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好無聊啊~沒有更新~尾花你在哪里啊~
等更新的時候看了幾集新選組異聞錄,里面的souji好娘╯﹏╰
無聊之余,好奇souji為什么又叫藤原房良,放狗補(bǔ)了一課泥轟人的名字,貼一段給諸位美少女壯士們解悶
日本戰(zhàn)國姓名學(xué)
第一章苗字:
說穿了就是武將的姓氏,只有武將之子才能繼承自己家族的苗字。
苗字的由來有許多種,但大多取自居住地名稱,例如毛利氏取自相模國毛利莊。
雖然苗字代表一個武將的家族背景,但更改苗字的情況並不算少見。
至於何時需要改,大多是因為家族龐大,為了作區(qū)分而讓庶流的一門作更改。
例如陶氏是大內(nèi)氏的分系,今川氏是從足利氏獨立出來。
也有一部分是為了提高家族地位而改苗字,
著名的例子如木下秀吉改為羽柴秀吉,後來又改成豐臣秀吉。
苗字本身因為代表地位,所以有時候會成為向下賞賜的工具,
如伊達(dá)政宗從豐臣秀吉處拜領(lǐng)羽柴姓,後來又從德川家康處拜領(lǐng)松平姓。
在明治維新以前,只有武士階級以上才有苗字,一般老百姓都只有名,
所以武田真矢、織田裕二或鈴木亞美未必是武田信玄、織田信長、鈴木重秀之後裔。
而苗字的出現(xiàn)和大量哂檬竊阽爞}末期開始的,在這之前的武將大都使用族姓。
第二章族姓:
族姓常常會出現(xiàn)武將姓氏前面,以顯示武將出身,例如大江毛利氏,源德川氏。
其實族姓就是把所有的苗字向上追溯,武將的祖先最早的姓氏。
最著名的族姓就是日本四大姓:平、源、藤原以及橘。
平氏最早出自桓武天皇的子孫;源氏最早出自清河天皇之後。
這兩大姓理論上可當(dāng)?shù)轿涔俚淖罡呗毼弧刚饕拇髮④姟,建立幕府?br> 但歷史上三個幕府都是源氏之後,平氏一直沒有當(dāng)上將軍之位。
藤原氏是外戚與重臣之後,依其家世地位可分成幾個階級,我取最重要的三個介紹:
一、攝關(guān)家:出自藤原氏嫡流,可當(dāng)?shù)轿墓俚淖罡呗毼弧柑蟪肌够蚴恰戈P(guān)白」之職,
共有五家,依地位高低分別是近衛(wèi)、九條、二條、一條、鷹司家。
二、清華家:大多出自藤原氏嫡流,但因較晚獨立出來,所以地位上略低於攝關(guān)家,
可當(dāng)?shù)饺ㄌ蟪、左大臣、右大臣)之職?br> 共有九家,與攝關(guān)家被合稱為「公達(dá)」,因為他們可以當(dāng)?shù)饺弧?br> 三、大臣家:地位比清華家低,只有在前兩大家沒人擔(dān)任三公時,才有機(jī)會遞補(bǔ)。
共有三家,依地位高低分別是三條西家、正親町三條西家、中院家。
橘氏在戰(zhàn)國時代已經(jīng)沒落,同樣是外戚與重臣之後,
全盛時代和藤原氏並稱「藤、橘」,後來和藤原氏鬥爭失利而式微。
第三章家紋:
家紋,就好像漢人的祖先墓碑上會刻西河、穎川一樣,是代表一個家族的象徵物,
因此從一個家族的家紋可以看出其身分地位和家族演變。
但家紋不像苗字,它的使用上更為寬鬆,甚至?xí)幸粋家族,數(shù)個家紋的情形出現(xiàn)。
複數(shù)家紋的形成大多和上位者下賜、姻親關(guān)係有關(guān),
如後醍醐天皇將桐紋下賜給足利尊氏,足利氏便有著桐紋和二引兩紋兩種家紋。
家紋的樣式常常也和族姓有關(guān),如家紋上有龍膽花紋者,通常是源氏之後;
有蝶紋者,通常是平氏之後;有紫藤花紋者,通常是藤原氏之後。
第四章乳名:
乳名,是伴隨一個武將從誕生到成年元服的名字,
像是織田信長的「吉法師」、德川家康的「竹千代」都是幼名。
一般最常見的乳名是「某某丸」,如毛利元就的「松壽丸」、豐臣秀吉的「日吉丸!
