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續(xù)寫經(jīng)典比重新寫一部經(jīng)典要難很多,因為續(xù)寫經(jīng)典要求筆者是一個好作者的同時也必須是一個好讀者。
本書作者是不是一個好作者我無法下結(jié)論,但顯然她對于《步步驚心》原文的理解不夠深刻。我真不知道她哪來的勇氣來續(xù)寫這樣的經(jīng)典?如果理解地夠深刻,大概不會說出“我并不喜歡女主的性格,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取舍,該取時不取,該舍時不舍,她的死我并不感到難過,可是,我卻萬分心疼四爺。所以,這篇文中,我把她的性格改了”這樣的話來。
桐華筆下的若曦是個倔強而重情重義的女子,在若曦心中愛情固然重要,但友情也是不能割舍的。在康熙年間,她冒死為十三爺求情;雍正在位時,她不惜觸怒雍正也要幫八爺。就是因為若曦如此重情義,她才能得到四、八、十四等人的青睞以及十三的友情。我不知道這樣的女子怎么在作者眼中是不懂取舍呢?這樣不是間接否定眾阿哥的眼光嗎?還有那么什么叫懂得取舍?難道愛情至上,不用管那些自小的玩伴的死活就是懂得取舍么?若曦不是完美的,她的性格也有缺陷,而個人喜好也有不同。你可以不喜歡她,但請不要說她不懂取舍,這是對原著最基本的尊重。
關(guān)于本文,我看了一遍,覺得人物性格真得和原文相差太遠了。也有些地方不甚合理。
先是若曦再次回到宮中這個設(shè)定就很不合理。若曦當(dāng)初離開,是因為她夾在四爺和八爺中左右為難;也是因為她不忍心看到雍正為了維護皇權(quán)而殺人,玉檀的死讓她心力交瘁;若曦是知道歷史的,她知道一切卻無力改變;還有她沒辦法接受那么多女人分享一個男人,她覺得和四爺之間隔了太多人。因為這么多的人和事,生怕彼此的感情在矛盾中消磨光了,所以選擇離開。若曦作為一個在現(xiàn)代生活了20多年的人,從小接受的觀念是依法治國、天賦人權(quán)以及一夫一妻制,這些觀念是根深蒂固的,而若曦骨子里又是極剛烈又有自己驕傲的人,離開已經(jīng)是必然的。也只有離開,她才能愛得義無反顧,才能與心中的胤禛無比貼近。若曦就算重生,她和雍正之間這么多的障礙仍然存在,沒有一個解決了。因此,若曦是不可能回宮的,甚至不愿意回到古代的。
本文號稱改了若曦的性格,話說連原著主角的性格都改了,還續(xù)什么呢?況且要是改了,如果能令讀者滿意也就罷了。而本文的若曦真是一點也不討喜啊。
至于雍正和笑泠那段給我的感覺就是莫名其妙,我不知道歷史上的雍正會怎么做,但是原著中的胤禛一定不會這么做。步步驚心中的胤禛是一個帝王,他會因為維護皇權(quán)或者天下蒼生而去寵幸一個女人,而本文中寵幸笑泠的理由明顯不夠,而且胤禛就算要去寵幸一個女人,也會先跟若曦解釋。而不會像本文中的雍正做的這樣偷偷摸摸、金屋藏嬌、事后解釋。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甚至本文的作者喜歡原著中的胤禛,是因為他的深情。而作者安排的笑泠這一段,好像只是為虐而虐,沒有意義的同時,還破壞了四爺?shù)纳钋樾蜗蟆?br>情節(jié)方面,綠蕪、十三爺、皇后的死交代地過于倉促,像流水賬一樣。
桐華的文筆被贊“平淡入筆逐層深入戳人心痛,她的愛情會燃燒”,能看出本文的作者想要模仿桐華的風(fēng)格來給步步驚心作續(xù),但可惜功力不夠,只見平淡,不見深情。動不動就是“心中一暖”。
我知道有些話說得重些了,但都是我的真實想法。其實作者也挺不容易的,能看出本文作者查了挺多的資料,只能怪原著□太高了。繼續(xù)努力吧!
我想這評論大概會被一些支持本文的同學(xué)攻擊,我已經(jīng)做好準備了,但希望不要說什么“不喜歡就不要看了”,因為我不看怎么知道不喜歡呢?也千萬不要說什么“你還沒本事寫出來這樣的,憑什么批評?”是,我不會寫文,但賞文我還會的。這道理就像難道劉翔的老師一定跑得比劉翔快嗎?他跑得比劉翔慢,就不能教劉翔了嗎?術(shù)業(yè)有專攻啊。如果要反駁我的話請從邏輯或是內(nèi)容上反駁,多謝指教!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