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將我在晉江的第一篇長評獻(xiàn)給非天大大的《鷹奴》,其實更確切的說是獻(xiàn)給張慕成。在耽美圈混了這么久,還是最迷古風(fēng)文,混說偶已經(jīng)熬成古代虐文的古灰級粉絲,看文也越來越跳,總是人物性格啊,作者文筆啊,情節(jié)鋪墊什么的,偶很是看重這些,要么是古風(fēng)正劇,現(xiàn)代寫實向,還曾一度迷上同志文學(xué),但是怕看多了心都冷了,就又回歸搞笑啥的治愈系也看看。
非天大的文看的不算多,到現(xiàn)在也就《錦衣衛(wèi)》,《鬧革命》(后面沒耐心看完),再就是這篇《鷹奴》了。
我一直覺得非天是很有才華的作者,知道自己要寫什么,在寫什么,怎么繼續(xù)寫下去而不受別人的干擾。《錦衣衛(wèi)》是看得酣暢淋漓,各種萌啊,至今仍猶記“云弟,師哥疼你。”看《錦》的時候玩我也哭了幾次,不是我淚點低,確實是這樣的依戀著實感人。
非天大,我不好意思地坦白,《鬧革命》沒看完, ,確實像我這種在大學(xué)摸爬滾打這么多年的人,看東西的類型也越來越現(xiàn)實了,并不能對文章評論什么,只能說每個讀者的愛好不同罷了。
對于非天的一片《鷹奴》,我私有將其與楚云暮的《一世為臣》相交的看法,其實兩篇文章歷史背景和人物設(shè)置毫無相似之處,但是那種人物命運(yùn)早已注定,一切天命使然的無力感很是讓我動容。其實,在耽美古風(fēng)文里寫出人生滄桑無力感的文章還是有一些的,但是人物性格不突兀,情節(jié)設(shè)置水到渠成,同時作者文風(fēng)水準(zhǔn)一直保持一定水準(zhǔn)的文章實在是少數(shù)。《一世為臣》讀來確實像一片史書,楚大的文筆實在是冷,精,準(zhǔn)。一兩句話就能讓你矚目良久,唏噓不已。而非天的這篇《鷹奴》者更小說一些,呵呵,幸福時讓你在夢中依然微笑,痛苦時著實讓人欲哭無淚。
我還是老老實實談?wù)劇耳椗钒,各位看管,這篇小說里幾乎每個配角都有其可貴討喜之處,而故事中的三個人亦都讓人為之留足側(cè)目,為之動容,但最讓我心心念念,為之哭,為之痛的實著是張慕成。因為這著實是一群聰明人的故事,而張慕成是不適合這個故事的,他是不適合這群人的爭斗報復(fù)的,他只是一個心思單純木訥的侍衛(wèi)罷了,只是一個孤獨的守鷹人罷了,其實到故事的后半章我一度看到“鷹奴”這個詞就為慕哥痛心,他不是任何人的奴隸,他只是一個守鷹人,守著他的雛鷹,他的愛。
事中的虐點實在太多,但我個人也只在寥寥幾處落淚,全是為張慕成。
“李慶成點了點頭,漫長的午后,他們沒有再作任何交談,似乎又回到了年少時的夏天,李慶成在殿內(nèi)讀書,張慕在殿外站著的時光。
光陰流轉(zhuǎn),一眨眼便是許多年,李慶成終于明白了當(dāng)年的張慕,不是來當(dāng)侍衛(wèi)的。
這名心里和臉上都帶著無法磨滅的傷痕,背著一把三尺長九寸的大刀,身材頎長的少年,是來照顧他的。
他只是前來尋找李謀,討一件許多年前便得過許諾的東西,討他的李慶成。
那時李慶成還小,于是張慕便守在殿外,耐心地等候他長大,像在養(yǎng)一只以后會陪伴他一生的鷹,一位對彼此畢生不渝的伙伴。
然而李慶成知道得太晚了。”
私以為在這個故事里張慕成對李慶成的感情是最純粹的,慕哥一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就算要不到時也不要假意的施舍,也不要包含虛意的討好拉攏,。
李慶成笑吟吟道:“青哥為我赴湯蹈火,可沒讓我許過他什么,你到底想要什么?老實說罷,慕哥,我挺喜歡你的,但不想和你過日子,也不可能與你過日子。”
張慕:“我也傾慕你,慶成,可是慕哥不會說話,怕你生氣!
