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出來混》是一部寫實主義風格的文學作品。
寫實主義廣泛的存在于各個藝術領域,文學、繪畫、雕塑、戲劇。然而與抽象派相比,他對原創(chuàng)者有審慎和負責任的特定要求。對寫實主義定義非常貼切也是極具褒獎意味的一句話出自一名畫家,他說:“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她!
在晉江洋洋大觀的文學庫藏中,《出來混》無疑是同類題材中寫實風格較為濃郁的一部作品。文章呈現(xiàn)出來的文字可以被讀者輕而一舉的還原成一幅幅畫面——
深夜山谷行刑的狠絕、錦上魚府敬酒的忍耐、高墻大獄進出的淡然、水鄉(xiāng)浴村安然入睡的酸楚……這些情節(jié)在我閱讀文字的時候仿佛已有觸手可碰的畫面在眼前流轉,這樣的描述直觀簡潔,給了讀者遐想的空間,也把讀者帶進了混子的世界。
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運用最多的是對話。然而對話場景描寫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過而拖沓啰嗦,容易斷開情節(jié),欠則意猶未盡如鯁塞喉。但是作者似乎很偏愛用對話展示人物性格,當然這種偏愛是以實力為前提,如文中“嫂子兒子”一章,南風正在打麻雀,小凱被韓奕趕回家,進門的一段對話——
“你哥叫你來的?”
“嗯!
“上午見過他?”
“嗯!
“在哪?”
“馬場。”
“艸!”
只有三十九個字把□跟小凱的親近默契,把韓奕的威風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小凱的兩個“嗯”,把忐忑的心情映襯的無比生動,而□的一句“艸”就把小凱即將面臨的麻煩立體化了。一定是曾經此景難為情,除卻挨揍再無他。
對話加上簡潔客觀不摻雜作者主觀評論的肢體語言描寫,使得人物性格更加豐滿,一個個人物活脫出現(xiàn)在眼前,例如二十三章中場子出事,王建凱給了好兄弟東來一巴掌,最后的一段戲寫到——
“叫他背!蓖踅▌P點了支煙,塞在東來嘴里,半邊臉是腫的,東來銜著煙,狠狠地吸,狠狠的點頭。
“要停業(yè)的話,我怕老大那邊……落,對不起……”
王建凱搗了一下他的肩角,“行了。”
三句話表現(xiàn)了王建凱處理事情的決斷,東來的慚愧,兄弟之間無間的情誼以及事態(tài)的嚴重。用最少的字呈現(xiàn)最多的內容,這比起用繁雜細瑣的描寫來告白要更具有對文字的掌控和運用能力。諸如此類的片段不勝枚舉。
再說人物設定,文章至此主要人物小凱、東來、韓奕、荀漸,韓奕跟荀漸的主要職責就是懲罰,在這方面險是外行,不做評論。單就小凱和東來這兩個人物來說,都是遭遇家庭不幸的少年,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完整的家庭,也就失去了錘煉符合主流社會道德標準所要求的完美人格的機會,在物欲橫流無比虛偽的當今社會一個沒有技術和文憑、沒有老子和靠山的孩子想要“活下去以及活得好”除了靠自己的拳頭和兄弟,還能靠什么?這種設定緊扣題旨“有一種生活我們看不到,有一些人我們不了解!痹谶@個題旨之后,作者提到“搭臺唱戲”提醒我們關注他的戲而不是臺,這恰恰跳出了有些“□□文學”作品宣揚義氣、自由度、酷感的慣性路線,引導讀者感受他們之間的友誼、關心和擔當。
第三想談談作者的寫作風格,簡潔,直白,短句式推進,無過多的主觀意見表述,讓讀者看,讓讀者想,讓讀者感受,就像一個講解員,生動而有有側重的為讀者講述仿佛是發(fā)生過或正在演繹的事件。我個人覺得很舒服。我想很多人也會覺得很舒服。
當然,全文也有走筆之處,對于業(yè)余寫作的人來說實在是所難免,在此險只是表達個人看文的觀點,所謂瑕不掩瑜,有小雀斑更是本色出演,尤顯珍貴,不提也罷。不過有一點友情提醒輕塵注意,全文至此訓誡成分側筆過多,對于文章的主要矛盾,既東、西兩區(qū)的暗戰(zhàn)、小凱如何能扛旗、唐旺該得到什么下場,這些事件的推進有些散和慢。
當然,本文特別注明的標簽有“sp”這也是對寫讀雙方關注點的必要側重,還是那句,險是外行,除了“打”,都好。
其實值得點評的地方很多,不一一說了,大有班門弄斧只嫌,險一直認為通過文字足以對作者個性及品德豹窺一斑,昨日進到客棧,果然另一番景象,甚為驚訝。今日榮升小二,當不辭苦樂,以效犬馬。
此評僅為個人觀點,謹以此聊表敬佩之情。
險即日。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