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如果你的左腳痛,我的右腳就會痛起來,
如果你被生活窒息,我的呼吸同樣會停止,
如果你對愛的表達出現(xiàn)了黑洞,我也沒法在完美的抒情中飛翔,
如果你把靈魂出賣給惡魔后,我的胸膛里也會被插上匕首。
我們抱在一起,我們存在我們存在著,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存在了。
——烏納穆諾有一種愛情叫生死相隨。
沈陽故宮中有一處宮名關雎,取詩經(jīng)“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币痪洌M得雅意。在一堆諸如“清寧宮”“麟趾宮”“永福宮”的太平吉祥中,“關雎宮”無疑是個極其浪漫的名字,浪漫的讓我嫉妒那個叫博爾濟吉特.海蘭珠的女子,嫉妒她竟然可以讓皇太極這種鐵血硬漢浪漫一把,柔情蜜意的將她住的地方取名“關雎”,不是“清寧”,不是“麟趾”,不是“永!保恰瓣P雎”,他給其他女人的是頭銜,是名分,給她的卻是一顆為人夫的心,“關雎”表達的是一個男人對最愛的女人的情意,與地位身份無關。
愛新覺羅家族出情種,從努爾哈赤始到光緒終,幾百年愛恨糾纏生生不息,這是我喜歡清朝的原因,幾千年宮闈爭斗史,血雨腥風一片,只有清朝稍稍露出了點溫暖的底子,他們讓我相信,原來,帝王也是有愛的。
海蘭珠,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名字叫Harjol,哈日珠拉,生于約萬歷37年(1609年),她是孝莊文皇后的親姐姐,她比孝莊文皇后大4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jīng)26歲,她比妹妹孝莊文皇后晚嫁皇太極9年!肚迦腙P前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天聰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茽柷卟繛蹩松坪榕_吉率諸臣送妹至。汗偕諸福晉迎至,設大宴納之為福晉!
花顏月貌豐神綽約
海蘭珠的到來,清宮中出現(xiàn)了姑侄三人——即姑姑哲哲孝端文皇后、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姐姐海蘭珠和侄女孝莊文皇后三人同嫁皇太極的故事。這在現(xiàn)代人來說很難接受的事,但古代蒙古有一句諺語說“姑娘家沒有輩份。”當時在滿族中也不足為怪。
海蘭珠即漂亮又聰慧,而且出身于科爾沁蒙古貴族家庭,像她那樣的姑娘找女婿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她為什么到了26歲才嫁給皇太極呢?那時,如果女人到了二十歲以后仍未嫁人就鳳毛麟角了。有人猜想,海蘭珠以前可能嫁人,丈夫去世或者離異,甚至有一種說法是,海蘭珠可能許配給了察哈爾的林丹汗,后來林丹汗病逝后才嫁給了皇太極。
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時并非豆蔻年華。但是,由于她“冰肌雪骨,麗質天成,”仍然是一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不亞于那些“二八佳人”,尤其她那賢淑文雅和成熟女性的魅力,使皇太極一見傾心;侍珮O雖然比海蘭珠年長16歲,但海蘭珠的到來,使已過不惑之年的皇太極真是情投意和,形影相隨。海蘭珠成為皇太極的掌上明珠。
皇太極愛江山更愛美人。所以有人說他:“因愛而亡的皇帝”。享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真可謂妻妾成群,美女如云,但在眾多妻妾之中,也有那“情有獨鐘”的寵妃。
“宸妃娘娘”海蘭珠,是太宗皇帝皇太極最鐘愛的女人。并留下了他們生死愛戀的一段佳話;实勰芘c一個妃子如此生死愛戀確屬罕見。自古以來,歷朝的宮闈之中,常有風流天子,多情嬪妃的佳話,但像皇太極與海蘭珠這樣生死之戀并不多見。
