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誰念西風獨自涼
三百多年前,一位翩翩嘉公子,獨立寒秋,低聲吟哦,留給世人一個完美的遙遠的背影。
卻不知,不忍見蕭蕭黃葉,匆忙忙閉鎖疏窗。閉鎖疏窗,幾多舊事,幾度思量。秋風乍起,人間天上。那完美了一世的背影其實也承載了一世的悲涼,只因那份不甘的寂寞。
三百多年后,當人們?nèi)栽趽u頭晃腦的吟著“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樣的名句時是否又解了這不可言喻的悲涼呢?
每日小讀詩詞,是我的一個習慣,不為風雅,只為情。愛東坡之高華,解稼軒之壯志,徜易安之清麗,也獨鐘容若之寂寞,那份完美的寂寞。
男人情深之至則不壽,納蘭容若亦逃不過此劫,堪堪的三十一歲便離了人世,帶著幾多惆悵和此生未了的夢。出身始終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最強有力的因素,這是無法擺脫的,容若之父——康熙時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給了他人人艷羨的貴公子身份,他接受了滿漢兩族精英級的教育,故而他的詞風既有漢人的風華又有滿人的質(zhì)樸,他與康熙同年,后來又入宮成了康熙帝身邊的一等侍衛(wèi),他天資聰穎,勤奮刻苦,能文能武,皇親貴族的生活又造就了他渾然天成的高華氣度和風骨。擁有如此多的他可謂是完美的,幾乎站在了那個時代的頂端了。
但是,誰人又知,容若終其一生都只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在漫漫人海中尋找著他期盼的那一絲絲幸福。幸福?容若會不幸福?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庸人自擾,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故作惆悵罷了,但是容若真正在乎的并非是這些人人艷羨的背景,古語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容若恰恰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知己。容若生命中那三段刻骨銘心的愛戀讓他這一生都在世間尋覓掙扎,青梅竹馬的表妹入了那朱漆高墻的皇宮,溫婉的結發(fā)妻子三載便赴黃泉,靈秀的江南女子沈宛的出現(xiàn),讓這個地道的北國才子以為自己終于尋到了這一生的知音,然而,還是那個將他推向時代頂峰的家世,讓他做不到許多尋常百姓能做得到的事,高貴的滿清公子怎可娶低賤的漢人女子,縱然他的鐵心爭取為他們脆弱的愛情贏得了那么一星半點的希望,但幸福是要付出代價的,生生的離別讓相思之痛溢滿心弦,天黑了,花謝了,冬來了,容若在那個寒冷的府邸中離開了這裝滿悲涼的人世,去另一個世界繼續(xù)尋找他渴求了一生的幸福。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抑郁的詩人杜牧,但是杜牧確是選擇了與容若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沒有人懂我也罷,我自瀟灑,于是乎終日沉溺于詩酒花,放浪形骸,卻仍在夜深人靜之時渴望著那個懂我之人的出現(xiàn)。而同樣抑郁的容若,卻選擇沉默,選擇將那一份寂寞掩埋在心底那渴望幸福的角落,不停的追尋,然后再不停的落寞。老天似乎從不憐惜英才,時代的驕子永遠都是充滿了悲劇的。
興許是他獨特的人生軌跡,讓他的詞作中寂寞與高雅同在,又有著一種素面朝天的貴氣。容若的作品集題名為《飲水集》,取義: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詞作不佶屈聱牙,不刻意華麗,相反地卻是既平白易懂,又不乏藝術氛圍。他可以將前人平乏的詩句運用的爐火純青,也可以自如的將并不出彩的典故說的錚錚有聲,他一生飽讀詩書,王國維先生贊他是質(zhì)勝文則史,文勝質(zhì)則野,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一首《畫堂春》,開頭便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明白如話,并無甚多驚人的推敲和揣摩,直接將駱賓王的《代女道士王靈非贈道士李榮》中:“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信手拈來,稍加點染便賽過了原作,流傳于世以表相思之情;同時,辭的下闋: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則接連用典,同樣還是明白如話,卻又巧妙天成的將裴航求妻和嫦娥奔月這樣精彩的典故用的恰到好處,在詞的末尾兩句已然將作者的心意表露無遺,不求榮華富貴,但求茅舍竹籬,與心愛之人共度余生。
還有一首令我印象深刻的妙辭《蝶戀花》,亦是容若名篇,將容若敢愛的性格刻畫的入木三分: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鈺。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如此優(yōu)雅的詞句,實則是一首悼亡詞,容若悼念自己亡故的結發(fā)妻子,感懷那堪比易安明誠的恩愛日子,昨夜枕邊私語,今宵天人永隔,唏噓人生長恨水長東,終留不住時光匆匆。在我的印象中能與之比肩的只有蘇軾的《江城子》了!安晦o冰雪為卿熱”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個用作為反面教材的典故,說的是丈夫為給病中的妻子退熱,情急之下脫去衣物立于寒風中,冷凍自己的身體,再回來為妻子降溫,但深情并未感動上蒼,妻子還是離世了。這種沉溺于情感的事在當時是不被推崇的,而容若則不然,依然大大方方的用典,深深理解著典故中丈夫的做法,因為同是一個敢愛的人,又有何忌諱可言呢?
再來看這一首《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想必是眾人最為熟悉的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還是納蘭的風格,初讀似乎仍覺得是一首情詩,但細讀卻發(fā)覺每一遍的感覺都不同,似隱藏著難言的惋惜的情,又似影射著與故友決絕的痛,再一看頸聯(lián)又將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故事巧借妙用,參雜著淡淡憂思,到底是愛人?故人?還是友人?那就全憑看官了。這就是容若,曲折的,但也明朗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沒有糾纏沒有煩惱,只有最初的美好,朋友愛情均如是。
容若之辭,闕闕都有精妙之處可圈可點,用典不似李商隱那般隱晦難以琢磨,卻又能于典中寓于深刻的但又顯而易見的情,讀來令人回味令人感慨,沒有庸俗文人的詬病,大氣天成。
曾在一本書中讀到過一句形容容若的話:“我們喜歡一個人,一幅畫,一本書,一首詩,往往真正喜歡的并非人畫書詩的本身,而是從其中看到的我們的自己,它們僅僅只是一面鏡子,人是一種自戀的動物,總在其他人身上找尋著適合自己的鏡子,而容若就是這樣一面鏡子,一面適合許多人的鏡子。人們能想象到的,不能想象到的,美滿的,悲傷的總能在容若身上找尋到那絲似有若無的影子,然后夢想,然后感懷。
生于溫柔富貴,卻滿篇哀感頑艷;身處花柳繁華,心卻游離于喧鬧之外;屬尚武的八旗子弟,但喜結交落拓文人;奔波于仕途,卻又一生為情所累。南唐后主李煜有一首著名的田園詩曰:“一棹春風一葉舟,一輪繭縷一輕鉤;M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边@恰與容若的夢想不謀而合,但試想,容若若真過上了這樣的日子,那這世上是否還真有納蘭容若這樣一個鏡子般人物存在?是否會有這么多口角噙香的佳作流傳于世?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細思量。被酒莫驚春睡重,讀書消得潑墨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這樣一個惆悵的尋覓的容若才是真實的容若,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旋渦中掙扎,冷暖自知,肖似眾人,卻又獨立寒秋,在涼風中默默咀嚼著自己的哀思,完美的寂寞著,創(chuàng)造了那個時代不可逾越的文學成就。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