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照著鏡子見悟空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孫悟空的天地就在花果山上,就在水簾洞中。他接受著世間妖魔的朝拜,享受著天宮的安逸和快活。
世間五欲,才色名睡食也,孫悟空的心并不是只有花果山那么大,所以在馬屁精的慫恿下掛起了齊天大圣的旗號;與天同君。這是何等的氣魄和狂妄啊。但在他心里這名號可當(dāng)!
人心比天高,這在孫悟空的身上可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只是,魔由心生;禍由己造。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總會在偶然和必然之間天降橫禍。
或許孫悟空只是在發(fā)泄內(nèi)心的憤怒和不平。孫悟空是有才的,而且是大才。但天庭給他的官銜卻是弼馬溫那個無品官職,如果這樣都能讓孫悟空心安理得的接受,那他就不叫孫悟空了。世間很多事不就是這樣;要做一個顯赫的人物,有才是絕不夠的。玉帝這樣做也只是遵循這社會的潛規(guī)則罷了。孫悟空的無奈就在于他沒有輩分和身份,凡間一只猴子怎能一步登天凌駕于眾仙之上享高官厚祿?有才而不得志,孫悟空惱了,才自封齊天之號。
有一種缺點是美麗的,如孫悟空不拘的頑皮;有一種優(yōu)點是可恥的,如正人君子岳不群的謙遜。對于孫悟空,只要他喜歡的東西,不拿到手是決不罷休的。就算上天入地還是下海也在所不惜;如世人驚恐的噩夢閻王手里搶的生死籍,從海之神靈龍王那里搶的如意棒,太上老君爐里偷的仙丹,只要想要,就不擇手段,這本是千夫所指的惡行,但孫悟空做了這些本應(yīng)惡棍滿盈的惡魔卻如此的天真爛漫,為何?就是他冥頑不靈的頑皮和率真劃清了邪惡的界限。他的行為乍一看是不可饒恕的,但始終恨不起他來。因為,他沒有邪念。做的只是一廂情愿的沖動和愛好。誰都年輕過,誰都有過無拘無束的肆意生活,那些無所顧忌的大膽舉動,不但沒讓我們懊惱,反而是我們最向往而珍貴的記憶。所以,孫悟空的行為正勾起了我們心底最初的童真和快樂,所以,我們恨不起他來,因為他記載著我們每個人追憶的影子。
毫無約束的放縱總會引發(fā)□□的意念,又或許是太多難以承受的逼迫讓人怒火沖天!這次,孫悟空不再是想做齊天大圣了,而是玉皇大帝,開始想掌管三界輪回了。天地為之驚恐。只是這世界很多人就是這樣;總是在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面前爭來爭去,到最后,卻如竹籃打水一般。孫悟空無疑無可能適合做帝王,在他眼里除了鬧事,從來就沒有“秩序”這兩個字。他身為道教門下,去搶玉帝的位子,此為大逆不道;雖然他是游手好閑之輩,但依然有道教無拘無束的快活逍遙本性,高坐龍椅而視天下蒼生,是他一輩子都學(xué)不來的氣質(zhì)!
就在政變搞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如來來了。道貌岸然的如來,至高無上的如來。卻是一個外人。孫悟空的命運其實在自立為圣的時候就已經(jīng)注定因為人怎能都得過天?在一個外人的插手下,玉帝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很不光彩的重新做起了他的九五之尊。如來以一掌之力制服了十萬水兵,傾天之力難以解決的災(zāi)難。他得意的笑了,天地為之動容,山石為之花開,眾生突然覺得平等了?墒怯辛艘稽c點生活閱歷的孫悟空知道,平等只是有些人為得到心理的安慰或是駕馭被人而說出的言不由衷的胡話罷了。只是如來不明白,他權(quán)傾西牛賀洲,無比圣潔莊嚴(yán)的靈山之主,收服的只是一只猴子,洋洋得意的背后,不免有些冷冷的諷刺,而世人難道不是這樣嗎?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多少痛苦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他不堪了,或許無數(shù)次黯然落淚,或許在一個飄雪潔白的夜晚呼喚著他的師父;須菩提祖師。但他沒有向上天控訴,也沒有向如來自報家門。在悟空離開他師父時,須菩提祖師向?qū)O悟空說過不許向外人報以師門,悟空也是這樣做了,不亂在萬箭穿心的煎熬中還是在萬般折磨的五行山下;蛟S會說就算爆出家門,也未必有用。但我們?nèi)四兀芏鄷r候,我們不得不承認(rèn);人在困苦時一旦遇到能擺脫這種困苦的希望時,總會奮不顧身的去嘗試一下,所以風(fēng)骨就一天天淪喪,生命就開始變得沒有了棱角。悟空是守信的,而且愿意用一生的苦難為代價。這個希望他埋葬了五百年,一句話信守了五百年。他是可敬的。
我們一生總也要背負(fù)著很多負(fù)荷,或為了生活,或為了功名,后代。有時候甚至不想再追究自己的人格。有的人用死亡來解脫這種痛苦,有的人早已非人非鬼,這樣的煩惱一直陪著我們,就像孫悟空身上的五行山。在堅韌的人也不得不承認(rèn)在一定的底線內(nèi)我們對這五行山妥協(xié)過,孫悟空也是如此,于是對如來說;