崇德元年(1636年)七月初十日,皇太極循古制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后妃典禮,被封為“東宮大福晉”,即宸妃的海蘭珠便成了關睢宮(今沈陽故宮的鳳凰樓上)的主人。
這樣,海蘭珠盡次于哲哲皇后(孝端文皇后),位居四妃之首。并賜其宮室名為“關睢宮”,此名取之于《詩經(jīng)》中的“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這充分表達了皇太極對海蘭珠美貌溫柔和賢惠高雅品格的贊頌。
“關睢”-詞在《詩序》中解釋為“歌詠后妃之德”。滿文“關睢”二字為“huwaliyasundoronggo”,意思是和順溫柔懂禮儀之人,這是對海蘭珠品德與魅力的贊美。
寵妃生子 八方朝賀
宸妃海蘭珠生前寵冠后宮,不僅因她的美貌賢淑,還因她曾為皇太極生過一子。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海蘭珠在關睢宮為皇太極生下兒子,排行第八子。即使皇太極有其他子嗣,但寵妃生子,真有望成為皇太子,將來繼承皇位,何況中宮皇后一直未生皇子,立嫡似不可能。此時愛妃生皇子,立太子也合情理。
愛妃生子,皇太極十分喜悅,遂創(chuàng)有清以來之先例,于盛京皇宮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大政殿(時稱篤恭殿)召集文武群臣,頒發(fā)了第一道因誕育皇子而發(fā)的大赦令;侍珮O簽署的告國中文告稱:“今蒙上天的特別關懷,關睢宮宸妃誕育皇嗣”,他把這個剛來到人世間的嬰兒稱為“皇嗣”,即等于宣布他就是皇太子。
皇太極對宸妃所生之子搞了異乎尋常的慶賀。引來了八方朝賀,轟動盛京城內外,人們都說這皇子將來就是皇位繼承人。崇德二年八月,海蘭珠生皇子剛剛滿月,一些與皇太極有姻親關系的皇親國戚和蒙古部落,不遠千里,帶著各式各樣的土特產品聞風而至。
朝鮮國王李倧對此事很敏感,他馬上給皇太極上賀表,直稱此嬰為皇太子,送上豐厚的賀禮。甚至此皇子已經(jīng)死去了,朝鮮國王李倧對皇太極和皇后獻禮物的同時獻皇太子禮物,《內國史院滿文檔案》中有詳細記載。
之前,已有元妃鈕祜祿氏、繼妃烏拉納喇氏、庶妃顏扎氏、側妃葉赫納喇氏、庶妃納喇氏、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等生有七子,但對這些皇子們的誕生并沒有舉行過這么大的慶典;侍珮O的長子豪格已經(jīng)三十歲了,豪格也是皇太極得力助手,也是大清的核心人物之一,但皇太極也從未表示過讓豪格繼承皇位,而且這之前皇太極的諸子降生,也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舉動,這都顯示出了皇太極寵愛宸妃海蘭珠,也表現(xiàn)了海蘭珠在宮中的顯赫地位。
愛子夭折 宸妃心碎
天有不測風云,海蘭珠所生的這高貴又幼小的生命來到世界還不足一年,在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就夭折了。連名字都未來得及起!秲葒吩簼M文檔案》記載:“崇德三年正月二十八日。關雎宮宸妃所生子,誕生七月染疾,至正月二十八日薨。”又有些資料記載此皇子染上天花而死。
海蘭珠無法承受失去自己愛子的悲傷,她的精神全崩潰了,盡管皇太極冊封海蘭珠的母親為“賢妃”以示勸慰,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使她高興起來。每當孩子的一笑一哭閃現(xiàn)在她的眼前時,她的心碎裂得不能再碎了。她終日郁郁寡歡,不久便身染重病。
海蘭珠與孝莊文皇后雖然是姊妹倆,但性格上她們也有不同的一面,海蘭珠感情更豐富,所以有些多愁傷感,在感情上有她脆弱的一面。孝莊文皇后雖然也富有感情的一面,但她更有忍耐性,尤其在歷次的經(jīng)歷上看得出,孝莊文皇后的外柔內剛和寵辱不驚的性格都與她姐姐海蘭珠是不同的。
愛江山更愛美人
