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念賈誼
秋草空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最早接觸賈誼是在高中。
說來慚愧,高考繁重的課業(yè)負擔讓我極少有時間來看課外的書籍,接觸賈誼也僅僅是必背的五十篇古詩詞中的一首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論?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庇浀卯敃r老師點評這首詩中的“可憐”二字,說是全詩的眼睛。既為賈誼空有一腔熱情和滿腹治國良策無法施展感到惋惜,也諷刺了統(tǒng)治者有眼無珠不辨忠奸的愚昧。作為一千年后的人,身為一個十七歲的少女,我對賈誼感到由衷的欽佩。為他的才華,為他高尚的人格……
“善為天下者,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認識賈誼是到了大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賈誼故居就在長沙太平街。雖然老師指明了詳細地址,但我并沒有用心去記,嵤吕p身和初上大學的不適應讓我也無心再去憑吊那早已作古千年的才俊,那萬世不朽的靈魂。
可命運的輪盤始終運轉著,冥冥中有一個聲音驅使著我,讓我去感受那脆弱但又頑強的靈魂。
三月初,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忽然轉晴,我和爸爸便出去吃飯。正巧飯店的對面就是太平街。于是,吃完飯送爸爸回去,我就獨自去逛太平街。太平街一點也不太平,人山人海。叫賣聲、砍價聲、聲聲入耳。這里不同于長沙其他商業(yè)街的地方就是賣的東西很多具有古典韻味,有點杭州仿古街的味道。起初我并不知道這里坐落著賈誼故居,因為當初老師講的地址我早已忘了,只是看到這一扇門前異常靜默蕭條,沒有初春的溫暖倒有幾分深秋的蕭瑟。抬頭一看,“賈誼故居”四個大字赫然映入眼簾。
既然來了,豈有不入之理?于是我走上前買了門票就進去了……
老師說,賈誼故居要獨身前往才有味道。是的,這里門內門外仿佛是兩個世界。似乎只要你一踏進來就不得不被那高貴的靈魂所折服,一點喧鬧都成了一種對神靈的褻瀆。
賈誼是孤獨的,所以我也是孤獨的……
入眼的那口賈誼井,庭前的梧桐樹,屋里的石床……無一不在告訴著我:這里,曾住過一個郁郁不得志的政治家;這里,曾有一位大文豪坐著石床,聽著簾外雨打芭蕉的聲音,寫著他的《治安策》;這里,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想過、怨過、恨過……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淵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鄙硎栏〕,他少年得志,本想用治國良策讓大漢朝繁榮昌盛,無奈小人妒忌,硬是讒言誹謗使他被皇帝疏遠,貶至長沙。
“信而見棄,忠而被謗。”天地如此不公,為何真正有才之士要受到這樣無情的摧殘呢!但是,我們的賈誼沒有被打倒,他處在遙遠的江湖依然惦記著廟堂之上的君主。他看出諸侯力量日益增大對皇帝的地位構成威脅。于是勸皇帝削藩。成為后代君王必讀的《治安策》就是在這個時候寫下的。
文帝感念賈誼的忠誠,特招他入京,并拜他為梁懷王太傅。雖然留下了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千古笑話,但賈誼總算又有了可以施展才華的舞臺。公元前168年,梁懷王墜馬身亡。身為梁懷王太傅的賈誼認為自己沒有盡到為人師者的責任,竟使心愛的徒弟與世長辭,自覺愧對于文帝,一年內不吃不喝,最終撒手人間。
賈誼這一生大起大落,年僅三十三歲就離開了人世。雖然有不少人認為他不必過于自責斷送了錦繡前程。但我認為,這是賈誼重情重義的表現(xiàn),像他這樣高貴的靈魂,是不會同意自己失去愛徒還猶然故我的。
“賈傅才未有,褚公書絕倫。名高前后事,回首一傷神!弊叱鲑Z誼故居,仿佛又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太平街還是那么繁華喧鬧。
回首遙望……只見先生沐雨而立,且一站就是千年……
插入書簽
十七歲時候的文筆,拙劣,但真誠。
一直欽佩古代那些朝堂百姓的脊梁,他們是真豪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