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節(jié)]
[投訴]
文章收藏
第1章
——并不等同于太監(jiān),相反,卻正是我的茶。
這文之前我曾私下跟貓求過,得到文檔我看完之后犯了個錯誤我居然以為它寫完了還讓作者貼上去我給寫長評……咳,在此檢討,我之所以會犯這個錯誤,那是因為……因為的確像寫完了……
結果這文非但沒寫完,甚至只寫了一半,我拿到全文看完洋洋灑灑同樣寫的很流暢優(yōu)美的后段的時候卻五味雜陳一口血憋在胸中%(&(&*@#¥@……,因為我發(fā)現(xiàn),我之前對全篇的架構就完全理解錯誤鳥……如今看來,全文也是很好的,只可惜對我來說,就不如下面沒有來的喜愛。即使要加上后續(xù)情節(jié),換了我,便會這樣寫:
十日之后,我葬了他的琵琶,棄了文職,領了兵刃,開赴陣前。
其實有很多話,我都不曾對他說起。比如,鎮(zhèn)江得月樓,是我們楚家的家產;比如,他口中的女子,是順兒時婚約嫁為人婦,婚后丈夫多病早亡,受盡夫家白眼;比如,在數(shù)年前,她便受夫家所脅迫,為巴結前來議和的金使,送她入席吹簫助興,而她華服赴宴,席間慷慨激昂吹奏了一曲,然后折斷了紫竹簫,跳下了滔滔江水。
再比如,她,其實是我的姑姑。
十年前她才及笄,簫技已然聞名于整個鎮(zhèn)江府。縱我不懂簫,也知道姑姑的簫好,那似乎能催開春花催熟秋實拂開漫天愁云一般的簫聲,仿佛會說話一般。我曾對母親道:“姑姑的簫,吹得真好!蹦赣H嘆息著說:“別人說話的時間她都用來吹簫,如何能不好。”
我的姑姑楚歇,是個啞子。她一生之中親自發(fā)出的唯一聲音,便是那日在望江樓折簫跳下之前的一聲長笑,聲如鴟鳴,在所有聞者心中都長久回響,無法磨滅。
我把他的琵琶,葬在了她的墳前。
——最后,應貓的要求,我再把原來建立在前半篇基礎上的評附上:
為毛寫的不是愛情……?
好吧我知道這標題很會讓作者無語,然則就算拿我骨頭做棒槌(咦怎么會有這比喻?)我也要這么說,嚴肅狀。我從不把言情小說特殊對待,從小喜歡看的也不是瓊瑤是武俠,但是我依然覺得,如果要說這文中讓我惋惜的地方,那就是寫的不是愛情。
不過原因最后再敘先說別的:這文的概括下來是——一個女孩子以簫得知音,卻又不能跟他走,他們平生只得兩次相見,第一次及笄少女,第二次卻已為人妻,且要為對方戰(zhàn)場送行,然后天人永隔。其實短篇貴在精致,如果這個情節(jié),用幾萬字去寫,那就平庸了點,所以這文到現(xiàn)在我覺得的好處,便是在有限的字數(shù)中,在戰(zhàn)亂時期的背景之下,兩次相遇,寫出了頗具特點的兩個人物,徒有悵然的一段感情,這段感情偏偏又一點也不小氣。
哦,好像我又把文章扭曲跑了,我仿佛看見貓在向我炸毛:這不是愛情!沒神馬悵然!
好吧這一點最后再說(怎么又是這句?)…… 貓說這文中沒有主要人物,其實主要人物就是這二人么。一個生性憤世散漫,連游玩都從不一個地方去兩次而后卻決定參軍從戎一死報國,另一個不能說話,以簫音代替聲音,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心胸,卻因為現(xiàn)實所迫,不得不嫁人,為瑣事所累,簫藝已經放下三年,為了那琵琶聲又重新吹起,五遍之后終于時間又仿佛恢復到從前宛若初見。嗯,我只能說到這里了,我其實寫評無能,是因為我對人物的感覺只能描繪出來而不能評價出來,我不擅長評價人……
美攻海哥曾說這文全篇都很煽情,奈何我就吃煽情這一套哈哈哈。。。文筆很美,貓你的文是用詞古而文章不古,海哥的文是用詞不古而文章古,我自己是哪個都不古……跑了說回來,至少我覺得行文如流水,亦如文章中所述之樂音,美得很。
那么最后來說為什么我會覺得如果是愛情更好些。
放在最后說,是因為這點的確有點吹毛求疵。
文中的情節(jié),二人第一次相見還是青春年少開朗散漫,三年后第二次相見卻一個已為人妻一個決心戎邊,如果二人只是純粹的知音,這第二次相見的情節(jié)悲劇感就總覺得稍差了一層。其實愛情完全礙不著知音的事兒,許多愛情,正是建立在知音的基礎上……當然,文不需要刻意為了感動人而感動人,它本來就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和風骨,有自己想要凸顯的東西和不想表達的東西,F(xiàn)世中已不會有不被狂浪打翻,碎身海底的不系舟,但它可以,也應當在文中存在。
插入書簽