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序言·出版說明
[序言]
。ㄒ唬┏霭嬉鈭D及作品介紹
人類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紀元,對于外星的研究已經(jīng)從物理方面的測試轉(zhuǎn)向?qū)ν庑巧锏难芯窟M而向?qū)﹂_始異星高智動物的認知,包括對其生活方式日常習慣的研究和對其文化的探詢。由此,外星高智能動物的文學藝術(shù)的認識普及就被提到一個迫切的位置上來。本社根據(jù)這個現(xiàn)狀,組織了有關(guān)人員,經(jīng)過了數(shù)十年的翻譯研究工作,這套叢書,終于來到了讀者手中。希望能以對市場的回應(yīng),和對作品不遺余力的雕琢來回饋廣大讀者對本社一貫的支持與熱愛。
叢書主要包括,來自M星系S行星的《文史普及》;K星系P行星的《異星編年》(作品原名《大編年史》);X星系Y行星的《異星史傳》(作品原名《史傳》);以及U星系W行星的《地理歷史研究》。
這四部分別來自不同星球的文史學經(jīng)典著作,想必能給讀者諸君打開一個認識異星風情的窗口。
本冊《異星史傳》,是以Y行星的13世代后的近代歷史為主要基調(diào)的國別史類型的歷史小說。Y行星的13世代,相當于地球的17,18世紀,正是該行星發(fā)生巨大變革的時期。殖民地的開拓,人民的革命與反抗,殖民主國家之間互相的勾結(jié)和傾軋,都是史無前例的。作品以這樣的大背景奠定大基調(diào),為全篇的氣勢磅礴構(gòu)造了宏偉的舞臺。
本書作者馬鹿·D·多古拉,是Y行星15世代(換算成地球時間約是20到21世紀左右)歷史小說派代表作家。而本書,又被認為是其寫作生涯中最高峰時期的作品。本書充分顯示了“歷史小說派”作家擅長的細膩的筆法,精心臨摹出原景,甚至歷史人物的對話,也用想象復(fù)原出來,讓人有讀史而身臨其中之感,可謂蘊史于小說當中,與古中國名小說《三國演義》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有趣的寫法曾在該行星高等生物中掀起了研讀歷史的熱潮,至今,該書仍被認為是Y行星文史學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塊里程碑,收入為“Y行星文史基本修養(yǎng)教育叢書”。
(二)翻譯說明
異星球之間的語言翻譯是不容易的。
不但是語言系統(tǒng)的構(gòu)成完全不同,而且在文字的排布方式和寫作的思維習慣上也截然相異,都給翻譯帶來了極大的障礙。好在翻譯過程中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有名院校資深語言學家的無償支持,在此特別給予感謝。
為了是讀者能夠順利閱讀,在翻譯中,特別是在專有名詞的翻譯上,我們適當?shù)卣疹櫫说厍蛉祟惖恼Z言習慣,比如高等智能生物的自稱為“人”,本恒星稱為“日”,居住行星稱為“地”,衛(wèi)星稱為“月”,公轉(zhuǎn)面稱為“黃道”,自轉(zhuǎn)面稱為“赤道”等等。希望這樣的安排能給讀者的閱讀帶來便利。
地球交流出版社
3008年12月3日
[前言]Y行星基本介紹
Y行星是X星系邊緣的一個中型恒星的第三顆行星。與地球的直線距離大概是1005光年。
以地球人的眼光來看,Y行星可以算是地球的鏡象星球。
該行星的基本參數(shù),包括重力系數(shù),公轉(zhuǎn)周期,自轉(zhuǎn)周期,黃赤交角等,和地球的相似度都達到了小數(shù)點以后14位,所以對這個行星的基本參數(shù)做過多的介紹也就顯得累贅。
該星球的生物進化,從元古代開始,到太古代,古生代,從低級到高級的生物的出現(xiàn)直到哺乳動物出現(xiàn),都和地球保持著極大程度的相似,每個時代的偏差,多則10年,少則1年,甚至于許多進程和種屬完全吻合。用著名的生物學家凱·羅達·卡里的話說:“就像地球在1005萬光年外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孿生兄弟。
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是這個行星的智能生命體。就現(xiàn)在的宇宙以及人類和外星球的交往來看,許多星球在哺乳動物出現(xiàn)以前已經(jīng)有極高等的智能生命形式。只有20%—30%的星球是在哺乳動物出現(xiàn)以后才衍生出智能生物。而其中能進化到靈長類的也只有占14%左右。然而,Y行星上的智能生命體不但是少數(shù)進化至靈長類的智能生命,而且其基因組的排列方式竟和地球人類重合。當年是K星系P行星的朱嫡·蘭博士因為對二者相似的外型感到興趣而對二者的基因進行了常規(guī)分析,得出了這個令宇宙震驚的結(jié)論,“地球與Y行星的高等智能生物是否同源”這一課題一日間成為宇宙大熱課題,引起眾多學者蜂擁而上。最后的結(jié)果令許多人大跌眼鏡——就是在兩個完全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進化體系下,發(fā)展出同一種,無論從外型上還是從基因排布上都完全相同的高等智能生物。至今,兩者是如何在1005萬光年的距離達到如此完美的統(tǒng)一,仍是宇宙高等生物研究學者熱衷探討的問題。
而這個行星智能生物的歷史發(fā)展,和地球的相似度也達到了驚人的地步。雖然在許多行星,包括很多非人類形態(tài)的高等智能生物社會,都充分驗證著馬克思的高等智能生物歷史發(fā)展理論的正確性和廣泛適用性,但是,和地球歷史如此驚人的重合和如此完美地驗證馬氏理論的,Y行星算是在目前所有有接觸的行星中絕無僅有的。從原始社會開始,母系社會被父系社會所代替,進而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在不同的地區(qū),各個時期和各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但鮮明的共同基本特征和從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順序還是使其成為了馬氏理論除了地球以外的另一個經(jīng)典范例。
總而言之,Y行星,幾乎可以看做是地球的一個克隆體,另一個地球,鏡子里的地球。
國家研究中心·宇宙學研究員:蔡小翔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