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今兒查資料看到這個(gè)東東 覺得挺有意思的,發(fā)上來大家看一下,這些詞我以前竟然都知道!完全沒有感覺是滿語啊,望天
很多來源于滿語的詞匯仍然存在于北方漢語特別是東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語中,末字常改為輕聲。
埋汰(臟)
嘎噠/疙瘩(外面的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用于游戲)
恩那(這,是、對、好)
餑餑(自做的糕點(diǎn),一般用牛羊的煉出來的油炸出來的)
個(gè)應(yīng)(gè ying)(使反感)
薩其馬:來源于滿語sacima,原意為“狗□□糖蘸(狗□□為野果名)”
白(bái):來源于滿語baibi,意為“徒然”、“空”
嬤嬤:來源于滿語meme,意為“乳”、“奶”,轉(zhuǎn)意為“乳母”
克扣(kē kòu):來源于滿語keike,意同漢語
哈喇(hā la):來源于滿語har,意為“黑色”,今意為食用油變質(zhì)有味兒。
勒勒(lē le):北京、東北方言,來源于滿語leolembi,意為“談?wù)摗,現(xiàn)轉(zhuǎn)義為“空談”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來源于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
磨蹭(mó ceng):北京,東北方言,來源于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來源于滿語jangkulembi,意為“撞上邪祟”
咋呼(zhā hu):北京、東北方言,來源于滿語cahu,意為“潑婦”,現(xiàn)在意為不沉穩(wěn),喜歡大呼小叫
胳肢(gé j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于滿語gejihesembi,意為“搔腋下使發(fā)癢”
哨叨(shào dao):北京方言,來源于滿語sodombi,原意為“馬步行不穩(wěn)”,轉(zhuǎn)義為“輕佻、不穩(wěn)重”
挺(tǐng):北方方言,來源于滿語ten,意為“很”、“甚”
剋(kē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于滿語koikasambi,原意為“打架”,轉(zhuǎn)義為“批評”
敞開兒(chǎng kār):北京方言,來源于滿語changkai,意為“盡量”、“任意”、“隨意”
塊兒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來源于滿語kuwarling,意為“漂亮”、“美麗”
摘歪(zāi wa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于滿語jailambi,意為“躲”、“避”,轉(zhuǎn)意為“閃身讓開”、“歪”、“斜”、“斜靠”。和蒙古語的jailebi,意為“躲”、“避”一致。
該漏(gái lou):北京方言,來源于滿語gaimbi,意為“要、取”,轉(zhuǎn)意為“揩油”
的瑟(dè se):東北方言,意思是輕佻,賣弄
馬馬虎虎:北方方言,意思是辦事不認(rèn)真,毛糙
磨即(mò ji):東北,北京方言,即磨蹭,來自滿語moji,moduo
個(gè)色(gé shǎi):東北方言,北京亦稱gélu,來自滿語,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額吝 (é lìn):北京方言;和勒(hé le),滿洲方言,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漬痕,如衣領(lǐng)上的汗?jié)n。來自滿語,波紋的意思
另外還有一些滿語的單字
(以下均采用穆林德夫滿文轉(zhuǎn)寫)
嗻 (je):為清朝時(shí)在下位者對主上的應(yīng)答聲
喳 (ja)賤.易...等
阿爾薩蘭(arsalan) 獅子
它斯哈 (tasha) 老虎
伊汗 (ihan) 牛
箍爾媽混(gulmahun)兔
母督理(muduri)龍
某林 (morin) 馬
骰應(yīng) (sain) 好
多鐸 (dodo) 胎兒
阿庫 (akū) 沒有
巴來伊(balai) 放肆
楅 (bi)我
播妞 (bonio)猴
叉虎 (cahu)潑婦
阿瑪 (ama)父親
哈哈 (haha)男人
呵呵 (hehe)女人
哈拉(hala)姓氏
呵呵了庫(hehereku)娘娘腔
以藍(lán) (ilan) 數(shù)字三
母色 (muse) 咱門
那丹朱 (nadanju) 數(shù)字七十
仨克仨哈丹敏 (saksaha damin) 上半身黑下半身白出生約一.二年的雕又名:接白雕亦為滿清名畫家郎世寧所繪之畫\"雪點(diǎn)雕\"之正確解釋
挖卡(waka) 不是
窩m楅 (ombi) 可以
瑪法:(mafa)老爺
哈搭巴 :(hadaba)拍馬屁
---------------------------------
其實(shí)我就是想說……那個(gè)一波三折的回答是不是該是“嗻”??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