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再說受主君書影。
遇見大俠前的教主其人絕對沒有他這個名字這般的斯文俊雅,充滿藝術美感。冷是冷的,但不是清冷,而心冷血冷。人生觀形成最重要的少年時代,一次被所效忠敬愛的長輩無情拋棄的遭遇,讓他的心理發(fā)育過程受到重大影響,極度的不安全感產生的應激心理一直持續(xù),扭曲了他的整個價值觀人生觀,為了自我保護,權利地位錯誤地被他當成了安全感的惟一來源。
事實上,遇到大俠之前的教主,心理年齡一直停留在被拋棄那一刻,很不成熟。他絕對相信,只要擁有權利和地位,就能保護自己免于被離棄被背叛的命運,就算只是別人表面上的恭順也無所謂。這種偏執(zhí)狹隘的創(chuàng)傷性心理阻礙了他對其他情感的認識和體驗,所以他不懂人心,不懂真情。對于除了權利地位以外的其他東西,他都漠不關心。就連高放,遇見大俠前在他印象里惟一對他好的人,他也總是惡聲惡氣頤指氣使地對待。他就像個只想要玩具的孩子,拼命地想把所要的東西抓在手里,方式簡單又粗暴,不顧一切。跟大俠相反,教主是極度的愛缺乏。
其實就像文中高放說的,沒有人是天生惡毒,教主也是。小時候討人喜歡的認真青澀的少年之所以變成這樣不擇手段喪心病狂,完全只是因為他那次多年后仍惡夢縈繞的遭遇留下的受害者心理太嚴重,總是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會傷害他,沒有人會在乎他保護他,為了自保,他只能與全世界為敵。在這種極端的情緒體驗的影響下,教主就變成了這樣一個人,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他想做人上人,可是人上人沒做成,人下人倒是做成了,作為一個男人(那個時候應該是直男,而且很有可能還是處男,教主這么專注于追求權勢地位的人恐怕根本沒有時間沒有興趣去找個人發(fā)現自己的性向和獲得某種經驗),被打敗他的男人強上,而且還驚世駭俗地懷了孕,失去地位權利的同時還被迫獨自亡命天涯。這一系列的遭遇,已經連倒霉兩個字都不足以形容了。呵呵,寫到這里很想插一句,感覺作者寫這一對人的時候,大俠是作為自己的親生兒子來寫的,就像母親對待兒子,再調皮也無條件地愛,沒有理由,一心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他(作為攻控,我喜歡);對教主呢,就像婆婆對媳婦,愛屋及烏的同時,卻帶著點小小的捉弄和調戲的感覺,呵呵。
好吧,其實人生就是這樣,越是心比天高,越是命比紙薄,越是命比紙薄呢,也就越要心比天高,于是教主更加地不甘更加地憤恨更加地自強不息,他才不稀罕大俠自以為是的負責任和照顧呢,除了權利地位以外的這些東西甚至壓根沒進入他的認知范圍,某些傳統(tǒng)觀念在他腦子里也并不存在。被強上是夠恨的,但你說要因為肚子里懷著大俠的孩子而對大俠產生某種心理優(yōu)勢,從而認為大俠會對他產生某種心理劣勢而讓他聽命自己,那就不是教主了,這不是自己把自己放在弱勢地位了嘛。所以教主在大俠面前哪怕是傷重躺在床上也要掙扎著站起來跟他平等對話,很倔強,很幼稚,也很可愛。
當然恨肯定是恨的,所以恩將仇報起來更加毫不手軟。但是面對大俠不可思議的包容他真的不能理解,這與他以往的認知截然相反。對于不能理解的東西,人都會選擇不相信它的存在,教主也是這么做的。他對大俠那種以德報怨的做法報以狠狠地諷刺嘲笑甚至憤恨,但這并不能掩蓋自己內心里忽然生出的名叫內疚的陌生情緒。到孩子的出生,大俠不求回報地幫助他恢復武功,帶他一起行俠仗義感受別人的真心感激,大俠的雪夜屋頂表白,教主的情感體驗是極其豐富的,親情、愛情、被需要感等等各種各樣之前從未體驗過的情感情緒接踵而來。直到在大俠為了他自我犧牲的極致深情的震撼下,教主終于徹底感悟?梢哉f與大俠相遇以后的相處,對教主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心理成長歷程,他慢慢地學會了感受愛,體驗愛,也相信了愛情和親情是比權利和地位更加安全安心的存在,從而慢慢學著去回報愛,主動愛。于是到第二部里,我們自然而然地看到了一個深愛愛人關心孩子的人妻受形象。
教主其實是個很專注也很簡單的人,除了算計謀求權利地位外,對什么東西都漠不關心,也可以說他根本沒意識到,或者說就算意識到了也毫不在乎。在他的認知中,條條框框道德觀念的東西很淡,惟一的信仰就是權利地位。這樣的單一的信仰很難動搖,因為教主的簡單和專注。但是也正因為教主這樣的簡單和專注,一旦有別的東西代替了權利地位成了新的信仰,也就很容易被信任和堅持下去。所以后來教主對大俠的信任和敬佩簡直帶著盲目,大俠隨口一說他都信得死心塌地,毫不懷疑。
