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至尊配角三——半個饅頭引發(fā)的兄弟情
行文至119章,《身死》,扼腕長呔息,只感胸中酸澀,初為哽咽之氣,后轉而為熱血澎湃,似乎不沖殺前行不足以平復心中激情,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欲吐為快,故作此文,以紀念王七諸君。
猛者,有意為兇惡可怕,亦有意指勇猛威猛。且看《阿麥從軍》中對此定義,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一則以贊驍勇善戰(zhàn),也可謂令敵人望而生畏。
在早期的史記中曾有關于猛士的記錄:
夏盛元二年,野狼溝之役,麥帥初露鋒芒,斬敵二十又三,升為伍長,入青州軍步兵第七營第四伍。是時,經野狼溝之戰(zhàn),伍中尚存壯士七人,皆服麥帥。后經諸役,七士均奮勇殺敵,麥帥與之以兄弟相稱,甚親厚。及天下定,成祖立,七士只存二人矣。世人惜之敬之,尊為“七猛士” ————《盛元紀事之七猛士》
七猛士,顧名思義,七位作戰(zhàn)異常勇猛的戰(zhàn)士。
伍長:
武安人,入伍用軍晌供養(yǎng)老娘。當時的伍長是個三十來歲的壯漢,不高,長得粗壯,憑借自身優(yōu)勢,小看當時阿麥和張二蛋細弱的身材。后在野狼溝戰(zhàn)役中為救護新兵張二蛋被捅一刀,身死沙場。
阿麥:
阿麥初次決定從軍,便被商易之從親衛(wèi)隊發(fā)配到了青州軍步兵營第七營第四隊第八伍,軍籍牌上編號為青一七四八,諧音請一起死吧。野狼溝一役,阿麥本來是打醬油的,結果因得陳起沖進敵方陣中,拼死殺得二十三人,立下戰(zhàn)功,得號“玉面閻羅”,剩下的部分引用《阿麥從軍》若干內容,因其太多,此處略去XXXXXXXX字。
張士強:
豫州人氏,曾用名張二蛋。年幼從軍,身形單薄,但刻苦好學,積極努力。從一名初到戰(zhàn)場,看見流血就軟腳的小兵逐漸成長為優(yōu)秀的戰(zhàn)士,先后曾追隨阿麥深入敵占豫州刺探軍情,翻越烏蘭雪山誘敵入陣。拼死護衛(wèi)阿麥,也被阿麥從戰(zhàn)場背下來,故而,二人是以命換命的交情。后為阿麥的親兵,不僅見證了阿麥在軍事上的成長過程,成為伍中少有的僅存人士,同時也是不多的幾位知道阿麥性別的知情者。
王七:
王七是順平王家莊人,父母健在,獨子。最早曾經嘲笑初到營中的阿麥象個娘們,隨后二人干了一架,被罰掉了晚飯,饑餓之時,被阿麥用半個饅頭收買。二人之間可謂不打不相識,由此產生了半個饅頭引發(fā)的兄弟情,無論在初期為士兵還是后來因戰(zhàn)功顯赫升至將軍,都把阿麥視為兄弟,與阿麥交談不用官銜僅以名字相稱,以她立功而榮。曾一刀劈死常玨宗,但隨后也死于常玨青槍下。
老黃:
錦官人,有父母兄弟媳婦閨女,不反對媳婦再嫁。除了勇猛之外,因其只是作為七猛士團體中的一員,沒有被作者在文中詳細提出,故而死時不詳,職務升遷不詳。
劉大哥:
此人信息一直藏于南夏秘密檔案之中,僅在阿麥第一次走馬上任之時出來迎接打過醬油,故而將其列入路人甲行列。
有人:
這位戰(zhàn)友,便是傳說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高手,在文中僅能望其項背,一直無法得以見到廬山真面目,也許他就是傳說中的大內密探XX發(fā)。
阿麥當伍長后,號召將逝去兄弟的家人視為大家共同的親人供養(yǎng)。全伍團結一心,形成了弟親兄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行軍中,有水,大家喝;有事,帶頭干;打仗,沖在前。每個人都刻苦練習基本功,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建功,絕不拉稀擺帶。
別說兵油子是如何的油,兵痞子是如何的痞,一旦踏入疆場,刀劍無眼,縱然豪情萬丈,臨到親見血濺五步,身邊熟悉的戰(zhàn)友紛紛倒下,卻不能不懼怕這死神的猖狂。或者到最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就死在了戰(zhàn)場上。
誰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在田間地頭干干活,嘮嘮磕,過年過節(jié)再喝點小酒。而隨著外族的侵略,平靜的生活節(jié)奏被打破了,國可能滅,家也會破,人也可能亡,往日的生活從此不再,使得這些和平年代中簡單又平凡的生活在戰(zhàn)時就成為了奢侈品。
好男兒志在四方,怎么能容忍敵人的鐵騎踏破自己的家園,既然是從了軍,生死則就放一旁,為國家也好,為民族也好,為百姓也好,保家衛(wèi)國,這就是士兵的責任,責無旁貸,無法推卸。生也好,死也好,大義也好,小利也好,握緊了手中的刀槍,就只能踏著血色的青春,向前,向前,向前!將那侵略者趕出去,誓死捍衛(wèi)祖國的尊嚴,絕不容許他人染指。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真的猛士明知前路是死,依然毫無怨言地向前行,好兒郎這一腔的熱血,豪氣沖云霄,為保衛(wèi)祖國,敢叫熱血祭軒轅!
嗚乎,七猛士,猛哉!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