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 1 章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只記得,那年的三月,皇城邊的桃花開得比往年都要燦爛。
那是哪一年呢?時間太久遠,都有些記不清了呢。
我出嫁的那一年,父皇的年號,記得是……政淵二十八年。
那是整個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一年。
父皇以戰(zhàn)敗為句點,結(jié)束了那場與北狄長達十年的戰(zhàn)爭。
他許了半壁江山,金銀錦緞,還有,和親的公主。這一切,只為求得一夕安寧。
那也是我的命運開始輾轉(zhuǎn)的一年。
盛寵了十余年的母妃一朝失寵于后宮。
而我,剛滿十五歲,正是準備出嫁了的年紀。
說過么?那個和親的公主,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正好輪到了我,也正好,合該是我。
說不清當時聽見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用什么樣的心情來安慰抱著我哭的母妃的,聽著母妃聲淚俱下的那一聲聲“母妃沒用,保護不了你”時,我自己卻一滴眼淚都流不下來。
或許,做一個去北方和親的公主,并不比在后宮里當一個失寵的皇女要糟糕到哪里去,不是么?
我只有木然地看著母妃終日愁云慘淡,然后在銅鏡前,一坐一整天,試圖扯出一個漂亮的笑容來。
嫁人那天,總要有最好的笑容,不然不吉利。
那是很久以前,我剛指婚的時候,母妃同我說過的話。
其實我這會兒還差一個月才剛滿十五歲,身段都還未長成,哪里又能真正漂亮到哪里去呢?
于是鏡子中的人影也只是牽扯著嘴角,怎么也沒能達到我預期的效果。
原來我笑起來是這樣的難看,難為他就算看了我這樣的笑容,也能說出“你笑起來才最好看”這種話。
他曾經(jīng)是我的伴讀,只差一點,就是我的駙馬。
五歲那年,按例,皇子皇女進學,要從王公大臣們的子女之中挑出有男有女,十歲左右的優(yōu)秀孩子,作為伴讀,與我們一同聽師父講課的。
所謂伴讀,到了皇子公主可以指婚的時候,便會挑出其中最突出的一位選為正妃或是駙馬,而剩下來的人,也會各自指婚。
可以說,一旦成為伴讀,婚姻的對象,也就定了那些人選了。
至于要將誰指給誰,這其中的帝王權(quán)衡,便又是另一番考量。
只是我們當時都還小,并不明白這個道理,只知道一味的貪玩,喜歡和誰在一起,不喜歡和誰在一起,一目了然。
其他人都因的我是公主,雖然家里的大人們大概都教過他們盡量與我親和,但也都不肯與我多么親近。只有他例外。
那時候他雖然只有十歲,可卻沒有一絲孩子氣,我若是背不出書,師父要責罰伴讀,也唯有他從不露出一絲責怪的神氣,只是下了學便拉我背書,直到爛熟于心。
因這些,后來倒是得了師父不少夸贊。
于是便習慣粘著他,得了父皇和母妃賞賜的稀罕玩意或是糕點之類,總是要同他一起賞玩品嘗才肯罷休的。
有一次母妃給了我一盒御膳房新制的八寶雪梨酥,叫我慢慢地吃。
我點頭應著,可剛轉(zhuǎn)眼就抱著那盒酥,偷偷地繞過照看我的侍女,跑了去找他。
遠遠地便看見他在亭子里看書,于是我抱著裝雪梨酥的盒子跑得飛快,轉(zhuǎn)眼便到了亭口。
可臨了快要踏進亭子的時候,卻不小心,腳尖在樓梯上絆了一下,頓時便失去了平衡。只來得及匆匆地喚了他一聲,便直直地向地上摔去。
虧得他眼疾手快,趕緊丟了書撈起我,人倒是沒了事兒,可手上抱著的那一大盒八寶雪梨酥卻掉在了地上。
等壓了驚,坐定了打開盒子再看時,一盒酥糕早就變成了粉末。
當時小孩兒心性,望著那一盒粉末便扁扁嘴,掉了眼淚。
這尚且是我第一次在他面前掉淚,他饒是他平素一向沉穩(wěn),也是慌了手腳,只是從懷里找了一方帕子給我擦眼淚,一疊聲地安慰。
“雪梨酥有什么打緊,沒摔著人才是最重要的呢!
