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前面看到有個同為本書書迷的質問為什么大家不喜歡清朝,我一時激動寫下這個長評。
說實話,我不喜歡清朝,絕不是因為那個什么閉關閉關鎖國政策或是當初清朝入關時候的揚州屠城一類的。我最為祖國痛心的就是她曾經(jīng)的輝煌,就是因為他太早進入封建主義,才有了后來遠抄當時其他國家地區(qū)的科技、實力,不論文化、醫(yī)療、軍事、工業(yè)、農(nóng)業(yè)甚至商業(yè),這種絕對優(yōu)勢甚至一直持續(xù)到明朝初期、中期。但也正是因為她過早的進入了封建主義,早期發(fā)展迅速的農(nóng)業(yè)、工業(yè)滿足了我們最容易知足的老百姓,封建制度也被民眾所接納。沒有了對老百姓造反的擔憂,每一位盛世時期的君主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加固皇權,“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這種說法在各位帝王身上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于是強國的墨家,治國的法家都被罷黜,只留下了御民的儒家,兩千年來君君臣臣的思想深入人心,君主英明了是盛世,君主愚笨了是中興,君主胡鬧了是敗相,等人民的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又換一個朝代再來一個循環(huán)。而明朝是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以來的一個很特殊的朝代。
首先,明朝商業(yè)手工業(yè)很發(fā)達,完全可以和宋朝相比(其實航海業(yè)也很發(fā)達)。明朝在很多方面都和宋朝相似,看似軟弱,實則骨子強硬的作風,對軍權的警惕,對武人的低視,對文人的看重。與宋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君主除了頭幾位一個比一個不著調(diào)。但這也給了中國一個生機,也是我討厭清朝的理由。
明朝對御史很看重,嘉靖時期,文人的骨氣都讓嘉靖帝打沒了,但到隆慶的時候,又冒了出來。明朝實行內(nèi)閣制,內(nèi)閣大臣甚至有攔截圣旨的權利,雖然這個權利有腦子的都不會用,但當時的文人、大臣之間的氣氛很輕松是事實,可以說明朝時期的皇帝最窩心的事就是被大臣罵。明朝黨派爭斗相當麻煩,但大多的糾纏都在朝堂上,激烈的黨派斗爭,不同派系商人支持的官員,讓明朝的商業(yè)有了一個非常寬松的環(huán)境。而閉關鎖國在萬歷年間幾乎成了一紙空文,雖然當時商人們的私運一般只到朝鮮、日本等地,但當時的手工制造業(yè)的強盛也讓人可見。私人軍隊、商會等也在南部沿海出現(xiàn),甚至蘇州出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股票(雖然因為過多發(fā)行而引起了混亂),可以說,在這樣發(fā)展下去,中國也一定會和歐洲諸國一樣順利而自然的進入資本主義,但顯然中國沒有這個運氣。
其一就是因為蒙古、女真等游牧民族的存在。由封建主義進入資本主義或者共產(chǎn)主義(當時沒有共產(chǎn)主義這一說法,但還是要提一下比較好),那么必定要讓人們有一個再封建下去普通民眾就過不下去的認知,西方主要由于工廠對工人的過分剝削(當時有錢的大都是貴族),中國則是因為嚴重的土地兼并。由于明朝不合理的稅收(除了糧食還有勞力方面的剝削,具體的名詞忘記了,淚……),很多農(nóng)民都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而恰好萬歷年間高緯度地帶氣候突變,田地被毀,而中國又不想歐洲那樣用對外擴張的殖民地解決內(nèi)部問題,于是很多北方的農(nóng)民成了流民,又成了亂民。明朝內(nèi)部的混亂衰落,自然給了游牧民族一個機會,但就想宋末那樣,本來雖然弱小,但仍然明亮燃燒著的資本主義小火苗就這樣熄滅了。這是我討厭清朝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二,女真的制度問題。雖然女真入關以后幾乎被漢所同化了,但有一個制度卻一直沒有廢除,那就是奴隸。女真入關之前處于一種半奴隸半封建的制度,雖然到了后來這種制度只剩名義了,但清朝前期的剃頭政策和剛開始的奴隸政策,生生的把中國人的骨氣都給殺沒了。明朝滅國的時候還有世人為他陪葬,但是清朝呢?我不止一次的想過,若是中國的繁榮不足以吸引游牧民族,就像俄羅斯那樣,要是中國周邊沒有大片的草原和強盛的游牧民族,就像日本那樣,那么中國還會不會有后來的讓大家不忍提起的年代。錯的不是清朝,而是他出現(xiàn)的時期,元朝做的遠遠比不上清朝的統(tǒng)治者,但同樣的,當時的歐洲國家也遠遠比不上當時的中國。但是在歐洲諸國都邁著大步子往前快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和宋末一樣,本來往前發(fā)展的步伐被生生的止住,這又怎么能讓我喜歡那個朝代呢?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