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剛點開本文時,乍看之下,桑桑被實體書式的意境封面驚艷到,直覺上以為這是一篇深情虐愛的文,因為桑桑尤為喜歡纏綿悱惻催人淚下的感情糾葛,所以迫不及待地盯上了文案,看到文案中作者的文字風格的時候才明白,桑桑的直覺出現(xiàn)了很大的偏差。于是擺正想法順著作者的風格開始看正文,中途卻產(chǎn)生了點叉的沖動。原因如下:
1、 細節(jié)描寫與整體風格不協(xié)調。
開頭對于動車事故的幾句回憶描寫引得桑桑往悲情的方向走去,加上接下來的重生場景,以及突如其來的一個巴掌,到這里桑桑覺得故事全文應該是主悲傷基調的。本以為下面會著重表現(xiàn)主人公在事故后不能接受現(xiàn)狀的創(chuàng)傷心理,但是豈不知接下來對于“我”的心里描寫,卻是筆鋒一轉流露出了輕松愉快的一面。隨后下文一直延續(xù)了這種淡淡憂傷和小小輕松兩種迥異的風格交替穿插出現(xiàn)的情況,這種混搭的風格導致悲情的部分傷感不到極致,觸不到人心,輕松搞笑的地方又戳不到讀者的笑點,達不到讓人捧腹的程度。二者沒有很好的融合,反而有種夾生互斥的感覺。
舉一個例子:【殊不知,所謂緣分,冥冥之中已經(jīng)注定。即使刻意回避,也逃不出那個既定的輪回……】作者大人常以這樣的句子作為一個段落或者是一個場景的結尾部分。這樣的句子有種頗為無奈的宿命感和淡淡的憂傷基調,如果是放在那種正劇或者是偏悲情的文里會深刻的觸動人心并且余韻悠長?墒,這是一篇風格輕松、語言輕快的文,這樣時不時地冒出一些疑似憂傷的句子,容易讓人產(chǎn)生無病呻吟的感覺,摸不清作者到底想要表現(xiàn)什么樣的效果。
2、 人物形象刻畫有出入。
男主吳思涵的父母都已經(jīng)去世,而家中爺爺對他帶有偏見,叔叔則是想要獨吞企業(yè),跟他處在對立的一面。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對他的設定是嚴謹自持的,“我”前兩次見到男主的場景重點刻畫了男主的特征,兩次見面分別表現(xiàn)出了他冷靜自持和攻于心計的兩個性格特點,這很好。但是從第三次見面開始男主的形象就出現(xiàn)了偏差。
他在自己房間里見到林筱的時候,他第一印象是叔叔送給他的女人。在這種情況下,冷靜如他自然是不會讓叔叔稱心如意,然而接下來他因為看到林筱的睡顏而產(chǎn)生了沖動,并在隨后采取了實際行動,這與他的性格非常不符,作者在之前也說過他見識過不少女人,而他能夠潔身自好多年,如果不是有特別的因素,怎么會對一個陌生的甚至在他眼里是敵方送來的女人把持不住呢?而且在這之后的接觸中,他似乎完全沒有了顧慮,對女主投注了無限的熱情。
這種面對美色失去抵抗力的設定讓他原本嚴謹?shù)牡男蜗蟠蟠蛘劭邸?
相比之下,女主的形象塑造則比較不錯,前后一致并且生動形象,文中對她心理的描寫讓人很容易感覺到她是一個有點單純,樂觀豁達,外向開朗的人。
3、 劇情的合理性
舉例說明:【“吳先生,找什么保姆啊。你現(xiàn)在受了傷,生活多有不便,有些事情保姆也不方便做。我們家莜莜平時也閑來無事,不如就讓她去你家里幫你一陣子。不知道吳先生方不方便?”】這是林母對男主說的,她的用意很明顯:想要湊成女主和男主。可是在這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過女主只是因為相親就自殺的事,難道林母他們不會擔心女兒再度尋死嗎?
而且在前面女主打算要替堂妹顏顏應付和白少的相親事情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我囁嚅:“可是顏顏不可以……”“難道你可以?然后再吞一次安眠藥給我看?”林莜媽冷眼看著我。】從這里可以看出林母是不愿意女兒再次做出自殺的舉動的。
于是,上下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使前后的劇情產(chǎn)生了失真,林母前后矛盾的舉動讓桑桑有摸不到頭腦的感覺。
劇情的安排絕不是信手拈來的,寫文時需要綜合考量當時的環(huán)境、人物的性格等多方因素后才能得出合理化的橋段,如果單純是為了制造出男女主互動的場景而生硬的拼湊出劇情,很可能會削弱情節(jié)的表達效果,降低故事的感染力。這一點說來容易,做起來則確實難度很大,作者加油!
總的來說,作者的文筆流暢,故事敘述有起伏,節(jié)奏不拖沓,雖然桑桑挑剔地說了不少問題,但也是希望作者能越寫越好,大人加油!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