“如果能從這石頭里出來,叫我做牛做馬我都愿意”。
而孫悟空擺脫五行的代價就是陪唐僧取經(jīng),屈從于過去的敵人。保唐僧取經(jīng),孫悟空是很不情愿的,甚至是討厭的;與佛祖共事,孫悟空應(yīng)該是無奈的,或許五百年的風(fēng)霜洗禮了他的仇恨和驕橫,可能,他真的成熟了。他明白,要想得到五行的解脫,就應(yīng)該承受心靈的束縛。得到和付出是隨行的,這是天理。
山亦崎嶇水復(fù)遠(yuǎn),妖是阻隔魔相連。
迢迢萬里步如堅,念是圓夢路朝西。
西天,對于孫悟空而言只是一個跟斗云的問題。但他不能這樣,因為現(xiàn)在的他根本就沒有自由。有些事本可為而不為,有些事能為之而不能為,世人又何嘗不是這樣。西去路上,驚險連連,險象環(huán)生。但,師徒四人還是到達(dá)了最終的終點。困難總會在平淡的生活中降臨,但我們不可能就這樣停滯不前,因為他不是我們要到的終點,就像西去的路途,再大的難題都只是有驚無險。我們始終都在命運的安排下經(jīng)受許多不忍堪受的磨難,但不管是妖還是魔,都無法阻止前行的人生,命運的路本就是一往直前的,哪怕多么的難堪都一直在前行著。妖是苦,魔是難。悟空的終點在西天,我們的終點卻是死亡;蛟S斗戰(zhàn)勝佛才是悟空的開始,或許,那些可怕的死亡才是人世的起點。
孫悟空是可悲的,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依然去履行一項自己根本就不喜歡的任務(wù)。他解脫了身體的折磨,卻不再有心靈的自由。曾經(jīng),那些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三界任我行的秉性似乎再也不見了蹤影。他鞍前馬后,日夜操勞,打著早已淡去了光壞的齊天大圣之名號,與妖魔周旋,與眾神訴苦。悟空隱有天地隨行的愜意,而此時,他,卻是行者;蛟S他真的后悔過,對那些不可挽回的輕率,對那些似有似無的虛名。齊天大圣,讓鬼魔鬼怪們?yōu)橹勶L(fēng)喪膽,然而他自己呢,是否依然為之驕傲。答案是否定的,為一個齊天大圣的名號他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慘烈的,只是在西去的路上這是他唯一可值得炫耀的,因為這名號他光明正大的爭取過,也為之付出過。他何曾不想和天下所有武林人士一樣,在妖與魔的斗爭中報一聲我乃須菩提祖師爺?shù)牡靡獾茏訉O悟空是也,要想活命,快快交我?guī)煾竵?墒撬荒,因為師父不讓他為自己揚名立威,這是須菩提祖師的可悲,更是孫悟空的悲哀。孫悟空的后悔是說明的,但齊天大圣卻是他悲劇人生的開始,這,是肯定的。
在西去的路上,有這樣一個人或許讓孫悟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就是萬壽山五莊觀觀主,鎮(zhèn)元子。就算是門聯(lián)都那么的相似;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而在他家里也有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不同的只是他們在兩個地方,不同的,只是一個是孫悟空,另一個是鎮(zhèn)元子。鎮(zhèn)元子是藐視一切神佛的,雖然身在三界內(nèi),也在五行中,但誰也管不了他的逍遙和超脫,正是不歸黃土不歸塵。甚至說就算如來親臨也要賠他的果樹,好無商量的余地。不知道孫悟空聽這話的時候是否想起過五百年前他和佛祖在掌上玩的那個游戲,當(dāng)時的他也是藐視一切,天不怕地不怕。只是此時他們道不同,不相為謀;結(jié)拜后一個一直朝西走去,一個閑步在五莊觀的走廊亭閣內(nèi),從此不再往來。孫悟空卻的并不是兄弟朋友,很多大圣大仙都曾與他稱兄道弟。但在取經(jīng)路上并沒有有大圣們來幫他,因為他們道不同,有的只是牛魔王妻兒一家的百般折難,最后弄得兄弟反目,大打出手,其實孫悟空何嘗不心酸,不落淚,只是命運不可違罷了。
歷經(jīng)千辛萬苦,孫悟空終于助唐僧取得真經(jīng)。得來的是取經(jīng)開路人的美名而已,還有的話,就是斗戰(zhàn)勝佛的金身罷了。在他的心靈深處,是否有過道是平常心的感慨,還是從此坐享不滅金身,淡看世間悲苦?但那些無憂無慮的花果山歲月,注定要成為他悲傷的美麗回憶。在日落日升的地平線上,交織著靈山與花果山模糊輪廓的飄渺云層中,涌動的,是他難以訴說的悲慟;蛟S,放下才是解脫,只是放空了靈魂,是否就真的無心無我的超脫了嗎?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我們永遠(yuǎn)也放不下那些凌亂卻清晰的付出與得到,那,是我們一生的奢侈。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