“我也想被你呼來喚去!睆埬降穆曇粢粯拥钠椒(wěn),似乎在背一段早已演練了無數(shù)次的稿子,李慶成忽然就想起那份張慕寫了一半,被搶回去撕掉的小紙條,合上書,饒有趣味地看著他,開始好奇紙條的后半截。
“可你從來不使喚我……”張慕道。
“胡說!崩顟c成笑道:“我剛不就使喚你了,你怎不去?”
張慕:“不是那樣,你只要說,慕哥,去給我把什么事辦了,我會心甘情愿地去。但你想的是,這事兒讓啞巴去辦罷,不能叫他啞巴,得叫他張慕,他才會死心塌地的為我辦事。”
李慶成驟然間心里想的事被張慕猜了個準(zhǔn),當(dāng)即無言以對。
張慕:“我也能為你帶兵,幫你干粗重活兒,你若想讓我講故事,我也會想方設(shè)法說點給你聽。”
“我也想讓你不高興時打我,罵我,踹我!睆埬秸f:“你刻薄我也無妨。”
在此處,著實讓我重新認(rèn)識了張慕成,他雖然不聰明,但他知道向愛的人坦誠,坦誠他的一片赤誠,坦誠他的委屈迷茫。同時,在這一片中李慶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了“慕哥,是我錯了,我會好好想想!边@樣的想法,李慶成此人一生翻云覆雨,金戈鐵馬,何曾有過”或許是我錯了”的想法。
一直以來,我始縱喏認(rèn)識是張慕成對李慶成那杯“醉死夢生”的拒絕和之后對于李慶成的一切忤逆才挽救了他們之間的這段感情,避免了使之成為李慶成霸業(yè)陪葬品。若是一開始就作好了“這輩子沒關(guān)系還有下輩子,你可以完全將我的感情拋擲腳下”的想法,那么張慕成就太看清這份感情了,同時李慶成之后的帝業(yè)中還會有那么多對于慕哥的執(zhí)念嗎。在李慶成一路走來,或許他早已迷失了自己,將一切看著為他的工具,他的利爪。在李慶成登基之后,各種行徑堪稱“暴君”,或許他本性嗜血,但他著實將其嗜血本性發(fā)揮到了極致,對曾經(jīng)的盟友,對匈奴,當(dāng)他說”匈奴人不是人”時,慕哥心中的“慶成”或許已經(jīng)死了。但是,這一路中,也只有張慕成敢觸李慶成的逆鱗,因為這個故事里唯有他還有堅持,堅持其所做所圖只為心中所愛,而非一個暴戾的君王。文章越到結(jié)尾,我越深深為張慕成所折服,私談之為“男人中的男人”,一直到他的死,終是成就了他這一生的愛戀。
再談及故事中的另一攻方青余,他和張慕成對于感情的方式便形成的鮮明對比,在他心中李成慶就是他的君王,他從未向李成慶提出過要一份感情的想法,或許在他心中也私認(rèn)為他和李成慶的這份感情在李成慶的帝王之業(yè)中著實算不了什么,或許正是這樣的自我定位才最終導(dǎo)致了李成慶所愛非他。
而大家一致認(rèn)為的渣受李慶成,私以為他談不上渣不渣,大家可以重回原文,他稱帝時才19歲,或許他是一個天生的帝王,但他在感情上著實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師父輩的鼎力相助,朋友的赴湯蹈火,情人的情深不壽,雖然一路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感情上他著實沒有失去過什么,只有張慕成是一個例外,只有張慕成對他的感情不是一味的迎合討好。
“張慕從假山的洞望過去,見李慶成一身連環(huán)金甲,席地而坐,面對花園角落,身前擺著不少東西。
一幅畫,是親母韓嶸的像,擺在左手邊。
一枚桃核,一個繩結(jié),一枚缺了半的玉璜,擺在右手邊。
李慶成靜靜地看著那些東西發(fā)呆,張慕也沒有說話,腰間系著另一枚玉璜。
“慶成。”張慕說:“時辰快過了。”
李慶成略一震,緩緩道:“時辰早就過了,你到現(xiàn)在才知道?”
