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前言:本來我是打算第三部結(jié)束之后,再通過對比前兩部,對作品整個總結(jié)。結(jié)果看見武箭誠懇的大段回復(fù)后,重新閱畢,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的那篇沒有點明自己心里的不滿。這文不妨當(dāng)作是那篇評論的具體解釋。
我解釋幾個問題,第一,為什么第一部寫得好?
1.情節(jié)上出彩。
我看過的小說,不謙虛的說可謂是非常多了,當(dāng)我看完這篇名字不算突出的書后,我是竊喜的。我們老說創(chuàng)新,很多作者也試圖去創(chuàng)新!度酚泻芎玫脑,冒險和言情,這兩個幾乎是黃金元素,自然被開挖出來以后,潛力無窮。而武箭說第二部一個問題,是讀者反映太過于玄幻。其實私以為,這不算玄幻,文是建立在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當(dāng)然有怪力亂神的人物作為背景,展開故事。有想象力但不算徹底的玄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文章并沒有脫離現(xiàn)實,小說,三分虛,七分實。歷史上的曹操確實是患頭痛這個病的,在合理的基礎(chǔ)上進行虛構(gòu),頭痛是否與面具有關(guān)?為什么我一直很強調(diào)這個問題,因為你可能看《2012》的震撼程度遠沒有《唐山大地震》來得大,為什么,后者是在真實故事上的虛構(gòu),更有力量讓你從內(nèi)心深處去相信。也許很多人也只是抱著,去看看虛構(gòu)出來的世界末日如何,其實心里不一定信的,這樣作品的感染力首先就降低了。所以,根據(jù)現(xiàn)實存在,卻在此虛構(gòu)出回到三國爭奪面具,并且對于一些現(xiàn)象有著科學(xué)解釋,暫且不論是否合理可行,這樣,當(dāng)你看到以后,是不是腦中自然會浮現(xiàn)他們行動的畫面呢?
2.人物性格
很多人看小說,印象最深的都是主角,所以很多人都在分析破的性格如何,師兄的性格如何,但這不是我的重點。老實說,我看過的小說很多,雷同的主角和性格特點令我生煩,沒有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成為現(xiàn)在的小說很大的毛病。
我盡量避免去談人物的性格,因為過于主觀,而許多作者都天馬行空的塑造人物。如某某小說,自稱虐文,塑造幾男和一女的愛情故事,男性塑造很差,幾乎都從一個模子印出來。不僅如此這些男性角色只是女作者塑造出來的潛意識的幻想對象,可以說在現(xiàn)實生活里不但稀少,就算存在也會十分詭異。
而第一部人物的性格迥然不同,活潑卻多變的殷嚀,儒雅卻狡詐的殷子楓,冷漠卻機警的破,包括身邊很多迷一樣的人物。我有時間還看看推理小說,因此,當(dāng)我一開始看的時候就在心里提出了幾個問題。長生的藥是否真的存在?十七與殷嚀的關(guān)系究竟如何,是何以導(dǎo)致現(xiàn)在的局面?(從兩人的行為來看,以前不是這樣的)另一方派出的幾位高手是否有不為人知的目的?這些問題都在后來的行文中抽絲撥繭,雖然從整體上看不夠嚴密,但還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而人物的語言也比較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出入不大。
還有一個特點,有人說曖昧是愛情最好的狀態(tài),殷嚀與兩位男性之間的互動和溫情讓人欲罷不能,人們想知道這個少女最后心歸何地,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假想的“他”,讀者喜歡殷嚀的同時,會希望她與自己心中的“他”在一起。而兩面的拉鋸,讓讀者心跳加速,究竟會倒向哪邊?就像看比賽,雙方正在緊張的拉鋸,為爭奪最重要的得分,觀眾會不會也被感染,也融入故事呢?我想,是肯定的。
第二,為什么第二部有瑕疵?
人物性格
我給第二部打低分也是這個原因,性格塑造到脫離現(xiàn)實,起碼是脫離理性思維中。我是這么認為的 :第一,首先故事的背景是幾位訓(xùn)練有素的高手,不僅從技能上,心理也如此,起先還能顧及到這個元素,人物雖然有感情波動,但始終有一根弦在控制。第二部完全就亂套了,人物的主線模糊掉了,跳不出普通的感情橋段。殷嚀在開頭不久救的男孩是為了什么意思,只是為了體現(xiàn)她的不忍嗎?大可不必,她的身份已經(jīng)定下她的性格,如果這么想,不有點像有些文中自己都難保卻還要救人的女主,讓人發(fā)笑。第二,第一部也算出現(xiàn)較大的反派,第二部中的玩具夢,公公究竟是以什么什么出現(xiàn)呢,究竟是隱藏的BOSS還是被感化的正派?大家玩過游戲,隱藏的強大BOSS是玩家叫苦不迭的對象,沒有了強有力的對手,也就無法磨練主角,得到成長。所以我覺得,可以安排一個隱藏反派,這個人可以來出乎意料的逆轉(zhuǎn),加快故事的發(fā)展。
另外嚴格說,第二部的語言也不比之前沉穩(wěn)。大量的心理描寫拖沓了故事的進度,想表現(xiàn)不一定要通過這種直接到過分的獨白刻畫,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眼神,可能更能干脆的表達,也不會讓人不耐煩。
第三,背景的瑕疵
雖然題為《三國咒之江湖有賊》,但實際上和三國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我之前說過,歷史人物塑造得不好。可能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 ,大家對于這幾個人物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很表層,甚至錯誤的。我曾有幸拜讀過史學(xué)大家的作品,還原一個真實的三國。比如曹丕其實是一位有心機的花花公子(這樣的概括可能有失偏頗的),曹植也是放蕩不羈的人,而諸葛亮則是一段很扎實的人,無論是他對蜀的忠心和軍事才能都是很平穩(wěn)的,不像《演義》中那樣近乎妖。而曹操也不是完全的奸雄,作為一個寒族他有力的挑戰(zhàn)當(dāng)時的世族袁姓,成為三國鼎立中的一個英雄。
所以這些歷史人物都只作為打醬油的功能,實際上我第一次接觸該文時,就是因為有“三國”二字,以為會還原比較真實的三國,后來發(fā)現(xiàn)沒有。還有一個是我私心的想法,題目和文中有出入,其實要考慮換一下題目。但后來我又想了想,畢竟這是一部長篇,現(xiàn)在要換題目不太現(xiàn)實,所以也就算了。
總結(jié):因為愛之深,所以責(zé)之切,可能言語有些重,可能很多人不會認可我評價一個作品的角度,不論怎么樣,我寫出來,供大家指正。
nssa89于2012.04.20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