教主也是個自我主張很強烈的人,超強的自我保護欲讓他把自己裹得緊緊的,與周圍的人都保持著極遠的心理距離,在他的認知里,“我”的范圍很小很清晰,幾乎只有自己那么小小的一個點。在“我”這個范圍以外的人,包括從小一起長大的青狼,都是敵人。但是高放對他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是高放,在他最危險孤苦無助的時候救了他。他對高放的感情很特殊,肯定不是愛情,但已經超越普通的親情和友情,而是他自己的一部分,他把高放納入“我”的范圍以內,愿意信任他,依靠他,這是他最后的一點溫暖。至于對高放的態(tài)度之前為什么也是那么差,那只能說,要學會愛人,必先學會愛自己,可憐的教主在遇到大俠之前,他能夠用被拋棄和對死亡的恐懼折磨了自己那么多年,可見不用說他不會愛人,他根本連怎么愛自己都不會啊,也就不用說對高放了。
在大俠用無與倫比的深情愛戀終于叩開了教主“我”的大門后,教主終于慢慢意識到怎么去回報愛,主動愛。只是方式方法還很幼稚,第一部修改版中,大俠跳崖后,教主跟高放說只要他想,他可以幫他把信小俠搶了來跟高放長相廝守?窗,多幼稚又多可愛的想法,可這真的是他在對高放好,自己的幸福失落了,他不愿意高放的幸福也失落。至于第一部原版中,酒醉以后的教主居然想把高放這樣那樣,這也很好理解,對他來說,他以為大俠對他的刻意拉開距離是他又遭受了一次跟以前的背叛和離棄相似的失去,這個時候的他在極大的失落和傷心面前只能用那樣的方式來確認高放的存在了,不是情欲,而是溺水的人抓住惟一的一根救命稻草。高放對他的感情也是如此,不是愛情,超越友情和親情,已滲入生命。如果教主有難,高放會毫不猶豫的犧牲自己。
愛與被愛是需要,也是能力,遇到大俠前的教主,對恨與恐懼的體驗太多,對愛與幸福的體驗幾乎沒有,所以他不具備愛人和感受幸福的能力,自然也就認為自己沒有愛與被愛的需要。表面的強大狠戾只是他用來掩蓋內心極度脆弱的武器。看似冷血冷心的人,其實只是沒有人教會他怎么愛而已。教主的內心比誰都脆弱,無論表面上的他是多么強大狠絕,心理上他一直是一個弱者,弱者都有的強者崇拜心理他其實也有。對于大俠,從最初的敵對相殺到嘲笑諷刺到后來的衷心佩服到真心動情到最后的甘心雌伏,這其中的強者崇拜心理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對他這樣一個心高氣傲一心想要站在最高處的男人來說,這最后的甘為人下要是僅僅基于對大俠的情感因素,恐怕還是不夠的(至少到第一部修改版結尾是這樣)。我覺得潛意識里,教主一直存在著一種被征服的需要,渴望著一個他想像中足夠強大的人來征服他。第一部修改版中的武林大會上大俠和教主兩夫夫巔峰對決一場戲我極喜歡,怎么看怎么都像是郭曖打金枝,大俠終于用表面兇狠凌厲內里柔情似水的大棒加胡蘿卜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高超手段滿足了教主那一顆渴望被呵護的同時又渴望被征服的別扭之心。哎,除了圓滿還是圓滿,可惜當時的教主還意識不到這些。
而大俠則與之相反。少年時代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自強自信;青年時代順風順水的發(fā)展之路也讓他自高自傲,過于強大的內心讓他的征服欲成就欲也極強。世上那么多路,我偏要走最坎坷的一條,世上那么多人,我偏要選最無情的人來愛,非此不足以證明自己的強大。這樣的兩個人,一個愛缺乏,一個愛泛濫,一個白一個黑,一個正一個邪,猶如日月雙星,碰到一起怎么能不發(fā)出耀眼光芒?!
愛情其實沒那么神秘崇高偉大和不可思議,不是隨便兩個人之間就能發(fā)生愛情這種東西的,哪怕他們之間看上去有多般配過程有多完美,如果相互之間滿足不了對方的情感需要,那愛情的產生也就是石頭上開鮮花――怎么可能呢。所以,現實中,王子愛灰姑娘,鮮花配牛糞,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差異,所以吸引;因為互補,所以般配;因為合理,所以真實。
愛情,說到底也就是一種心理需要。大俠和教主在一連串剪不斷理還亂的愛與恨,追與逃,征服與被征服,反抗與被反抗中極大地滿足了彼此的心理需要,于是事故變成了故事,孽怨變成了姻緣,仇人變成了愛人?,多自然,多圓滿,多和諧。
什么叫天生一對,天生一對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什么叫地造一雙,地造一雙就是一個蓋子一個甕。
大俠和教主,,一生一世一雙人。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