人?蓱z的太子伋,母親既是自己的祖母又是自己的母親;妻子既是自己的妻子又是自己的繼母,那關(guān)系是混亂的沒話說。更慘的宣姜MM則是老公變繼子,公公變老公。也許是看她太過可憐,所以后人專門為她制作了一首“挽歌”,以表達對她的“哀悼”,這首詩歌名字叫“新臺”,內(nèi)容是:
新臺有泚,河水彌彌。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一看到生僻字滿天飛的詩歌作者就頭疼不已,估計大家也是這種感受,所以作者在這里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首富含諷刺意味的詩歌的意思。
大意是:新臺很鮮明,河水卻停留;新臺很漂亮,河水被玷污;撒網(wǎng)捕大雁,大雁飛不見;想求少年郎,□□跳上床。
因為“新臺”一詩諷刺了衛(wèi)宣公“爬灰”的丑事,所以后人也常用“新臺”一詞暗指不正當(dāng)?shù)奈滔标P(guān)系。
宣姜MM雖然背負(fù)了“爬灰”的丑聞,但好歹是被迫的,比起其妹妹文姜的兄妹私通丑聞,那真是算的上身家清白了。
齊僖公的二女兒文姜據(jù)說比其姐姐宣姜還好看百倍,嫁給魯桓公之前就與自己的哥哥,也就是齊僖公的長子諸兒有不正當(dāng)關(guān)系。
說到這兒,大家應(yīng)該知道文章開頭那首詩歌的意思了吧!魯桓公與文姜是夫妻關(guān)系,而文姜與公子諸,也就是后來的齊襄公是兄妹關(guān)系,偏偏這兄妹關(guān)系不正常,導(dǎo)致了魯桓公不但被帶了綠帽子,還慘死在異國他鄉(xiāng)。如果說《新臺》是宣姜的“挽歌”,那么《南山》就是魯桓公的悲曲了。
文姜與公子諸從小一起長大(廢話,兄妹倆能不從小一起長大嗎。嗝分耨R(大誤),兩小無猜(特大誤),感情好的恨不得成為同一個人(讀者:作者你用詞能不能恰當(dāng)點。,等到長大后,郎才(財)女貌,一來二去,那奸情就‘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的自然發(fā)生了。
這倆人的運氣也著實不好,偏偏生長在中國正常歷史中,要是出生在某位奶奶的書中,別說神馬兄妹了,就是爺孫,只要有“愛情”這個大殺器在,所有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可惜兩人生不逢時,齊僖公一聲令下,文姜小MM只能拎著小包袱,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情哥哥,嫁進了魯國,成了魯桓公最寵愛的夫人。
不要問作者是怎么知道文姜最受寵,光從她的相貌就能猜出,只要她的性格不那么愚蠢刁蠻,受寵是一定的了,畢竟男人都是視覺性動物。由于遠(yuǎn)離情郎,文姜嫁給魯桓公十幾年都相安無事,魯桓公也一如既往的寵愛文姜十幾年的時間。這要是別的后妃,早就感動的稀里嘩啦了,可惜這文姜的心是石頭做的,一聽說魯桓公想要去齊國出差,多年前被壓在心底的情感開始噴涌而出,伏低做小的在魯桓公面前求了半天,終于讓魯桓公答應(yīng)帶老婆一起回娘家看看。
也是這魯桓公注定被華蓋遮頭,有大臣對文姜回娘家一事甚為不滿,他向魯桓公上書曰:根據(jù)周禮第X章第X條的規(guī)定,女子出嫁后,一年只能回一次娘家,俗稱“歸寧”,如今夫人的父母皆亡,哪有回家看兄弟的道理。
本來那臣子是好心,是忠言逆耳,可人要倒霉時就是聽不進別人的建議。魯桓公那會兒也不知怎么了,多好的一個理由沒有抓住,反而執(zhí)意要帶文姜回家探親。文姜回到齊國后,一見到已經(jīng)成為齊襄公的情哥哥,頓時奸情迸發(fā),一來二去,兩人又“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的好上了。過了一段日子后,等到所有該知道不該知道的人都知道兩人的奸情后,反射弧比較長的魯桓公才發(fā)現(xiàn)自己老婆與大舅子的不正當(dāng)關(guān)系。
身為一個國君,被最寵愛的夫人帶了個明晃晃的綠帽子,是個男人都無法忍受,也許是魯桓公寵著文姜太長時間,已經(jīng)形成了條件反射,所以他并沒有殺死或是休棄她,而是將她叫到跟前狠狠的訓(xùn)斥了一頓。
這一訓(xùn)斥不打緊,文姜委屈了。想她從小到大,小時被父親、哥哥寵著;出嫁后又被夫君寵著,還從沒被人如此不給臉面的訓(xùn)斥過呢。于是,她哭哭啼啼的跑到齊襄公面前訴苦,齊襄公聽后大怒,他本就嫉妒魯桓公侵占了妹妹十幾年,現(xiàn)在當(dāng)著娘家人的面還敢欺負(fù)她,新仇舊恨之下,齊襄公惡從膽邊生,決定找機會作了他,這樣一來他還能把妹妹再給搶回來。
