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一直不敢看這種暗黑風格的虐文,每次看的時候都會狠狠地掉幾回眼淚……可是虐文偏偏有種讓人欲罷不能的魅力,所以即使內心有個聲音一直在叫囂“不要接不要點。!”我還是接了這篇文,點開開始看。
在看文之前我特地把已有的長評都看了一遍,大家都說得相當好,從長評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寫文態(tài)度。雖然看完長評后我更不敢看正文了,但還是忍不住點開了——兄弟啊,每次最能勾出我眼淚的都是波特兄弟文。我從小身邊也發(fā)生過類似的情況,“所有人只關注她不關注我”之類的怨念,所以感覺特別能理解黑哈的想法。有關人物啊性格啊這些已有的長評中已經提得非常到位了,而且作者對于人物性格的把握也非常的好,所以我本想跳過這些對另外一些方面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不過作者似乎仍在擔心自己人物性格的問題,所以我還是就著人物性格分析一番吧。(當然,如果真的按照全文全面分析一遍字數大概要超過一萬了,我所敘述的也只是挑選的一些方面罷了。)
首先說哈利,我們在想到哈利的時候一般總想到他后期的形象,而忽略了幼時生活給他帶來的影響,羅琳是怎么說的呢?在第一部里他描寫的哈利是一個好奇、膽大、有嫉妒心也有點鬼心眼子的男孩,他勇于反抗或者不如說是斗爭,比如說偷聽姨夫姨媽的談話并因為和達力爭奪最好位置而彼此打架,哪怕達力的塊頭比他大幾倍。我們都知道小時候的生活環(huán)境對人長大后的人格塑造是非常關鍵的,哈利的性格注定他不可能沉浸在悲傷太久,但是作者筆下的哈利總是會沉浸在悲傷之中,這是不是有點偏頗了呢?不過如果是出于嫉妒心考慮的話,這么做也無可厚非,但作者的描寫沒有較為明顯的心理掙扎或者說是掙脫原本的哈利,這個“哈利”一直都是悲傷的疲憊的勇于面對卻又在逃避的,他會隱瞞自己的一些小心思,但如果真的是在這個時刻,我是說真的是在第一次面對亞歷克斯的時候,他會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是溫吞吞的而是激烈的爆發(fā),直接地讓他認識到自己和黑哈的不同。哈利心里一直都有這種沖動,告訴別人他和他們認知中的不同,但他一直沒有表現(xiàn)出來,但是在此刻他心防脆弱之際,這應該是很容易表達出來的。
再說莉莉,對莉莉的塑造很好,她失去了所有只剩下兩個兒子,當然把所有都傾盡在兒子身上,而在虧欠長子的時候也會對長子多一些寬容和忍耐。正因為她失去了所有,所以她的母愛已經接近了偏執(zhí)的地步。但是莉莉在面對斯內普的時候態(tài)度有些別扭,我個人認為莉莉對斯內普應該是“我恨你,雖然我知道自己應該感激你并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知道我們應該繼續(xù)友誼,但我依然因為詹姆的死和其他種種而怨恨你”這種態(tài)度,所以她在面對斯內普的時候會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下意識就認為斯內普是錯誤的。作者大概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沒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
再說教授,教授是個什么樣的人,看網文看多的大概早就把他的原本性格給忘記了。環(huán)境塑造人,教授幼時的經歷讓他會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就不再細說了,和大多數同人作者相比,作者寫的教授大概是最貼近原著的,但是如果回頭看看原著,仍然會感覺很崩壞。教授是個自私的人,他的內心縈繞著黑暗的情緒,F(xiàn)在的寫手都喜歡把他漂白,好像那樣斯內普就是個正人君子了一樣,他非常高尚一樣,事實上他的高尚出發(fā)點仍是自私。從死亡來說,如果他不自私就不會讓哈利背負他的記憶,這相當于最后的也是最完美的報復;從莉莉來說,如果他不自私就不會選擇對莉莉說出那句“泥巴種”,他背負的壓力很大,莉莉背負的壓力同樣很大,但是莉莉同時被格蘭芬多四人組保護著,而對于一個格蘭芬多來說,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來說,她的選擇更像是叛逆,對偏見的一種沖擊,所以她應該是得意驕傲著自己的選擇的。而教授呢,他和莉莉處境不同,他背負的壓力要更大一些,當他衡量到自己和莉莉不會有什么好結果而且很可能把自己拖下去的時候,他選擇了逃避。為什么要向伏地魔懇求救下莉莉呢?其一他是因為看到了伏地魔的日益瘋狂有所醒悟,審時度勢準備投入另外一方(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他對莉莉有真情的存在,和鄧布利多談話的時候也是投入了真感情的,所以鄧布利多才會接受他),其二就是因為那點大概沒人能意識到的小心思,如果所有人都死了,只剩下失去丈夫兒子的莉莉,他再趁虛而入,莉莉就會投入他的懷抱。無論從哪種角度考慮這個計劃都是完美的,他唯一沒想到的就是伏地魔不守信用,莉莉的死去。當然,在這里莉莉沒死,而且恨上了他,教授心里有苦澀更有恨意,而這種苦澀和恨意就加倍施加在黑哈身上……
好吧,最后提一下黑哈。黑哈的經歷是完全完全可以理解的,一個被人奪走了自己本該擁有的東西的孩子,一個感受到兄弟和自己被別人對待不同的孩子,從一開始他大概沒有感覺到嫉妒,而只是覺得不公平:憑什么他能得到那些,憑什么他能輕而易舉受到別人喜愛,憑什么憑什么……而在伏地魔出現(xiàn)以后,這種情緒又演化成了嫉妒。伏地魔一向善于引導人心中的黑暗情緒,哈利投靠他的經過一定要經過猶豫,但他的最終選擇還是放縱自己。他內心不是沒有著善意,他投入黑暗的時候最多的想法應該是想要借此贏得別人更多的關注,然后一步步越陷越深,就像是魔比斯環(huán)一樣怎么走都走不出去,因為那是一條扭曲的路。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最后破罐子破摔,因為他的整個世界都黑暗掉了。這時候他應該已經不信任伏地魔了,從一開始他就應該對伏地魔帶著一種懷疑的情緒,所以他最后選擇死亡,卻沒想到出現(xiàn)了白哈……
總而言之,作者雖然對人物塑造非常好,但是在情緒上在對心理更細致的描寫上有所欠缺,雖然自己能夠知道所寫人物的情感,但沒能讓讀者非常好地感受到每個人的情感,所以文下意見有些不統(tǒng)一,就是因為細節(jié)心理描寫不足。我想作者一直想要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不僅是出于自己害怕對人物把握不準,更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讀者們的反應吧,因為大家沒能理解到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所以作者才會對自己產生不自信。但是實際上,如果真要寫好一個原著作品,一定要仔細地分析清楚原著人物的性格,并考慮在某些情境下他們所發(fā)生的可能反映以及理由,將心比心地來寫,這絕對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作者已經做得很好了。
最后再說一句,加油!
希望我的評論能給你日后的寫作帶來一些幫助。
非法聚會|長評鋪
BY 水稻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