通常武將元服後就會改用正式名稱,不再用乳名,但有一個著名的例外,
織田家臣森可成之子森長定,他是信長的愛臣,最後和信長一起死在本能寺之變。
大多數(shù)的人只知道他的乳名「森蘭丸」,卻不知道他已有正式名稱,
這據(jù)說是因為信長很寵愛他,不允許他在元服以後剃頭,還以乳名相稱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
第五章元服名:
武將成年(通常是十二歲)後,會重新取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就是元服名。
元服名通常有兩個字,其中一個字取自家族的長輩名稱,也就是「通字」,
如織田信長繼承父祖的「信」字;島津義久繼承「久」字。
通字並不一定永遠(yuǎn)固定,像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光、家綱、家宣等將軍,
都是以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的「家」字為通字。
但德川家康本身卻繼承祖父松平清康的「康」字,德川秀忠繼承松平廣忠的「忠」字。
另外也有些是從上位者處拜領(lǐng)其偏諱給受名者,
通常如果拜領(lǐng)到對方的通字,常會視為一種榮耀。
如伊達(dá)氏代代跟足利氏拜領(lǐng)其偏諱,如伊達(dá)稙宗、晴宗、輝宗在內(nèi),都是著名的例子。
而大內(nèi)義興、義隆父子因為和幕府關(guān)係極佳,甚至能拜領(lǐng)到足利家的苗字「義」。
但有一個例子頗為有趣,通常拜領(lǐng)通字需要花費的心力比拜領(lǐng)另一個字大上許多倍,
所以毛利元就當(dāng)初幫其孫毛利輝元向?qū)④娮憷x輝要來「義」字時,花了不少金錢。
但毛利輝元嫌「義元」之名和已戰(zhàn)死的今川義元相同而感到不吉,所以拜領(lǐng)了「輝」字。
第六章通稱:
元服名是武將元服後的正式名稱,但通常武士間並不會用此名相稱。
大部分的武將會用「通稱」來彼此稱呼,如丹羽五郎左(丹羽長秀)。
有些著名的武士通稱會比本名被後人所熟知,如竹中半兵衛(wèi)(竹中重治)。
通稱有時候是世代相傳的,像服部正成的「半藏」就是服部家家傳的通稱。
一般最常見的通稱是「某某兵衛(wèi)」、「某某衛(wèi)門」,如前田又左衛(wèi)門(前田利家)。
其實這些本來都是日本的官名,只是到後來變成單純的武士通稱。
通稱有時會和元服名一起使用,寫法是苗字+通稱+元服名。
如黑田官兵衛(wèi)孝高、明智十兵衛(wèi)光秀、山中鹿之介幸盛。
第七章法號、茶名、教名與洋名、法名、號:
日本在戰(zhàn)國時代的主要信仰還是神道教和佛教。
有許多武將因此取了法號,但他們並非真的出家,反而像是我們常說的在家居士。
例如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信玄」和「謙信」都是法號。
有些武將甚至連本名幾乎都已經(jīng)亡佚,只留下法號。
今川家的著名軍師太原雪齋就是一個例子,太原雪齋是他出家後的法號,本名已經(jīng)不詳。
學(xué)茶道的人通常會取一個茶名。如織田長益的「有樂齋」、黑田孝高的「如水」。
茶名大都是「某某齋」,如千利休的「拋筌齋」。
信仰基督教的人通常會取教名或洋名。
如一條兼定的教名叫「保羅」、明智玉子的教名叫「加西雅」。
非基督教信徒,死後通常會取法名。
如武田信玄的法名「惠林寺殿機(jī)山玄公大居士」、
織田信長的法名「總見院殿正一位一品大相國泰安大居士」、
織田市的法名「慈昭院殿微妙淨(jìng)法大姊」等。
戰(zhàn)國時代的女子在丈夫死後會出家,並且取號。
如德川龜在奧平信昌死後取的號為「盛德院」、
松在前田利家死後取的號為「芳春院」等。
原帖:日本歷史人物后代今何在(有近藤,土方,齋藤,souji姐姐阿光的后代哦~)
地址:□//www.mwjx.com/bbs/html/268000/267194.html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