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猶豫了好久,終于還是下筆寫下了這些文字,但寫完后才發(fā)現(xiàn),好像沒有完全的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些不可言傳的感受層層疊加于心上,想說卻忘言。
似乎有網(wǎng)友說過類似的話,但還是想再說一次,作者寫出了最接近我想象的四,至于烏拉那拉氏,因為史料太少,我無從尋找她的喜怒哀樂。但我很喜歡敏慧,雖然有時會氣她對自己太過苛刻,但還是喜歡,甚至說不清喜歡她哪里,很可能是她如此用心地愛著自己的丈夫吧。
曾有過動筆寫四的念頭,女主定的亦是烏拉那拉氏,為此去看了很多史料,卻看來了滿腹傷痛,為了那拉氏。雖然那拉氏不是康雍年間最悲慘的女人,但因為自己無緣由的偏愛,對她所受的傷痛竟是一絲都不能承受,因此,甚至開始不喜歡四,最終放棄了動筆。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那拉的朝服像,她端莊的樣子,竟給我一種看到觀音的錯覺。想到她一生受的苦,鼻子會微微發(fā)酸。
還看到過一幅畫,那時四還是雍親王,畫里有四、那拉、耿氏、年氏還有一個人不知是誰。年氏是站在最前面的,感覺是個很高傲的女子。耿氏在第二靠前,感覺很溫良的樣子。那拉那時已經(jīng)不年輕了,很安靜地立在廊上,與四位于同一水平線上。不知為何,那時就感覺那拉就應該在那個位置,自然地站在一旁,不爭不搶,雖沒有很靠近四,但卻有與四比肩的感覺。那拉旁邊有個女孩子,似乎有些害羞的半藏于柱子后。我想那拉應該是個很和氣的人吧。第一次看這幅畫的人大多最先注意的就是最前方的年氏和唯一的男性成員四吧,正如歷史中一樣,年氏自康熙五十三年就應該是絕對的焦點,而那時的那拉,已是落日黃花且膝下無子。面對一個得寵且有子還是娘家很有權勢的側福晉,那拉還真是不走運。
有時會很傻的想如果弘暉活著,那拉會不會幸福一些,但卻又會忍不住想,可能就是因為那拉無子,所以她才能全心全意地依靠著四,全心全意地對待四。而四,也可以有一個可以完全放下心防的人。我想這對于經(jīng)歷過九龍奪嫡的四和那拉來說,某種程度上可能是好事。
看了一些記載,發(fā)現(xiàn)始終看不透四和那拉的感情,有時覺得四對那拉不關心,有時卻又覺得那拉是四頂頂重要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天發(fā)出的三道上諭,時間有些久了,記不太清,好像是第一個上諭說修道場的事,第二道就是那拉桌上的食物與四相同,第三道就是四詢問太監(jiān)當四賞賜東西時后妃如何接旨謝恩。當時仔細看了幾遍史料,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細節(jié),雖然記不太清順序,但肯定四說了第一道上諭后,又問起下一件事,原話是“上復又問”而回答的是蘇培盛等人,也就是說請旨建道場的太監(jiān)里有蘇培盛?若果真如此的話,那拉這位皇后的地位之高可見一斑。要知道在四晚年的時候,像小十六、弘歷等對蘇培盛可是客氣的很,而蘇貌似也很是囂張。能讓蘇上趕著討好的人在四心里得是什么地位啊?善翘欤南碌闹家庾屇抢伱媸軗p。帝王心,海底針。
還記得是去年夏天的一個周末第一次看滿地清秋,剛剛看了開頭就被吸引了,然后就栽了進去。但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再看這篇文,也不能有人提,因為會難過,即使知道他們始終相愛,但這中間的磨難和悲傷卻使我難抑心中的酸楚。理智地講,四也付出了很多,但難免會為敏慧覺得委屈和不甘。我想我是太過苛責四了,大概是對他報了很高的期望吧,反而忘記了他也不過是凡夫俗子,不是圣人也不是神,雖然他總是自負的惹人厭,但終究還是很難真的不喜歡他。作者將史料中的很多記載都以自己的理解寫了出來,很多地方讓我覺得訝然卻又難掩喜悅,有的地方深有同感。這無不體現(xiàn)了作者的辛苦和用心。在看過這篇文后,我想我是真的不用寫了,因為作者已經(jīng)描繪出了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四和那拉。
在某個臨睡的晚上,我對自己說,不要再想二百多年前的四和那拉是如何生活的了,不要再糾結于他們的痛苦和無助,從此以后要相信他們就像清秋中的四和敏慧一樣,雖然傷痛從未遠離但仍堅定地愛著彼此、陪伴著彼此。如此,我方可安心。
發(fā)現(xiàn)寫了好多字了,沒想寫那么多的,最后要說的就是那拉去世后,四頒發(fā)的一道上諭里的一句話:環(huán)佩渺茫,忽感音容之永隔。那天是那拉死去的第三天,我想大概直到那時四才真切地意識到那拉不在了,陪伴了他四十一年,只需偏一下頭就可看見的妻已然遠去,我無法亦不忍想象這句話背后的悲涼和無望。我對四,終究無法做到完全的狠心。
我珍愛的那拉,再見了。
小心眼又睚眥必報的四,再見了。
有機會會去泰陵看你們,反正也不是很遠。
希望所有的人都幸福,哪怕這幸福中有苦有澀。
有些不舍,但是真的要說再見了………
PS:有懂歷史的網(wǎng)友說那拉死后頒布的那道上諭是禮部的大臣寫的,但我認為這句話是四加的,因為無法想象在四的摧殘下有哪個大臣敢這么寫,嫌命太長了么?!
PS2:文里敏慧的很多想法引人深思,從中亦可窺見作者是個智慧的女子。很好的文,耐讀的文,我會珍藏的文。謝謝!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