于是,在齊襄公的“周密”安排下,魯桓公生生被人給抱斷肋骨勒死了,頂著“地球人都知道魯桓公是怎么死的”名號的殺人兇手齊襄公終于如愿以償?shù)母琅妹眯腋5纳钤谝黄稹?br>
注意,這是歷史,而不是童話,兄妹倆幸福的相依相守只會出現(xiàn)在腦殘文里,或是古埃及史上,在這里并不適用。本以為齊襄公只是道德品質(zhì)比較壞,誰知他還特別不會當(dāng)國君,后來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導(dǎo)致他與妹妹的“偉大愛情”終成泡影,無法幸福的白頭偕老。
其中涉及了三件事,咱們慢慢的一一道來。第一件事是前687年齊襄公命連稱、管至父二人率兵守葵丘,允諾甜瓜再熟時換防,誰知一年到期后,齊襄公不提換防之事,連、管二位將軍屢次要求,齊襄公就是不準(zhǔn),對于這種出爾反爾的國君,兩位彪悍的將軍甚是不滿;
第二件事和第一件事有很大關(guān)連,連稱將軍的妹妹是齊襄公的妾,我們都知道齊襄公喜歡的是自己的妹妹,好不容易把妹妹從魯桓公手中搶了回來,自然是日夜相守。這樣一來,后宮的怨婦們不滿了,雖說國君不是一個人的,可也不能夜夜讓她們獨守空房啊。于是,在妹妹的哭訴下,連稱將軍生出了叛逆之心;
第三件事是齊襄公的父親齊僖公生前很疼愛侄子公孫無知,給他的級別待遇堪比正妻之子,這讓公子諸嫉妒不已,剛一上臺就免去了公孫無知的特供,公孫無知也是享受特權(quán)慣了,突然沒了特權(quán),心中的落差比那東非大裂谷都深。
于是公孫無知收買了對齊襄公不滿的連稱、管至父二位將軍,在一個月黑風(fēng)高的夜晚,行起了殺人的勾當(dāng),齊襄公被殺后,公孫無知坐上了國君的位置。
不過,公孫無知坐了也是白坐,他的腦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無知。首先,他的行為屬于謀逆,在禮法嚴(yán)謹(jǐn)?shù)姆饨ㄉ鐣,這種行為算是大逆不道,不得民心的他又怎能坐穩(wěn)國君的位置呢;再者,齊襄公再不會當(dāng)國君,再惹人討厭,他還是齊國的正統(tǒng),底下的臣子怎會愿意讓一謀朝篡位的旁支來統(tǒng)領(lǐng)他們。所以,位置還沒焐熱的無知先生就在一次游園活動中被一神秘組織刺殺身亡。
接下來,齊國再一次邁入公子爭霸的混亂時期。
--------------------------------------------------------------------------
好了,前面羅里吧嗦說了那么多,不是本人舌頭太僵想要活動活動,而是沒有文姜的禍水、齊襄公的折騰、公孫無知的野心,也造就不了齊桓公的崛起。
開頭時本人曾提到齊僖公共有三子二女,其中兩個女兒皆是不折不扣的禍水,她們長大后分別禍害了衛(wèi)國、魯國以及本國齊國。姐姐宣姜還好些,最起碼禍害的是夫族,但妹妹文姜就有些過份了,不但禍害了夫家魯國,還順帶將自己的娘家給折騰了一番。
齊僖公的長子齊襄公白活那么大的歲數(shù),他被公孫無知害死時,不說已經(jīng)出生的孩子了,就連未孵出的蛋都沒留下一個。所以當(dāng)逆賊公孫無知被滅后,誰當(dāng)下一任國君成了齊國將要面臨的最嚴(yán)重問題。
齊國上上下下自然支持嫡系人選上位,這樣一來,稱的上王族嫡系的只有齊僖公的另兩個兒子,也就是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與公子小白。
噗嗤,不行了,實在是忍不住了,本人真不知道古人起名的依據(jù)是什么,繼無知后,又出現(xiàn)了小白,其實按照輩分來說,公孫無知與公子小白還是堂兄弟關(guān)系,因為不知道兩人到底誰小誰大,所以本人到現(xiàn)在也無法判斷出兩人的名字是由于太過無知而顯得小白,還是由于過于小白而顯得無知。
嘿嘿嘿!好吧,本人承認(rèn)自己又啰嗦了,總之,當(dāng)了多年的庶子突然被一團巨大無比的狗屎砸在頭上,糾糾與小白的激動心情可想而知!但是,兩人急歸急,誰也無法馬上回到齊國繼承王位。
這是怎么回事呢?嘿嘿,其實個中緣由很簡單,兩人此刻正處于逃亡中。想不到啊,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齊桓公年輕時竟然有如此悲慘的遭遇。
