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沒有人是性格一樣的,但是,談到瑞特和顧二有想通之處,卻是很明顯的。
他們最大的相似處就是,都曾經(jīng)是家族和出身的叛逆兒,都以言行反叛和嘲弄世俗的傳統(tǒng)和規(guī)矩,可是到頭來,那些與生俱來的烙印卻始終影響他們的選擇,尤其是到了關鍵時刻,他們自覺不自覺的維護著,潛意識里相信著,原來反對和嘲弄的那些禮教規(guī)矩。
顧二的表現(xiàn)是,無論如何,再怎么離家出走浪蕩江湖跋扈叛逆,也改變不了他對自己原來的生活階層以及世家名門的認可,比如娶親,下意識里,他認為名門淑女更高貴。
而瑞特呢,他也一樣。
第一個證據(jù):在小說伊始,斯嘉麗和瑞特第一次見面的那場燒烤大會上,瑞特是何等犀利的諷刺南方風俗體制的落后,嘲弄南北戰(zhàn)爭的荒謬,以及南方必敗的斷言,一句:如今的南方除了棉花和驕傲,什么都沒有,氣得在場的所有人都吐血。
甚至,在戰(zhàn)爭期間,瑞特同學還很黑心的搞走私貿易,大發(fā)戰(zhàn)爭財。
可是,到了最后呢,他還是去參戰(zhàn)了,最后在敗局已定的時候還去打了8個月仗。
他送斯嘉麗回塔拉之后,毅然去維護他素來唾棄的南部聯(lián)邦。
顧二最終回到朝堂建功來挽救風雨飄搖的家族;瑞特最終去到戰(zhàn)場打上穩(wěn)輸不贏的一仗。
拜托千萬別說侯府是因為顧二而怎么樣的,關關大人已經(jīng)很清楚的指出了,顧二的爹因為侯府卷入了三王四王的奪嫡之戰(zhàn)而死的,并且導致侯府陷入困境。
第二個證據(jù):為女兒而改變,或者至少表面改變自己。
為什么需要為女兒改變,因為女兒長大后需要一個上等的南方紳士的丈夫,為什么一定要南方人,因為瑞特所接受的教育,所成長的環(huán)境,所形成的性格——即便他再怎么鄙視南方的陋習——他也潛意識認為,南方人,尤其是南方的上等人,比北佬高貴。配得上巴特勒家的門第——他曾經(jīng)毅然唾棄的。
有同學說,瑞特如果真的愛上了誰,就算是妓、女也會娶進門,嘿嘿,這個俺不確定,但是俺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他不會娶北方人。
顧二對侯門貴公子的認可是娶高貴的妻子,瑞特對南方上等人的維護是選高貴的女婿。
第三個證據(jù):小說最后,斯嘉麗真正愛上了瑞特;對阿希禮以及阿希禮所代表的南方傳統(tǒng)表示唾棄的時候,瑞特反而某種程度的——并非全部——認可了南方的傳統(tǒng)習俗和禮儀,認為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說,叛逆歸叛逆,不羈是不羈,只不過,那些刻在骨血深處的貴族式的驕傲和高人一等的情緒,是無法抹殺的,顧二不能,瑞特又何嘗不是一樣。
當然,他們也有很明顯的不同之處。
最大的不同在于,顧二的叛逆顯得青澀,不成熟,更像紈绔;
而瑞特從一開始出場已經(jīng)30多歲,完全的一派成熟男人的姿勢,他的肆無忌憚更像嘲弄世人的虛偽、膚淺和愚昧;
此外,在對待愛人的角度上,受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下,瑞特做得肯定更大方,更濃烈,顧二嘛,肯定要隱性些;
最后,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瑞特清楚的了解他人的同時,也清醒的了解自己;
而顧二同學,則生嫩多了,尤其在作為背景出現(xiàn)時。直到江面救了明蘭后,同明蘭說:“你若還念著我的幾分好處,便說實話罷,敷衍的廢話我聽了二十年了!睆拇颂庨_始,才能算是顧二真的走向成熟。
至于阿希禮,怎么說呢,某種程度上,他是一個至誠君子,他是真相信他自幼便奉行的那一套傳統(tǒng)南方紳士規(guī)則。他也善良甚至很聰明的,比如在開戰(zhàn)沒多久,他就很清醒的意識到了南方很可能失敗,而這一場戰(zhàn)爭,南方也并不見得高尚。只不過,他缺乏面對的勇氣和適應的能力。
如果在太平盛世里,毫無疑問,阿希禮是十分完美的好人。他完全可以去大學任教或成為學術研究者?上,他不幸遇上了一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心性不夠堅強的人,只能被淘汰。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