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松山*城外,鐵器錚錚,戰(zhàn)馬蕭蕭,戰(zhàn)鼓擂擂,軍旗飄蕩,云集了皇太極的千軍萬馬。
皇太極御駕親征,攻打明朝軍事重鎮(zhèn)錦州。此時傳來海蘭珠病重的消息。聽到宸妃娘娘病危的消息,皇太極心如刀割,無法控制內心的焦慮。這邊是帝王江山,那邊是心愛美人,作為三軍統(tǒng)帥他不能離開戰(zhàn)斗前線,但皇太極最后還是選擇了回到海蘭珠的身邊。
在汗帳里,皇太極立即召集參戰(zhàn)的王公貝勒、八旗固山額真,以及海蘭珠和莊妃的哥哥科爾沁親王烏克善和巴圖魯郡王滿朱習禮等人開了緊急會議,皇太極作完軍事部署后決定回到海蘭珠的身邊,便乘馬啟駕返回盛京(今沈陽)城。
皇太極一路馬不停蹄,剛抵達距離盛京城不遠的舊邊駐蹕歇宿,當夜一鼓,就有盛京皇宮遣人來報宸妃病篤;侍珮O聞報,立即下令拔營啟程,連夜趕奔。同時,遣大學士希福、剛林等先行快馬急馳,先趨問候。此時的皇太極.真是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趕到海蘭珠的身邊。五鼓,天尚未明,鑾駕剛入盛京城,就傳來海蘭珠薨逝的噩耗。年僅三十三歲的海蘭珠就撒手人寰,隨愛子而去了。
皇太極聞報,猶如五雷轟頂,悲不自勝,搶步入大清門,直撲關睢宮。當出現(xiàn)在他面前的竟是香消魄散的海蘭珠遺體時,皇太極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悲痛,聲淚俱下,涕泣不已。面對此情此景,諸王大臣只得以保重“龍體”為要,俱跪地勸皇上節(jié)哀。經(jīng)眾大臣力勸,皇太極方稍止悲痛。遂下令;“宸妃喪殮之禮悉從厚”
皇太極從宸妃海蘭珠的殯所回來之后,不入宮,而居在臨時搭設的“御屋”中。
“ 上天造就朕的目的是為撫世安民,今乃過于悲哀,不能自恃。天地祖宗知道朕這樣太過,以此示警。朕應該戒哀才對!彪m然,皇太極說是這樣說,可是,對海蘭珠的魂牽夢縈,仍使皇太極難以自拔。
人面桃花,悵惘萬分
皇太極雖擁有眾多妃嬪,天生麗質者亦不乏其人,然而他惟獨鐘愛宸妃海蘭珠,在她的身上傾注了夫妻間的全部感情;侍珮O與海蘭珠,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所說唐明皇之愛楊貴妃“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他對宸妃海蘭珠的生死愛戀,也非同一般,被后人傳為美談。
松錦大戰(zhàn)清軍大獲全勝,關外的四座重鎮(zhèn)全部歸屬清朝,而又降服了明薊遼總督洪承疇,逐鹿中原指日可待。為了慶賀勝利,皇太極在崇政殿大擺酒宴,宴請諸王貝勒大臣。崇政殿里坐滿了諸王貝勒大臣。
皇太極雖然是驍勇善戰(zhàn)的皇帝,但也有感情脆弱的一面,這一點在滿文檔案里可以看到,皇太極感情沖動的時候常常淚流滿面。
看來,人到五十歲。感情更脆弱,皇帝也如此。皇太極椎心泣血,時刻想念著宸妃海蘭珠。
皇太極舉起酒杯就想起海蘭珠,他在宴席上悶悶不樂,憂傷在心;侍珮O常常睹物思人,黯然神傷,皇太極的眼前出現(xiàn)海蘭珠身影,海蘭珠之死的陰影無時無刻不籠罩著他的心。
一天貝勒大臣奏請皇太極出獵散心,以慰睿懷。
皇太極率領狩獵隊伍來到了城北,宸妃海蘭珠的殯所就在城北,是狩獵必經(jīng)之路。
皇太極來到海蘭珠靈柩前哭祭一番。沒有想到,眾貝勒大臣為皇上消愁解悶,反而更使皇太極觸景生悲。
在戰(zhàn)場上,皇太極鐵石心腸,勇猛果敢,可是,在感情上,他非常脆弱,多愁善感。
從此,這位戎馬一生,馳騁疆場的皇太極別說是戰(zhàn)場,就是獵場也再沒有重返過。
泣血英雄 隨宸妃去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夜。
在崇政殿里,皇太極召見完貝勒大臣之后,眾臣退朝。
皇太極處理完政務后,回到寢宮清寧宮;侍珮O回到寢宮清寧宮,在東暖閣炕上小憩,端坐而崩,一些書上說無疾而逝。
海蘭珠去世后僅一年里皇太極就結束了他五十二歲的一生,可想而知海蘭珠的去世對皇太極的打擊是多么大!
