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讓我們?yōu)榱烁淖兩械牟还蕉?br> 在這一章里,老鳥洛佩斯毫不客氣地,甚至帶有明顯刁難和輕蔑的口氣一步步逼問程溪溪,想讓她承認:中國的GRE機經,留學中介機構,新東方培訓等就是中國學生考試作弊,不誠實的“罪證”。看到這里我是在忍不住想說幾句,也許這是你們所認為的“投機取巧”,但作為英語是第二外語的非美國學生,在你們美國不公平的教育資源和錄取機制下,這是我們重要的去爭取公平的受教育權利的武器。美國本地學生GRE1200分就能輕輕松松選擇非常不錯的大學,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學生卻一定要保證1400以上的絕對高分(1600的滿分)才有機會進入美國大學的第一道門檻。更有甚者,美國一些私立大學公開設立一部分“遺產學生”名額,即以特殊標準招收一些富門特別是給學校捐款的富豪子弟,而這些富豪子弟拿走的就是另外一些非常優(yōu)秀,但是無權無錢的普通學生的學習機會。
因此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學生來說,要想進入常青藤名校,考試是唯一的途徑,只有在GRE,GMAT,SAT,托福等一系列考試中拿到極其優(yōu)異的變態(tài)成績,才有機會!惨驗闅W美大學這些個變態(tài)的考試,變態(tài)的錄取方式,漸漸衍生出了新東方這種變態(tài)的純應試教育。
文中提到托福機構和新東方打官司一事,其實這并不是首例變態(tài)考試和其克星——高分教學機構之間的戰(zhàn)爭了,在20年代中期,SAT就曾和Kaplan創(chuàng)立的針對SAT的培訓機構打過一場惡仗。而Kaplan就是赫赫有名的——美版俞敏洪(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
1939年,身為猶太人的kaplan在20歲時以優(yōu)等生的身份畢業(yè)于紐約城市大學,但他繼續(xù)申請5所醫(yī)學院時都被學校拒絕了。原因很簡單,當時猶太人很受教育歧視,社會上也沒有太多的受教育機會給他們,唯一的突破口就是考試(——我認為這對于中國學生的部分現(xiàn)狀也是比較貼切的)。因此刻苦的猶太人靠著考試成績優(yōu)異大量擠入了常青藤名校,甚至在哈佛、耶魯?shù)让R鹆梭@慌,美國人開始考慮如何“解決猶太人的問題”。于是乎美國大學中專門的錄取辦公室(Dean)就這么成立起來了,其辦法是把“品格”作為衡量學生的手段,沖淡了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成功降低了猶太學生的錄取率,捍衛(wèi)了傳統(tǒng)的壟斷地位。——申請過留學的中國學生或許也會有深刻的體會,志愿者服務、社會經驗、活動經歷是簡歷里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何評判申請者“品格”的高低,“社會經驗”的豐富與否,綜合素質的高低,就是Dean說了算了!!難得老美能想出這么一個殺人不見血的損招。不過白巖松在《快樂了嗎》里不是有這樣一句話么“簡單的是美國人,絕不是美國!薄
故事接著剛才的講,受到不公平對待的Kaplan沒有抱怨也沒有屈服,而是把精力放在了猶太人唯一可以以來的武器——考試之上。Kaplan于1946年開始研究針對SAT的應是辦法,研究如何在短期內提高SAT分數(shù)。
在越來越多參加過Kaplan系統(tǒng)培訓的學生取得了SAT考試驚人的高分之后,聯(lián)邦行業(yè)委員會終于坐不住了,決定對Kaplan進行調查,以證明他在做虛假廣告。然而1979年,調查報告出爐,讓專家大跌眼鏡的是:Kaplan的培訓能夠提高語文和數(shù)學部分的成績各25分!——這個調查結果無疑是為Kaplan做了最好的全國性的廣告。從此更多的學生源源不斷的涌入了Kaplan的培訓學校,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SAT高分,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社會對普通學生的不公平對待。
Kaplan和俞敏洪或許是成功的商人,但是在我看來他們更是成功的教育家,他們致力于讓更多沒有特殊背景的同學通過考試獲得本該屬于自己的教育機會。在新東方給我們上課的老師曾舉著那本厚得砸死人的GRE單詞書(因為其封面是大紅色的,所以又稱為□□),跟我們說:“□□是你們進入美國上流社會的敲門磚!”也許當我們在痛不欲生地準備GRE考試,或者掙扎在其他各種各樣變態(tài)考試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這樣告訴自己:“我們是在為了改變生命中的不公平而努力!”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