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且生帝王家,寂寞誰人知
自古以來,王者都是寂寞的,帝王家的女人們也相對來說是寂寞的吧。曹操曾感嘆過“誰能懂我!”褒姒的烽火一笑,也并非是就想天下亡了吧!
二十年前的大曜,有一個寂寞的王者,是一只寂寞的狐貍,為了國仇家恨不得不放棄成為一個普通人的奢華。一群孤寂的大臣,為了天下人的安寧,也不得不舍棄自己的某些夢想。那一年一個孤寂的女人,放棄的或許更多更多。
二十年后,孤寂的狐貍死了,孤寂的群臣落寞了,那個孤寂的女人淡淡然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她的心,或許塵埃落定了。然,重姒,又不得不接下一個爛攤子,歷史,在某種程度上,許是被復(fù)制,許是被重演,許是另一個版本的演繹。
旁人看的是熱鬧,真真的,新鮮的熱鬧。大曜的黎民蒼生在一個女人的舍棄中,活的好不滋潤。他們有普通人的快樂和憂愁,卻抱怨自己的不滿。那個為了他們舍棄了自己的孤寂女人,卻是在三人成虎的時代,抒寫著,極力壓抑著,安靜執(zhí)劃著。一個普通女子的,對她來說,也許遠比自己幸福百倍。
這樣一個權(quán)傾朝野的女人,人們看到的是她的野心,她的執(zhí)念,她的不合常理和有違常倫。人們卻看不到她內(nèi)心深處那缺柔軟。是的,她的柔軟,渴望被愛,渴望恬靜生活的一點小小愿望。
她的悲哀,別人看不到,她的奢華,她的錦衣玉食,她的“三宮六院”卻總是別人不得不看的焦點。她,是不愿的吧。
執(zhí)掌著整個大曜,手握大曜的命脈,她,不過是個生錯了地方的女子。她不過是上蒼派來解救黎民的棋子。然而,總是被誤解,被唾棄。也許,她也曾后悔,曾想要逃。她,就像二十年前的那個女人,從單純到不得不有的城府老練。也許她比那個女人還要可憐,至少,現(xiàn)在看來,她姓百里,她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人。不管別人愿或者不愿,不管別人擁戴或者唾棄,不管別人相信或者辱沒,她都只能堅守,她都只能維持。因為她是帝王家的孩子。
別人看不到她的寂寞,或許那個人看透了。或者說,那幾個人看透了。于是,她的生活中,闖進了幾個人,在她日夜的磨合中,她開始沉淪。也許,沉淪過后,整個時代就變了。之后,她可能也如二十年前那個女人般,淡淡然的離開了。又或者,她會孤寂至死,因為沒辦法逃避屬于她的那份責(zé)任。
她什么都有了,或者她還什么都沒有。
你感受過她的感受么?
如果有機會可以讓她申訴,她一定會是暴走狀態(tài)的怒吼“不要姓百里,不要做公主,不要為了國家社稷舍棄我自己!”
也許她骨子里有了帝王家的權(quán)傾之勢,但那也許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的手段。她不是什么時候都無敵的,她不是也被嚇的不能如廁?她不是也得不到自己愛的人?她不是也在□樓被那個宋公子搶白到無法辯解?她不是也被樓公子搞的差點死去?
她只是一個女人而已,如果她沒有那個身份,也許她比之普通女子,也沒有什么差別吧。大不了多了點霸道跟強悍,多了點城府和老練。
沒有一個干練的領(lǐng)導(dǎo)人,小到團體,大到世界,是會亂的吧。她的存在,維持了一個平衡,系于一個女子身上的平衡線。她不能失重,否則天下大亂。壓力,大到無數(shù)次,想從那個橋上跳下去的人,應(yīng)該是她吧。
作者筆下的人物,總是如此活靈活現(xiàn)。像有了靈魂一樣。你能感覺到她對著你生氣對你笑,偶爾也會對你抱怨她的不滿和委屈。也許,我大概猜到了故事的部分走向,不是我太高明,是作者的明暗線鋪陳的恰到好處。細細讀來,想必你會解開疑惑,也會推敲出一些故事的端倪。就好像故事中出現(xiàn)過的每一個人,他/她的出現(xiàn),絕非只是跑堂走過場?倳雠c情節(jié)相關(guān)的故事。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看過作者的其他文章,她的風(fēng)格已經(jīng)自成一體。很有嚼頭,也很具觀賞性。愿細讀此文的每個人,都能找到作者文章中的感情,也許,就那么一句話,便能共鳴。
結(jié)尾處,再感嘆下,不要羨慕重重,她,或許更羨慕你們呢。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