“若是為了這雪梨酥哭,便也不值得了。”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
我沒理他。
我特意巴巴地帶了來同他一起品嘗的新鮮玩意,才不是什么不打緊的東西呢。
于是繼續(xù)哭。
末了,他嘆口氣,“算了,臣給您唱首歌!
我便趁機叫嚷,不讓他自稱臣。
這自稱我聽厭了,伴讀們天天如此,我不喜歡的就算了,可我至少不想讓我喜歡的人也要這么自稱。
君君臣臣,把人分隔得好遠,聽上去好像遙不可及一樣,我不喜歡,一點也不喜歡。
他只無奈地笑笑,“好好,我不自稱臣,別哭了,可好?”
“唱歌!”我提醒他。
“好好,唱歌。”他一本正經(jīng)地清了清嗓子,開了腔。
后來的結(jié)果是我笑得前仰后合,雪梨酥的事兒早就忘去了十萬八千里之外,而他則無奈地賭氣發(fā)誓,再也不開口唱歌。
末了,他用手上的帕子一擦我眼角笑出的淚水,長舒一口氣。
“你還是笑起來比較好看!
一句話,我記了一輩子。
可自我出嫁之后,卻再也沒有人這么同我說過了。
十三歲那年,情竇初開便懂了私定終身,他說會為了我,做伴讀中最優(yōu)秀的那一個。
十四歲那年,父皇大手一揮,將我指給十九歲的他,說是等我過了十五歲便大婚。
于是我便含著期待和羞澀,等著一年后的那一場出嫁。
那是怎么也不會想到,我嫁的那個人,永遠都不會是他了。
還記得,指婚的那年父皇說過,還想將我留兩年。而現(xiàn)下的父皇,卻幾乎是趕人一樣,將我披了鮮紅的嫁衣,與金銀財帛半壁江山一起,送給了北方的那位新上任的可汗。
我終究……沒有盼到嫁給我想要嫁的那個人的那天。
只差一個月……便是當年得寵之時,父皇為我們定下的婚期了,可我終究……也沒能等到那一天。
在自己的宮里練習著笑容的間隙,聽侍女們說到,他依舊尚了公主。
作為補償,父皇幾乎是在點了我和親的同時,就指了我的妹妹,正得寵的淑妃的女兒給他,那孩子當年一同進學的時候便早已遠遠看了他很久,指婚之后,她應該會很高興才對。
按說,這樣皆大歡喜的安排,是該高興的?蔀楹挝覅s偏偏……那么難過?
我遠嫁那天,是隨著北狄特意派來的那位溫文爾雅的迎親使離開的。
滿朝文武相送,可他卻稱病沒來。
我站在皇城的墻頭,隔著珠簾,看遍了下面人頭攢動的百官,卻終究沒看見那個長身玉立的人影。
他終究是不來了。
或許他的選擇才是最好的,連最后一面都不要見,從此山高水遠,兩兩相忘。
可心里同時升起的那種期待和失落又是什么……
禮官的聲音和莊嚴的鐘聲幾乎同時響起。
悄悄地在衣袖中用指甲狠狠地將手心掐出血來,然后牽動嘴角,扯出一個練了許久的精致笑容。
吉時到了呢……我也該……出嫁了呢……
在禮官的提醒下,我提著繁復華麗的裙子緩緩地走下了城樓,然后回身向著父皇和后宮眾妃嬪叩首拜別。
三跪,九叩。
大禮之后抬起頭,我便毫不意外地看見了母妃的淚眼。
是啊,的確是該落淚的。
自此,死活不論,我都再也回不到這座我從小生長,歡笑過也哭過的皇城了。
所以母妃,請一定要自己照顧好自己。
這吃人的后宮,權(quán)利也好,寵愛也好,都是虛假地東西,所以,真的,別再去爭些什么了。
以后沒了我,您可以多為自己想一點,真的……請您一定要好好的,只當……我這個女兒死了吧……
或許是讀懂了我的眼神,母妃向我伸出的手,終于無望地收了回去。
拜別完畢,盛裝上車。
遠行。
政淵二十八年,皇城外官道上的桃花開得格外的好,遠遠望去仿若一片桃紅色的祥云,綿延不絕,美不勝收。
而公主遠嫁的車隊,安安靜靜地經(jīng)過飄滿桃花的官道,馬蹄與車轍碾了一地的落紅,依舊是沉默。
我一直看著窗外。
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我究竟是在看這再也不見了的皇城的桃花,還是在期盼那個,再也不會見到的人。