張慕解下腰間玉璜,交到李慶成手中。
張慕:“成婚罷,這個是慕哥的賀禮,給你媳婦!
李慶成接過玉璜,張慕道:“走。”
李慶成把張慕猛地一推,張慕冷不防被推了個趔趄,緊接著不由分說抬手便揍,對著張慕拳腳交加,張慕退了半步,再沉默地站穩(wěn)。
李慶成沒有說話,雙眼通紅,拳腳落在張慕身上力氣不大,張慕卸去全身內(nèi)勁,任其拳打腳踢。
“大家誰也不欠誰,扯平了。”李慶成道。
“不,沒有!睆埬降。
他猛地揪著李慶成,把他按在墻上,低頭吻了上來。
剎那間,晚春滿院桃花紛揚(yáng),落紅飛血。”
至到李慶成在張慕成的逼迫之下成婚時,直到他走上婚車時,也以切身之痛感受到這段帝王霸業(yè),這條他自己選擇的路上需要放棄很多很多東西。他也終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和慕哥的這段感情不是說要就要,說不要就不要的。這個被寵壞的孩子才真正知道什么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什么是“求不得”。李慶成后半生的孤獨迷茫,是他種下的苦果,他的“求不得”亦是對他的懲罰,怨不得······
真正的愛情,若是此時此刻都不貪戀,還談什么下輩子。如此沉重苦痛的感情若是今生都不能有一個了斷,來生還有什么力氣去愛。至于慕哥后來后悔沒有喝那輩酒,或許正是證明了張慕成也會累,也會對于自己的堅持迷茫,也會在對于愛人無限思念之下救一個“相守而不相愛”······
私以為到故事的最后正是張慕成對于自己堅持所愛的不離不棄才讓李慶成最終在死后陷入對慕哥的追尋中不可自拔,其實在這世結(jié)束之時,李慶成終于知道了自己對于慕哥的愛有多深有多重,又有多么珍貴而不可期。在許凌云這一世中,可從他和扶峰之間簡短幾處碰面對話(較前面)就可看出這世的許凌云早已舍棄了對于方青余的依戀而選擇此生只為李效一人。
這三人中,愛得最純粹,最完整的是張慕成,而最懂得愛,如何去愛的也是張慕成。前三十年的守侯與呵護(hù),后五年的堅持與勸阻,最后一刻的生死相許,張慕成最終成就了一個不聰明人的絕世之愛。
其實,下一世李效身上時常讓我看到張慕成的影子,但他終究不是張慕成,不是李慶成的慕哥,有些東西失去了就永遠(yuǎn)失去了,沒有什么下輩子,這便是對李慶成仁慈的懲罰。
跳出感情之外,文中有兩處的情節(jié)設(shè)置讓我深感認(rèn)同,一是李慶成時期對于匈奴趕盡殺絕,滅其全足,此全無人道的做法在全中就以提到“只可保兩百年安寧”,確實在兩百年之后的李效這一世匈奴再犯,但這次李效者采取了一邊開打一邊議和的策略,一種政見的改變保全了天下長生多少人的性命。二則是在方皇后死時,她痛訴李家人的殘酷暴戾,詛咒李家斷子絕孫,而最后李家兩百多年的江山拱手讓人,成為一個天大的笑話。一切皆有命數(shù),皆是李家欠下的債,種下的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揚(yáng)揚(yáng)撒撒寫了這么多,只因感嘆書中人的命運(yùn),只為訴心中所思,表心中所嘆。謝謝非天大寫了這篇文,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張慕成,私以為這樣的文下下來或許不怎么討讀者所好,但一定會讓讀文的人有所思有所感,對于自我對于生活略有所獲就著是一件幸事了,至少對于我這種愛看現(xiàn)實向文章的人看來,實為佳作。
祝非天大文章越來越好,有更多打動人的作品出來, ,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