三國時期,小小年齡的黃口小兒都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當(dāng)齊襄公被公孫無知謀朝篡位后,作為他親弟弟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急忙在粉絲的保護下逃出了齊國。誰知還未等兩人跑到安全的地方,又接到消息說齊國政局目前呈真空狀態(tài),急需一有身份、有能力的有志之士前往主持大局。
公子糾、公子小白兩位大好青年正處于青春躁動期,自然很自信的認(rèn)為自己的能力是最棒了,于是兩人二話不說調(diào)轉(zhuǎn)馬頭又朝齊國趕了回去。當(dāng)初逃亡時,兩位公子聰明了一下,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逃竄,一來可以分散敵對勢力的注意力;二來避免被敵對勢力一鍋燉的下場。公子糾的母族在魯國,所以公子糾朝魯國逃去。公子小白的母族在衛(wèi)國,而衛(wèi)國離齊國太遠(yuǎn),所以小白朝齊國的南鄰莒國逃去。
根據(jù)春秋時期的地圖,魯國緊挨著齊國,而莒國雖然也靠著齊國,但路程相比魯國來說要遠(yuǎn)一些。本來以兩人的路程來看,公子糾絕對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誰知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叫小白的反倒不小白了,而不叫小白的反倒小白了。公子糾不說抓緊時間趕回齊國,反而跑著跑著,腦子開了天窗。他命自己的首席執(zhí)行官管仲去刺殺競爭對手,以達到不戰(zhàn)而勝的目的。
話說這位首席執(zhí)行官在歷史上也是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名人嗎,一般都有些自大的特點,管仲也是如此。管仲追上公子小白后,立刻拉弓拔箭,一副“彎弓射大雕”的完美姿態(tài),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個“神箭手”,誰知這箭一離弦,立刻以477m/s的速度擦小白的帶鉤而過。
對,大家沒看錯,不是腦袋,不是胸口,也不是其他要害部位,而是帶鉤。什么叫帶鉤,這個帶鉤不是年齡大小的“代溝”,而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你妹!管仲您老人家的眼睛難道是往地下長的嗎,誰不知道“打人先打臉,擒賊先擒王”的道理。。ㄗx者亂入:后一句我知道,前一句,真沒聽說過,不是射人先射馬嗎?作者:啊,那句是我總結(jié)出的道理。)往人家腰里射,真不知道您老在殺人時到底在想些什么OOXX的東西。
其實小白也很無奈!如果管爺爺眼睛好使,射的重一些,他說不定還能順勢倒下,豈料對手太不配合,竟然派了個戰(zhàn)斗力只為五的渣渣,既然沒射中,那么下面就是小白展示演技的時刻了。
史書上是這樣描寫的:就見小白白無限哀怨的看了管仲一眼,雙目含淚的咬緊了貝齒,頓時一滴滴鮮血像瀑布似的噴涌而出。管仲心中一痛,軟倒在地,他不停的哀嘆:“哦,達令,不是我要殺你,而是我的主人要殺你,他對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罔顧他的意思。甜心,寶貝,你能理解我的痛苦,我的無助嗎。。 保ㄋ凶x者一擁而上:滾你的瑪麗蘇體+瓊瑤體吧。。。
公子小白吐血裝死后,自大的管仲過于迷信自己的技術(shù),查也不查的拎起兇器回家報喜,而有其仆就有其主的公子糾也過于相信自己的屬下,以為心腹大患已死,所以他以游山玩水的姿態(tài)慢悠悠的晃回了齊國。豈料,人家小白早就趁此時機登上了王位,于是,剛回齊國還未歇息的公子糾又帶著行李卷直接去參觀黃泉風(fēng)光了。
公子糾死后,管仲的身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一個殺人者變成了被殺者。好在他運氣不錯,遇上了以前的同鄉(xiāng)鮑叔牙在小白手下打工,在鮑叔牙的勸說和力薦下,公子小白展示出了他作為霸主雄才大略般的寬廣氣度,不但饒了管仲的性命,而且還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相,尊稱仲父。正是因為有了管仲兢兢業(yè)業(yè)的輔佐,公子小白,也就是齊桓公才得以成就霸業(yè),成為春秋時期五霸之首,號令于天下。
插入書簽
我家太座覺的我寫的隨筆更有意思寫,讓我多寫些隨筆,所以僅有的時間就浪費在隨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