史書記載:
皇太極為了宸妃之死日夜哭泣,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幾次哭暈過去。 “飲食頓減,圣躬違和”,繼而大病一場,自此后再沒有重返松錦戰(zhàn)場,結束了40余年的戎馬生涯。
此后,皇太極親自主持舉行宸妃的葬禮,在他的堅持下,喪殮儀式從厚舉行。宸妃的殯所設在盛京城地載門外五里,皇太極頻繁地率眾王及后宮女眷至此祭祀,每次祭祀太宗都親自在靈前奠酒,回到宮中,皇太極堅持不入宮,而在臨時的御幄中居住,以表示對宸妃的哀悼和懷念。在頻繁舉行的祭祀中,皇太極長時間沉浸在痛失愛妃的悲痛之中,每次祭祀必“慟哭莫酒”,很長的時間里茶飯不思,甚至幾次昏迷過去。朝中的大臣見此無不憂心如焚,清初的言臣祖可法、張存仁進勸說,皇上如此悲傷,于情可以理解,于理卻未免太過了;噬夏巳f乘之身,負有底定天下、撫育萬民的責任,皇上一身關系重大,F(xiàn)在與明朝的交戰(zhàn)正在進行,皇上不能過分沉湎于悲痛之中,應該以江山社稷為重,盡快從悲痛中解脫出來,這才是舉朝上下想看到的。
宸妃葬于盛京城北十里的蒲河邊上,皇太極每次巡獵途中都要到墓地祭祀。追封宸妃為“敏惠恭和元妃”,舉行了隆重的追封禮。這是清代妃子謚號中字數(shù)最多的。宸妃之喪被視為國喪,皇太極特下詔,崇德七年(1642)元旦大典,由于宸妃喪而停止,舉國停止筵宴。在宸妃喪期內作樂的官吏和宗室,都召來皇太極的暴怒,被一一革職禁錮。這已經(jīng)成為事實上的國喪,連外藩蒙古、朝鮮等都遣專使來朝吊祭;侍珮O親自撰寫的祭祀宸妃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對宸妃的魂牽夢索,使皇太極難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極頻繁舉行祭典,并請僧道人等為宸妃布道誦經(jīng),超度亡魂。他每次出獵,必過宸妃墓地下馬佇立,長時間地憑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大祭、小祭、月祭、冬至節(jié)令祭、歲暮祭,年祭。無論怎樣的祭奠都無法抹平心中的悲傷,反而加重了心傷。松錦大戰(zhàn)捷報頻奏,關外四座重鎮(zhèn)盡歸清朝,關外障礙既除,揮師人關逐鹿中原指日可待。然而,戰(zhàn)爭勝利的喜悅,也不能沖淡皇太極的悲傷。對宸妃的思念與難解的憂傷,嚴重損害了皇太極的健康,甚至連日常朝政也“難以躬親辦理”。
在宸妃去世兩年之后,皇太極也逝于清寧宮,靈魂追尋宸妃而去,享年52歲。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這樣的一個男人,沒有辦法不讓我感動。他追封她為“敏慧恭和元妃”,元妃在滿洲的傳統(tǒng)里指的是第一位大妃,比皇后都要尊崇,她是他的妻,這輩子,唯一的妻。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