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大抵評都是主觀意識的產(chǎn)物,沒個標準衡量,扯來扯去也扯不清楚,說到底還是個人喜好的反映。老身膽小,一般不敢在作者專欄發(fā)表意見——畢竟是人家的地盤,擁躉太多,意見不合容易惹爭執(zhí)。嘛,老身如果說了什么有礙瞻觀的話,望各位多多包涵。
之前混進謙少的讀者群,幸得謙少平易近人,老身有機會跟喜歡的作者說話幾句話,雖然內(nèi)容毫無營養(yǎng)也沒有延展話題,作為一枚飯,內(nèi)心還是暗暗高興。昨晚上謙少說想要關于劇情的評論,于是老身今日個兒帶著一顆編輯心來拜讀這兩章。
之前看文都是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或者說是懶散的態(tài)度——看文者多是順著作者的思路走,懶得自己去思考人設和劇情。作為作者,沒發(fā)表一章,總是希望看到有有人捧場;作為讀者,待作品完結,再一氣通讀才是享受……一樣的作品,看文和追文給人的感覺會有差異:一口氣讀完全文,給出故事結構的評價可能更完善一些;慢慢追文,給出的評論大概會集中在人物性格方面。嘛,陳詞濫調(diào)地鋪墊這些,老身只想說,自己的評價會很不成熟。
《許君一生》到現(xiàn)在也僅僅上了道開胃菜,老身管中窺豹,切莫惹人嗤笑才好。
李祝融的品性在《妖孽》中可見一斑:他幼年受苦,小小年紀就懂得隱忍;長大后,他心狠果決,有才且有城府,以殺伐之勢對己對人。如此這般的人,像精密的儀器一樣,步步行走得不差分毫。《妖孽》正文后段,許熙命懸一線喚醒了李祝融作為人的本能,這樣的設定讓李祝融變得更有“厚度”,或者說,正是有這樣的設定才有了李許此文。本來以為《許君》的故事模式會與水千丞的《娘娘腔》一樣“重逢—回憶—和好—分開—糾纏—在一起”,謙少沒有走這個路子,真是太好了。(此處不是說《娘》的結構不好,而是作為讀者希望看到新的東西,老身還是很喜歡水千丞的這篇文)
在《許君》的前19章,筆墨主要集中在許熙回到R大展開。私以為,用許熙的第一人稱敘述,文筆之間就彌漫著一股“哀莫大于心死”的氛圍,非常好的營造了虐文基調(diào)(當然,主要是作者文筆好,有些人用第一人稱開展,往往會把整個劇情寫像《追憶似水年華》= =||)。另外,篇章里穿插李祝融強橫霸道的戲份也剛剛。其實,前幾章李祝融沒有正面登場,在許熙的回憶中他的戲份也沒有少……起碼,讀者的目光不會因為李祝融沒有上臺而從他身上轉移,畢竟,許熙從側面向大家介紹李祝融種種種種。除此之外,A組成員齊景、林森、蒙肅、小白作為新出場的人物性格也鮮明動人(原諒老身無視王組長(ˉ(∞)ˉ))。這都是作者的功力。
老身是一口氣看完的前19章,因此在個人認知上會自動劃夾張書簽,加之在看20章和21章時懷著一顆“找茬”的心,所以會覺得李祝融在這兩章里背離以往塑造的冷酷性格,“軟化”得很突兀。有些讀者求虐李(好吧,也許就窩求過╭(╯^╰)╮),但是突然這么一巴掌過來,“老師,你知道嗎,今天是你第一次打我呢”,老身仿佛看到一條忠犬。謙少寫《軟化》這一章是為了讓情節(jié)更進一步,但是老身卻覺得李祝融還能像養(yǎng)寵物那樣時不時撩撥一下許熙會更適合之后雙方矛盾的激化。也許,把李祝融晾一晾,讓其他人物推一下情節(jié),來段欲揚先抑的空白期會好一些。再者,私以為維系李祝融“黑臉”的形象也是給他這個人物加分,畢竟他不是那么容易被忽視的存在,從其他角色身上也可以深刻地感知李祝融的存在,比如說許熙,比如說袁!ㄟ@話說得老身很忐忑,畢竟不知道作者對全文的布局安排,實在是唐突了唐突了(╯﹏╰))
----------
廢話太多。
言盡于此。
向謙少鞠躬。
P.S.弱弱地側漏一句,希望謙少少挖坑,多填土。合掌。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