我只知道,待到悠遠綿長的簫音真的響起時,我瞬間就望向了桃花林深處。
只消一眼,便找到了他。
那個人著一身月白,執(zhí)蕭,在桃花林中遠遠地吹一曲我最愛的離歌。
雖然他歌唱的不甚好,可卻吹得一手好蕭,我還得寵的那會兒,宮里也常;厥幹麨槲掖底嗟那。
有一年,我只因愛了這首離歌的調(diào)子,便不顧寓意不好,執(zhí)意讓他吹給我聽,他不肯,我還同他鬧別扭,好幾天沒理他,只命下人奏給我聽。
今天終于聽得了他為我吹這首曲,忍不住勾起了一抹微笑,仔細傾聽。
一曲終了,再望過去時,他只是靜靜地立在那里,唇角帶出一抹寵溺的笑。
還要聽什么,我都吹給你聽。
他用唇形如此同我說道。
于是我無聲地撒嬌。
我就要聽這一曲,直到我聽厭煩為止。
好。
于是簫聲再起,離歌便一直綿延到了這行進緩慢的車隊都將出這一片桃花林的時候。
我看著他。
他并沒有出桃花林,簫音不停,眼睛卻只是看著我。
夠了,真的,別再繼續(xù)了。
我聽厭了,所以,回去吧。
開口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忍了許久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他搖搖頭,放下蕭。
用唇形一遍一遍,重復著一句話。
不能幫你擦眼淚了,但你還是笑起來比較好看。
我猛的閉上眼,放下了來時一路都沒放下的車窗簾。
離歌固執(zhí)地響了一路,直到我再也聽不見。
最后的尾音飄忽地消失的那一刻,我一滴眼淚都落不下來。
呵……終于,山高水長,再也不見了。
送嫁與迎嫁的車隊相逢之后,父皇派來的送嫁車隊便輕車簡騎地折返了回去。
從此以后,我就都是一個人了。
后來?后來我是如何在這北地后宮之中,以南蠻戰(zhàn)敗國家的公主的身份站穩(wěn)腳跟,又是靠著怎樣的手段才得以活到了現(xiàn)在,或是如何扶持著兒孫兩代的孩子上了可汗的寶座,我都有些記不清了。
那些血腥,那些殺孽,那些,每個后宮都不缺的冤魂。
無論我經(jīng)受了什么,都沒再掉過一滴淚水。
前兩年,我的孫兒也即位,成了這片土地的又一位寬厚仁和的可汗。
那孩子剛剛下了朝來看我,給我?guī)砹怂南ⅰ?br>
聽說他和我的妹妹大婚之后,夫妻相敬如賓,生活美滿,他待公主極好,終生未曾納妾,美中不足的是,除了從分家過繼的一個兒子之外,膝下也沒有過孩子,然后,在兩個月前辭世。
突然就釋然了……
我活了快八十歲,今天卻是出嫁以來第一次覺得,我可以休息了。
那些爭斗,那些朝堂上微妙的平衡,那些為了讓自己中意的主和派的孩子繼承可汗之位,而造的殺孽。
很累啊……很累呢……
這樣的我,最好的年華已經(jīng)消逝,早已老得干瘦,也沒了當年的天真爛漫,反而滿手血腥。
你會嫌棄我么?
你……還會再在這樣的我掉眼淚的時候,幫我擦干眼淚,同我說,我還是笑的時候最好看么?
真是傻瓜。
不知道是誰,在我耳邊輕聲笑道。
恍惚中,好像看見了我十四歲那年,身著我最喜歡的那身月白衫子,回了父皇,帶我出宮去逛元宵的少年。
他向我伸出手。
來,別哭了,我?guī)闳タ丛蠲赖幕簟?br>
熟悉的笑容,熟悉的語氣。
于是欣喜地擦干眼淚,微笑著將手遞給他。
不知過了多少年,重新感受到他手心的溫暖時,卻熟悉得恍若從未分開過。
那天,隨侍在太皇太后病榻旁的那位孝順可汗,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一生都未曾在人前流過一滴淚地的祖母,竟然流下了兩行清淚,而流淚之后,則是露出了她自他有記憶以來,最美的一個微笑。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